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理论与方法

首页民俗学专题理论与方法

[杜靖]谁是“宗族社区”概念的最早提出者?
——与科大卫教授探讨
  作者:杜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7-10 | 点击数:11736
 

  1935年10月底,布朗接受吴文藻邀请前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学,林耀华在其指导及影响下完成《从人类学的观点考察中国宗族乡村》一文,发表在1936年《社会学界》第9期上。文中,他重申了宗族社区的观念,又进而论述“义序一方面全体人民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域上,一方面全体人民都从一个祖先传衍下来,所以可称为宗族乡村”。

  弗里德曼曾明确表明其理论的提出受到林耀华的影响。且看《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前言”中的一段话:“在这本书里,我仅仅在一个主要的方面试图弥补汉学的缺陷。我感到两篇中文论文可能对我有所帮助,尤其在东南中国的材料方面,而且在伦敦经济学院地理和人类学研究部的资助下,我将它们翻译过来。现在已经证明它们非常有用。”这段话后头弗里德曼加了一个注释,指出“它们是:林耀华《从人类学的观点考察中国宗族乡村》(《社会学界》,第9卷,1936)……”弗里德曼分别在第一部书的第四章和第六章至十一章等七个部分使用了林耀华的这篇文章。

  弗里德曼之“宗族社区”观与日本汉学界无关

  将弗里德曼和林耀华对“宗族社区”的表述略加比较,再加上弗里德曼对其材料出处的坦诚陈述,应该不难发现其“宗族社区”分析思路的来源。而在另一方面,笔者认为,弗里德曼的“宗族社区”观与日本汉学界没有关系。

  日本学界对中国从事民族志研究,自19世纪后期由鸟居龙藏等开始。但关于汉人家族宗族制度的调查则主要集中在1940年11月至1942年12月的满铁调查期间,当时调查的村庄有顺义县沙井村、栾城县寺北柴村、历城县冷水沟、恩县的后夏寨、昌黎县的侯家营、良乡县的吴店村。调查内容包括村落、土地所有、土地买卖、租佃制、水利、地契、税收、借贷、贸易和宗族等内容,宗族只是其中的一个项目,而且尽管已经视村庄为一个共同体,却亦未能成功使用“宗族村落”这样的考察框架。因为沙井村有8姓,寺北柴村有13姓,吴店村有13姓,侯家营有7姓,后夏寨有11姓,冷水沟有10姓。即便参照了“宗族村落”概念,在时间上也仍然晚于林耀华,谈不上“独创”。科大卫关于日本汉学界的说法必定有所本也,但他没有注释出来。

  在日本本土社会研究中,1920年代后半期,柳田国男开始注重同族研究。有贺喜左卫门于1932年发表《村的家》,又于1934年发表《日本家庭制度和佃农制度》,二战后他始有从“家联合论”角度来界定村落的想法。有贺认为,日本的村落社会是通过“家”进行种种联合而形成的,村组是地缘性家联合的总称,不过,家联合本身绝不是村落。1940年铃木能在《日本农村社会学原理》中发展了“自然村”论,主张农村社会研究应该落脚于家和村的研究,并提出“家是株,株是权利”的构想。1960年代喜多野较为关注铃木能之“家与村落共同体的理论”。长谷川善计于1980年代论述了“家是株的权利、义务的单位”;同时,他承认家是构成村落的单位。家承担村落运转的义务。1980年代后半期中根千枝才在长谷川思考的基础上重视起“株”这个单位:家是承担株的单位,家—同族是社会生活或社会性归属的落脚点;株是构成村落的单位,是一种村落集团组织。这些探索表明,日本本土的相关研究始终未发育出有关宗族和村落相叠合的理论分析架构。

  因而,就个人有限阅读来看,日本人的汉人“宗族社区”研究思路当不会早于林耀华。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社会学系)

  链接>>

  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

  汉学人类学家杰出代表之一。弗里德曼在人类学上的一个主要贡献,在于他用汉学人类学的经验来反思人类学的一般理论。他最有名的著作都是研究华南宗族的:《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1958年),《中国的宗族和社会:福建与广东》(1966年)。在他之前,福忒思和埃文斯-普里查德等人在非洲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无政府、无国家社会的“裂变宗族制”。弗里德曼认为这一范式并不适用于中国,因为在中国这个集权式国家中同样存在宗族现象。不过,弗里德曼的雄心并没有达到初衷,因为他的材料和论述都未与他的“国家与宗族并存”理论相符。但尽管如此,弗里德曼的宗族理论已经成为汉学人类学研究中的一般性框架,同时在人类学中,因其理论所具有的类似“范式”的开放性,也赢得了相当的追随者。  (摘自中国社会文化人类学网)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5-13 13:32: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俞吾金]“宏大的叙事”会消失吗
下一条: ·[林济]日本汉学界没有“宗族社区”理论分析框架吗?
   相关链接
·[席晓燕]宗族祭祖仪式的文化重建·[武静静]华北乡村宗族组织形态的当代变迁
·[唐穆君]乡村文化的变迁及价值重构研究·[林秋炀]慎终追远:潮汕地区丧葬习俗个案研究
·[贾凯露]鹿蹄石传说与宗族村落记忆的互构·[罗兆均 何志强]从宗族到家庭:土家族村落信仰空间与权力走向
·[彭兆荣] 重建乡土社会之宗族景观·[罗兆均]宗族的意识与行动:建构“英雄神祖”的地方性策略
·[赵韩]张家界永定区亲属称谓系统文化内涵分析·[林晓平]宗族祠堂的历史功能与当代价值
·[栗建伟]论宗族因素影响下鄂南民俗乐舞的基本风格·[金丹妮]村落宗族的当代复兴及生存策略
·[何绮珊]宗族重构和身份认同·[周连华]礼俗互动视角下的当代宗族建构现象分析
·[周晓冀]汉人宗族的移居传说·[黄韧]中国民间信仰在都市化语境中纠纷解决功能
·[王天鹏]客家送大神仪式的人类学思考·[卞利]论徽州的宗族祠堂
·[李牧]湖北英山地区的“生死异姓”现象及传说·[应超群]关于浙西应氏古村落文化生态的调查报告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