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孙庆忠]乡村叙事与田野工作的滋味
  作者:孙庆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06 | 点击数:3968
 

      三、田野思绪里的无奈与忧伤

      口述史是朴素的乡村叙事,也是我们与村民共同完成的作品。一次次对坐长谈、一次次沟壑踏访,使单纯的生活旧事变得鲜活灵动。信任是讲述的基础,真情是倾听的前提。

      正是因为彼此的接纳,那些平淡却藏着希望的日子,才总能让讲者黯然神伤,让听者泪满双颊。就此而言,口述史虽是村民个人的生活史,但字里行间也同样流动着采录者的情感——一份因专业所学而生的社会责任,一份重新理解乡土中国的能力与信心。

      回望所来之处,从第一次到泥河沟,我的心就放不下了,不仅因为千年枣树和古枣园近旁宁静的村庄,还有淳朴的村民以及他们与贫困抗争的生活!这里隶属于我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的吕梁特困片区。除了五保户、病灾户和残疾户之外,全村绝大多数家庭的生活状态相差无几,小康的生活目标依旧高悬。

      三年来,每当听到泥河沟春旱无雨,枣花无法坐果时,每当听到打枣前雨水连绵,果实又烂成一地的时候,隐隐的痛就会在我的心里自然萌生。我曾反复地追问,这里毗邻黄河,历经无数次的灾难,枣树何以持续千年?生活困顿的村民,为何还要祖祖辈辈守望这贫瘠的土地?

      在与陕北地域文化亲密接触的日子里,我对枣树的生长特性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对村民坚忍而内敛的个性品质、勤劳而简朴的生活习性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却从不言放弃,始终对明天的生活报以积极的想象。

      2015年7月13日是入伏的第一天。按照当地的习俗,村民要去“浮河”,他们相信黄河水可以把自己身上的病痛和晦气统统洗掉。我走进大河并在临近岸边的石头旁坐下,任凭河水从我的肩头流过,与乡亲们共享这炎热夏日里的清凉。

      当我看到高曹平翻滚几下就到了黄河中间的滩地,而后起身在滩上奔跑时,我被那一幕深深感动了。在午后的阳光中,陕北汉子的健壮与黝黑的肤色显得格外醒目。当他从远处跑到我的近旁,当我看到他脸上划过的憨憨而畅快的微笑时,我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默无声息。

      那一刻间我在想,在这个贫困的村落,红枣几近连年绝收,也许在他的生命里,唯有在黄河滩上赤身奔跑的这个瞬间,如孩童般自由,忘却了去年的收成,忘却了生活的烦恼。也是在那一刻,人和自然是和谐的,人的自由生命和这个世界是一体的。看他奔跑的那一瞬,和他对视的那刻间,我多么希望那黄河的水再柔一些,再慢一些,能够让我们的村民感受到轻松畅快的时间再长一些。

 

      2016年1月13日是我们团队冬季调研离村的日子。当送我们的车驶过观音庙时,武小斌播放了一曲陕北人耳熟能详的《闹秧歌》。不知为何,多日里积压的情绪突然涌上心头,流泪的冲动演变成了眼前景致的模糊。

      我想到了去往朱家坬时路边的风景,想到了静寂夜晚泥河沟窑洞里温暖的灯光。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大地,虽苍茫壮美,却总是让悲凉的情绪不召自来;散布在石坬圪台上的窑洞,虽错落有致,却总是与艰难的感受齐聚心头。

      于我而言,这一年陕北的冬天是寒冷的,不仅因为气温的骤降,而是因为我走进了一个又一个身处困境的家庭。天灾的降临,人祸的接踵而至,我听到了“生灵的叹息”,感同身受了他们生活的无奈。然而,家庭的故事并未就此终结。

      无论是年迈的父母,还是承受生活重压的儿女,并不依靠救济度日,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相信看似无望的生活一定会有转机。我为他们的生计状况忧伤,更为他们胸襟的豁达惊讶,这就是平凡世界里的悲喜人生吧!

      在村里的每一个夜晚我都会在窑洞外独坐,不论是冬天还是夏天。当我看那漫天星斗的时候就会想到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在路遥去世15周年的时候有一本纪念文集(《路遥十五年祭》),作家王安忆在《黄土的儿子》一文中讲到路遥的一段往事。当冬天过后,走在满目黄土的山里,忽然峰回路转,崖上立了一枝粉红的桃花,此时本该满心欢喜为着春天的到来,但是路遥却眼里浸满泪水。

      当我背靠着窑洞仰望星空的时候,我理解了路遥。在那孤寂的日子里,面对满目萧索的环境,心底里还藏着一个很遥远但却依稀可见的希望。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火辣辣的希望,所以才让这方水土养育的村民在灾害频发的岁月,在孤助无援的时候,仍然坚定活下去的勇气!

 

      在泥河沟空寂的山野里,漫天的星斗总会带给我独特的心灵体验。在那里有人和自然的亲密交流,传递的是人和人之间相互依存的温暖和力量。我们每个人都是渺小的,但我们却不能停止脚步。我们不只在记录乡村的当下,更是在挽救我们自己的未来。

      2013年12月7日钱理群先生在农大演讲时,结尾的一段话让我始终难以忘怀。他说:“作为一个践行者也许我们是孤独的,但请你不要希望去影响太多的人,就从改变我们自己开始,继而改变周遭,改变社会,实现悄悄的生命变革。”

      我想只要我们秉持这样的理念,期待已久的记忆中的乡村就不会从我们的视野中滑落,依然会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和祖先之间通达而美妙的情愫,就会在这里永久地传递。

      此时,我们畅想美丽乡村,极力抢救那些行将消逝的村落记忆,也许只是浪漫的幻想,但是只要我们从脚下开始做起,那些被称为“乌托邦式的乡土”可能就会重现眼前。

      在高扬城市化的今天,我们的执拗可能偏离了主流,但这样的“逆风而行,逆流而上”,并不是怀旧式的情感宣泄,而是这个时代里我们这一辈人最为真切的使命。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系教授)

本文原载:泥河沟古枣园 微信公众号 2017-09-03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陶立璠]比较民俗学的话题
下一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道
   相关链接
·[孙庆忠]并轨:扎根乡村的田野工作与促进变革的行动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审美研究”田野工作坊专题会议举行
·[应星]“田野工作的想象力”:在科学与艺术之间——以《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为例·南京农业大学成功举办“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
·“节气、节日、节俗与乡村发展”田野工作坊邀请函·第五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8)正式录取名单
·山东大学成功举办“节日传统与社区生活·田野工作坊”·通告║ “节日传统与社区生活”田野工作坊邀请函
·第五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8)邀请函·[孙庆忠]田野工作的信念与真情
·第四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VRFW 2017)招生简章·[王铭铭]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
·第三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2016)成功举办·第三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录取名单公示
·第三期中美民俗影像记录田野工作坊招生简章·【讲座】刘铁梁:城市化背景下的民俗田野工作(中国农大,4月19日19:00)
·[赵世瑜]田野工作与文献工作·[卡罗林·布莱特尔 徐鲁亚]资料堆中的田野工作
·[黄剑波]何处是田野?——人类学田野工作的若干反思·[巴莫曲布嫫]叙事语境与演述场域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