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岳永逸]大春节观与年味浓淡的色素分析
  作者:岳永逸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12-16 | 点击数:10164
 

  湖南省常德市安乡县的县城是国家级卫生县城。近些年政府对春节文化活动的安排也结合了这一既有县情。2011年1月,县委、县政府就正式发文要求城区各单位在做好卫生大扫除与灯饰亮化美化。这些传统节俗既有的“扫除”活动奠定了安乡县城元宵节美轮美奂的基础。舞龙队、舞狮队的“采青”是安乡县城元宵灯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现今采青的舞龙队、舞狮队与政府无关,都是由各个商家请来。商家会把丰厚的红包和“芙蓉王”香烟等挂在高高的招牌或楼顶,由“狮子”和“龙”爬上取下来。虽然这是商家自己求个好彩头和宣传绝佳的手段,但舞龙、舞狮队一出现,立马改变了人流的走向。人群绝大部分都跟在队伍的四周。大小商家的参与,使安乡县的年味倍增,商家、居民都乐在其中。

  与西北的孝义、柳林二地的政府搭台、社会唱戏不同,广东佛山因为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早已形成富翁比比皆是、安居乐业的局面。改革开放后,寻根认祖的华侨将在内地一度中断的民俗传统带回佛山,激活了生活富足的佛山人的文化记忆。在与因民工潮带来的大量外来人口的交往中,佛山本地人的自我认同感和群体凝聚力被强化。佛山本地的民俗文化成为佛山本地人与外来人交往的基本标志,民间社会在这里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虽然佛山市委市政府没有发红头文件,大规模、成系统地组织老百姓过年,但几乎村村都有醒狮会,几乎每天都有规模大小不一的醒狮活动。大年初一行祖庙、初六游神祈福、万福台演大戏、初九的乐安花灯会、正月十五的官窑生菜会、正月十六的行通济等更是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常是数十万人的规模。政府主要的工作就是交通疏散和安全保卫工作。

  同样没有政府组织,在北京西郊的门头沟深山区的庄户、千军台两个小村,每年元宵节两村的人们都会在会头的组织下,热热闹闹地过三天幡会。与中国多数地方习惯一样,在这里,正月十五过了,才算过完年。从正月十四开始,人们擎举着本村的幡旗到另一个村“串门”.这三天,在外的人一定回家与家人团聚,家家开门纳客,外来的人都可以随便进出,吃喝。“这几天比过年都热闹”是当地村民的口头禅。

  四、与时俱进:传统春节核心价值的激活与参与型春节

  虽然与岁时更替的自然转换关联,但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传统佳节的春节集中展现了尊老、爱幼、睦邻和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文化传统。作为主要衍生于农耕文明的节日,长久以来,春节的衣食住行等外显形式、人们的消费观念、伦理取向和行为实践都与农耕文明的物质相对匮乏关联。与其他传统佳节一样,春节期间的庙市、社区、家庭以及个体都尽力在他者面前表现出其物质的充盈。

  但是,在与西洋文明的碰撞、交流的过程中,当下在中国并存的工业文明、科技文明、信息文明从根本上撼动了千百来农耕文明的基石。都市文明及其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大多数中国人认同、实践或向往的生活方式,人们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交往方式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众相纷呈。在这样整个社会处于巨变,又寻求民族文化认同的大背景下,怎么过春节,如何过好春节显然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亦关涉到明显有着文化保守主义色彩的“国家文化安全”这一时髦的命题。无视大多数国人“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浓厚的春节情结,华而不实、高高在上的官媒精英[④]不但焦躁不安、自鸣得意地高喊“保卫春节”的革命式口号,更将传统春节视为静止的,急迫地反哺,教育民众如何过年。在这样良莠并存,喧嚣而杂乱的语境下,传统春节的核心价值如何在当下激活,与时俱进,获得新生,使老、中、少不同年龄段的国民都高高兴兴地参与进来就成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首先需要认清中国春节文化的本质,明白它一直是开放的、流变的,从而树立兼容并蓄的“大春节”的节日文化观。

  伴随自然时令的转换,人们在这些特定日子从日常忙碌的生产生活中歇息下来,用春联、福字、财神、剪纸、鞭炮、新衣、年猪、饺子、汤圆、年糕、鲜花等符号装饰其生活空间与生活,用祭灶、祭天地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用上坟表达对先祖的追思,明白自己的根源,用磕头跪拜表达对长者的尊重,用压岁钱避免邪祟祝福小孩健康成长,不同日子给牛羊等不同家畜提供美食表达着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在传统春节的上述活动中,老人被尊重,小孩得到关爱,父亲的能力得到认可,母亲的巧手得以展现,亲友的情谊得以表达,每个人的价值、意义和尊严在与他人面对面的交往互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由此观之,中国的传统春节实际上既是大、小群体的自我强化与认同,是一个群体或社区的通过仪礼,更是一年一度个体感受自己、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同时也了解他人、明白社会的通过仪礼[⑤].简言之,从腊月延续到正月,时长近一个月的传统春节的核心价值是尊重他人、实现自我、全民参与、社会和谐。而且,当下人们津津乐道,并自以为是前卫的环保、生态、安居等理念同样是传统春节就有并完全可以在今天进一步发扬光大的核心价值。

  之所以人们常常留恋儿时的春节,主要就是因为数十年前的儿时的他在过年时被众人关注,从感觉到知觉都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春节期间小孩穿的、吃的、玩的实际上也是相对简陋的。但是,过年时,在与长辈、与他者的交往互动中,从味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个感官层面都让小孩觉得自己处在了中心位置。这是当今所有成人都留恋儿时春节的心理动因,也是北京的老人念念不忘厂甸庙会的大糖葫芦的原因。与其说如今的这些老者念念不忘的是大糖葫芦,还不如说他们感怀的是拥有大糖葫芦那一瞬间的满足感和被众人关注的自豪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吕绍宗]春节中的节庆“笑文化”
下一条: ·[金荣华]年节的省思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