【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什么是民俗
生产劳动民俗
日常生活民俗
社会组织民俗
岁时节日民俗
人生礼仪
游艺民俗
民间观念
民间文学
   什么是民俗学
中国民俗学
历史民俗学
理论民俗学
应用民俗学
民俗语言学
艺术民俗学
   关键词与术语
   观风问俗
   民俗图说
   China in Focus

关键词与术语

首页民俗与民俗学关键词与术语

[朝戈金]史诗学术语简释
  作者:朝戈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2-20 | 点击数:10826
 



  诗章(canto,蒙古语b?l?g):一般指长诗的一个章节或段落。这一术语原指游吟诗人的叙事长诗中一次可以吟唱完毕的一个部分。在史诗集群中,诗章是在形式和结构上相对独立,在内容上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故事的单元。

  歌与歌手(song and singer): “歌”有广义和狭义的用法。它通常指歌唱行为或歌唱艺术。也指歌曲或诗歌。作为文学术语,“歌”与抒情诗有紧密关系。在诗学中,“歌”又以极为多样的方式与音乐发生关联,因而有很宽泛的涵义。“口头程式理论”的秉持者,在“歌”的名目下,囊括了史诗、民谣、抒情诗等多种有韵律和旋律的、可能有乐器伴奏的语言艺术样式。另一个相关联的术语“歌手”,则意指这些艺术样式的表演者。

  口头传统(oral tradition):一般概念上的“传统”指世代流传的信仰、习俗、格言和技艺的集合。谚语、民谣、民间文学和各种迷信观念是口头流传下来的,也自有它们的传统。某个固定观念也可称为“传统观念”。文学中的传统成分意味着从过去承继下来的东西而并非作者自己的创造。从另外的意义上讲,传统可以被认为是对文学程式整体的继承。在该论文中所用“传统”,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对译为“传承”或“传承文化”。在具体的语境中,它有时又指表演过程中所涉及的全部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就不仅是指一位歌手在一次表演中的所有内容,或者是他的所有表演的内容,而且还包括那些没有叙述出来的由歌手和听众共享的知识。例如当歌手运用了一个程式的时候,该程式所隐含的意义往往多于我们从词典中所能得到的涵义。即使这仅是某个英雄的名字,或他的特性形容词,也会唤起特定听众对英雄的业绩、他的家庭、或是关于他的其他方面情况和特征的回忆,所有这些附加的涵义也包括在传统之中。另外,传统有时也指某个特定的研究范围,例如“卫拉特史诗传统”即是。

  文本(text):任何释义或分析的对象都是文本。在英语和法语中,此广义“文本”常被称为“讲述”(discourse)。在传统语言学和文学研究中,“文本”往往被认为是显形的、书面的,而“讲述”是声音的、口头的,故也有将其译为“话语”的。在多数符号学家那里,文本是任何具有一定释义潜在可能的符号链,不管是否由语言符号组成。因此,一个仪式、一段舞蹈、一个表情、一首诗,都是一个文本。而狭义的传统的text的意义,如一个作家的著作,一份文件等,则被称为“作品”(corpus)。上述文本是被表述面上的文本(utterative text)。因为任何分析对象都是文本,文本产生过程也可视为文本。在这个含义上,文本包括表述/被表述两个层面。而按口头程式理论的概念界定,文本是“表演中的创作”(composition in performance),这里是在口头诗学的形态学意义上理解“文本”的。

  语境(context):广义的语境包含诸多因素,如历史、地理、民族、宗教信仰、语言以及社会状况等。由于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作品内容、结构和形态的形成与变化,因而它们也成为解决传承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关联。田野意义上的“语境”是指特定时间的“社会关系丛”,至少包括以下六个要素:人作为主体的特殊性;时间点;地域点;过程;文化特质;意义生成与赋予。

  语域(register):指具有某种具体用途的语言变体(variety),它与社会或区域方言(dialect)相对:在一个言语社区(speech community)里,不同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等社会因素也存在语言的变体,这就叫做“社会方言”(sociolect);而同一个言语社区里的每一个人说话也不一样,这种个人变体叫做“个人方言”(idolect),而人们在不同场合使用的语言也不同,这种言语变体就叫做“语域”(register),有时也叫做“风格”(style)。语域可以区分得更细,如根据题材(话语范围,即field of discourse)可区分为渔业行话,赌博行话等;根据传递中介(话语模式 ,即mode of discourse)可区分为印刷材料、书信体、录音带上的信息等;根据正式的程度(话语方式,即manner of discourse)可区分为正式体、随意体、亲密体,等等。语域的变体规则十分复杂,现在往往采用数学和统计学的模式来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说明语言变体对语言风格的影响及其体现出来的语言特征和模式。在社会语言学中,将这类语言变体联系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研究;而在现代语言学里,则把这类语言变体看成是一个系统。史诗这种古老样式所用的语言,往往有异于人们日常用语,因而具有史诗的语域。


  口承性(orality):“口承性”在有些场合也用做“口头性”,它是与“书面性”相对的概念。通常指与口头传播信息技术相联系的一系列特征和规律。例如口头表述的基本特征是并置而非递进,聚合而非离析,充斥“冗赘”或者“复言”,以及保守性和传统化等等。

  本文性(textuality):使“文本”成其为“文本”(而不单单是“句子的集合”)的要素――这就是“本文性”。其结构要素大体上包含下面三个方面:“粘着性“(cohesion),“突出性”(prominece)以及“整体结构”(macrostructure)。

  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又译为“文本互联”,“文本间性”,指文本间的互涉关系。也就是说,一切文学文本都必然是一种“互涉文本”(intertext);任何一个文本的存在根据都是以另一个文本为依存的存在。因此,重要的是文本之间的关系依靠批评活动而产生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文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范式(paradigm)
   相关链接
·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郭翠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术语选择事件史循证研究·[朱钧 朱敏]论明代无生老母信仰的概念发生
·[周巍]“锁龙井”型故事的古今演变·[史耀增]对合阳“非遗”断层现象的思考
·[胡港]家庭教育民俗的概念、调查方法及展望·[唐璐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实践中的概念误用与路径混淆
·[康丽]概念张力与学术自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学科建设的思考·[高荷红] 从概念到文本:《集成》前后的“摩苏昆”
·[石子萱]试析普罗普的“回合”概念·[张举文]从实践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到学科概念“文化遗产”的转向
·[韩成艳 高丙中]非遗社区保护的县域实践:关键概念的理论探讨·[刘先福]民俗过程:概念、实践与反思
·[周大鸣]中国人类学研究的概念创新与实践经验·[施爱东]故事概念的转变与中国故事学的建立
·[孙英刚] 跨文化中的迷惘——“民间宗教”概念的是与非·[巴莫曲布嫫]以口头传统作为方法:中国史诗学七十年及其实践进路
·[冯文开]史诗研究中国学派构建的现状、理据及路径·[冯文开]史诗研究七十年的回顾与反思(1949-2019)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