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刘宗迪]《山海经》是怪物之书吗?
  作者:刘宗迪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1-13 | 点击数:5057
 

  《海外经》和《大荒经》作者对古图的误解除了主要是由于图中描绘的节日行事场面和形象固已超出其日常闻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述图者不谙制图之法,故将画中对图象做的夸张变形等误认为事物固有之本相,绘画者的本意只在立象尽意,所重在意而不在象,而述图者却误以图画为传真写照,泥于象而不知意,误以图中意象为世间所实有,于是,《山海经》世界中就平添了不少骇人听闻的怪物。

  下面举几个因为述图者不解绘图者的表现手法而导致的误解之例。

  《海外南经》有长臂国,“捕鱼水中,两手各操一鱼。”《大荒南经》云:“有张弘之国,食鱼,使四鸟。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张弘亦即长臂,张乃长之转,弘乃肱之误。顾名思义,所谓“长臂国”,指此人的手臂特别长,此人又“鸟喙有翼”,长着鸟的嘴巴和翅膀,显然也不是泛泛之辈。

  其实,所谓“长臂”,并非谓世上真有手臂奇长之族,不过是绘图者为了表现此人的捕鱼动作而刻意突出其手臂,并非其人真有长臂,只是画中将其手臂画得特长而已。所谓“鸟喙有翼”的鸟模样,则表明图中的人物是戴着鸟的面具穿着羽衣的,正与上文“羽民国”是同类。

  羽衣非日常衣裳,后世只有得道的神仙真人才能穿得,神仙方士一类人物的前身是祭司巫祝,羽化登仙之说表明羽衣有通灵降神之用,即祭司巫祝者流的法衣,此类神圣的衣饰当然只是在特定的节日仪式上才能穿戴,据此,可以推断图中的“长臂国”之人“捕鱼于海”,也是仪式之象的写照,而非普通之渔人。总之,所谓“长臂”,本非一国,而只是一种仪式场面,要在世界上找到这样人模鸟样的“长臂国”,无异于痴人说梦。

  《海外经》中还有一类怪人或怪物是由于作者误将图中所画人物的动作错当成人物固有的形体特征而导致的误解,如交胫国、并封、柔利国等。交胫国“为人交胫”,实为两腿交叉之象,已如上述;并封“其状如彘,前后皆有首,黑,”(《海外西经》)自然界中自然不会有前后都长着脑袋的怪物,前后有首,两个脑袋,当然是两个身体,论者以为这表现的是雌雄交媾的姿态,说颇有理。

  柔利国“为人一手一足,反厀,曲足居上。一云留利之国,人足反折。”图中人“一手一足”,表明这只是侧面像,非表示世上果有此半边之人,除非是残废,然安有举国之人皆残去半边手足者,述图者望文生义,谬之甚矣,至若谓之“柔利”,乃缘于图中人“反厀,曲足居上”,身体柔软如无骨,图中绘此形象,用意何在,已不可解,或许是一种表演或巫术动作,述图者据此为“国”名,则又凭空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个形容古怪的国度。

  总之,《海外经》和《大荒经》是“缘图以为文”,读《山海经》必须始终牢记这一点,只要意识到《海外经》和《大荒经》中的畸人怪物都是述图者误解画面图象而生,始能见怪不怪,知过半矣,若复能知述图者误解之“体例”,并循此以逆古图真容,让古图中的岁时行事图景透过《海外经》和《大荒经》文本的奇谈怪论昭明于世,方不会无中生有,白日见鬼,方算得上是《山海经》的知音。

  【本文节选自刘宗迪《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16年5月版,有删节】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商务印书馆学术中心微信号
【本文责编:赵昱】

上一条: ·[刘宗迪]《山海经》:并非怪物谱,而是博物志
下一条: ·[陈泳超]“写本”与传说研究范式的变换
   相关链接
·《民俗研究》:2023年第3期目录·中国民俗学会新会员名单(2022年9-2023年4月受理)
·[康丽]民俗学家的想象力与民俗学学科的生命力·[段友文]向大师问学 ——钟敬文先生指导我研究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第二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通知·[蒂莫西·坦盖利尼]民俗学显宏镜——计算民俗学面临的挑战
·[彭牧] 丹·本-阿莫斯:高擎“民俗学之火”·会费缴纳清单(2022年3月7日至2023年4月13日)
·中国民俗学会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征文启事·美国著名民俗学家丹·本-阿默斯逝世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1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3年第2期目录·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8期活动预告(2023年3月19日下午14:30)
·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民俗研究》:2023年第1期目录
·《民俗研究》:2022年第6期目录·敬文民俗学沙龙:第37期活动预告(2023年1月15日上午8:30)
·[王杰文]超越“文字中心主义”:重估顾颉刚先生的民俗学方法论·[王霄冰 陈科锦]民俗志的历史发展与文体特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