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胡小伟]说年节 话拜年
  作者:胡小伟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27 | 点击数:7176
 

        37.2%的人认为拜年方式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认为短信等方式拜年只应是辅助手段,未必社会进步,就一定要否定传统。许多地方都保留了非常传统的节庆方式。我在台湾看到的情况,也是除夕前的“全岛大堵车”,因为在城市居留的人们都要回乡祭祖,家族团聚,可知传统依然。如何保存这一份温馨的礼仪习俗,而不端赖新技术手段继续淡化这一份浓郁的亲情,恐怕也是转型期的中国人,尤其是城市居民面临的一种抉择吧:是继续中华民族的传统,还是越来越缺失自我?

        过年拜年的核心是人伦亲情

        光明网调查显示,64.9%的网友更喜欢在家里吃年夜饭,自己动手,一家人其乐融融;26.6%的网友表示,年夜饭在哪儿吃都一样,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就很热闹。这是一个好现象,表明大家都还重视亲人团聚。

        过年是一年之中最富有人伦亲情的节日。中国社会自打清朝灭亡以后,社会兴起“团拜”,等于茶话会,省略繁文缛节,更非仅仅吃喝应酬,风气为之一新,今天依然没有过时。

        如果时间足够,家人一起准备年夜饭,包饺子、做年糕什么的,都是不太费事,但很能凝聚亲情的好方式。可惜现在人们都忙着趁长假外出旅游,至少旅行社都在这么忽悠。如果能够陪同老人,不妨看作节俗改良,但若把老人丢在家中,自个一通“畅游”,那就“革”了中国年俗的“命”了。现在“压岁钱”也滥了,不知其义,只知散钱。我以为限制在近亲中间,长辈适当给一些,并且借此指导孩子如何花销理财,还是可以的。至于有些地方拿“拜年”说事儿,以此作为变相的行贿手段,那就完全是对“拜年”的歪曲。

        今人交往极多,不可能都要亲自登门拜年。所以手机短信、电话问候越来越多,连贺卡都省略不计了。也算是一种互道祝福、密切联系的手段吧。但是不住一起的父母长辈,还是应该亲自看望的好。平时工作忙,不能常回家看看,过年这样的隆重节日,总该和家人团聚一下吧。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11-01-24 02:52:24

上一条: ·[高丙中]作为一个过渡礼仪的两个庆典
下一条: ·[徐立平]论唐代腊日的祭祀及其价值功能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