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刘惠萍]民间信仰的正典化与现代化
——以宜兰大福补天宫的女娲娘娘信仰为例
  作者:刘惠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9-01 | 点击数:8827
 

三、女娲娘娘信仰的正典化

  经由前面的讨论可知,虽然,早期大福村的村民对于中国古代神话与民间信仰中的“女娲娘娘”并没有太多的认识,但从大福补天宫的《简介》及《联合报》等媒体的报道可知,补天宫的建庙是因当年由村童从海边拾得的庙中开基神像底部刻有“浙江女娲娘娘”六个字的关系,故自20世纪80年代海峡两岸加强交流以后,庙方主事者便积极“寻根”“认祖”,想让“壮围女娲娘娘回家”。

  据《联合报》的报道,大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补天宫由于扩建庙宇之需,庙方的主事者曾冒着当时两岸仍未通航的禁令,搭乘渔船从头城镇梗枋渔港直航至福建省,欲求取120余尊神像回台供奉。

  壮围大福补天宫奉祀的女娲娘娘,由于底部刻有“浙江女娲娘娘”六个字,……补天宫副主委陈益春、祭典组长陈传成等人曾组团前往大陆浙江探寻祖庙,但当年飘洋过海的女娲娘娘祖庙已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损,仅只知道那座山在当地被唤为娘娘山。

  随后补天宫的管理委员会仍不死心,陆续前往大陆五六次,再继续追踪并查阅大陆资料才知道,浙江女娲娘娘的祖庙是在陕西华清池附近的娘娘山,但庙基规模已不若大福补天宫,寻亲的计划才作罢。

  另,当时的《联合报》及《中国时报》更分别以“补天宫信徒福建直航——大陆去朝迎娶神像回来补天”“一心拜女娲捕鱼作幌子,陈荣宗‘风’向大陆演出认祖记”的斗大标题报道此事。可知自20世纪80年代,大福补天宫的管理者开始积极地为补天宫的女娲娘娘“寻亲”,并寻找中国文化的“根”。

  除了在神祇的“由来”上寻根外,庙方更从“经典”中寻找资源。补天宫自20世纪80年开始进行大规模增建工程,除远赴福建及杭州采购增建用的石雕、石堵、木刻浮雕、九龙网、石龙柱、神龛等外,庙方更在新庙的门柱上以古籍文献中所记女娲“补天”以及“行嫁娶”“正人伦”“作笙簧”“制渔网”等“娲皇”功迹为内容的匾额与楹联。(图4、5)

  除了正殿的各匾额、楹联外,在正殿后方、面中庭的墙壁上,更有一幅面积颇大的“女娲补天”壁画。画中女娲长发披肩,上身穿大袖袍,下着及地长裙,长脸细眉,姿态婀娜,左手上举,作补天状。右侧则有“第六届管理委员会监察委员、委员敬献”的墨书题字。(图6)

  此外,庙方更在2008年10月,于补天宫前主委游松阵率干部10名参访湖北省竹山县女娲铜像及广东蛇口石雕神像后,筹建一座11.6米的“女娲补天”石雕神尊,耸立于香客大楼楼顶,成为补天宫的地标。(图7)

  除了在宫庙建筑上大量运用传统经典中女娲神话传说的素材外,近年来,该庙更用心架设专有网站,除介绍该庙发展沿革外,在网页的“本宫导览”部分,则是一篇《女娲娘娘略传》,简述传统文献中记载的女娲事功:

  女娲娘娘是我国上古时代,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又称为娲皇、地母。在古老传说中,有女娲造人的故事,她是全中国人共同最早的母亲。是伏羲氏的妹妹,俗姓风,人首蛇身。曾制嫁娶之礼,订下同姓不婚的制度。女娲娘娘“炼石补天”的事迹广为流传……女娲决定炼五色石补天,于是先砍断鳌的四足立成石柱,然后前往竹山山顶,按石的颜色分为五排,当刮起东南风时,就点火烧石,并令童男、童女各一人,持巨扇煽火,经过十七日后,产生五种颜色的浓烟,随风散布在空中,驱走阴气笼罩的天空,完成补天的工作。

  虽然,最后几段叙述,有明显的神仙道教化色彩,但基本上是以《淮南子》等典籍文献中所记女娲的伟大功迹为主。

  此外,在补天宫网站的“神迹发威”“影像女娲”两个栏目中,更大量征引如《国宝档案》2009年12月10日的《伏羲女娲图麻布画》影片,以及上海电影制作的动画版《女娲补天》,试图以正统的、主流的、典范性的记载叙述,来形塑本庙供奉的女娲娘娘的悠久性与神圣性,并突显其“文化感”。

  由此可见,大福补天宫通过神祇由来及身分的追溯、新庙建筑的布置与装饰,以及近年来网站的建置,充分结合了中国古代经典中女娲神话的传统内涵,并在现代宫庙建筑中赋予该庙更多的历史意义,而使得补天宫成为“全台唯一渡海来台”的女娲信仰中心及“正宗”。

  从以上对大福补天宫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改造”过程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大福补天宫从清道光八年(1828)间因村童数人在海边游玩,“忽见波浪间金光闪闪,漂来一尊神像”,经过众议,奉祀于附近草寮内,后因“神灵显赫,香火日盛”,开始建庙。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从宫庙空间意象的营造,到网站相关介绍的改写经典,将原本较偏向“地方保护神”的女娲娘娘,打造成“全台唯一渡海来台”的女娲信仰中心及“正宗”,并以建筑、图像、文字与影像等形式系统,集中地表达出该庙的神祇是“我国上古时代一位神通广大的女神”“全中国人共同最早的母亲”这样一位具有悠久历史的神灵,更透过历代“经典”中对女娲事迹的相关记载与如《国宝档案》等影片的历史重量,把原来只是大福地区的一位地方俗神改造成一具“权威性”“历史性”的经典大神,而随着女娲娘娘的“圣化”,大福补天宫完成了其“正典化”的过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陈小锋]雨水与“灵验”的建构
下一条: ·[萧放]文化遗产视野下的民间信仰重建
   相关链接
·[梁奇 刘红玲]淮阳伏羲女娲神话的生殖崇拜及其演化 ·探访河南济源“中国女娲神话之乡”
·[张多]女娲神话重述的文化政治——以遗产化运动为中心·[徐凤]甘肃伏羲女娲神话扩布之探源
·[李祥林]女娲神话的女权文化解读·[李祥林]从羌族口头遗产看女娲神话踪迹
·[段宗社]论女娲神话的流变·[梁起峰]从电子媒体看女娲神话的当代呈现
·[杨利慧]女娲神话研究史略·[王芳辉]宇宙开辟、人类起源及文化的获得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