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端午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端午节专题

嘉兴端午节俗的历史渊源及其当代影响
  作者:嘉兴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课题组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6-06 | 点击数:16062
 

  明清时,嘉兴端午节俗活动达到鼎盛。一方面经济继续发展,尤其是出现了较为发达的商业和兴盛街市,另一方面古籍文献资料丰富,地方志的辑录和整理也颇为繁荣,万历《秀水县志》、明万历年间李日华(1565-1635)《味水轩日记》、崇祯《嘉兴府志》、光绪《嘉兴府志》、《古禾杂识》等地方志和笔记保存了大量的嘉兴端午节俗信息,相当完整体现了嘉兴端午节俗的风貌和独特的端午事象。

  民国以来嘉兴端午节俗遗风尚存。今人丰子恺(1898-1975)《端阳忆旧》[⑨],庄一拂(1907-2000)《和鸳鸯湖棹歌》[⑩],等对嘉兴端午节俗亦有详细记载。

  综上所述,嘉兴端午节俗的历史渊源从四五千年前的图腾祭开始,秉承仲夏禁忌这一端午本义,至汉末魏晋南北朝由禁忌向历史化、伦理化倾向转变,至隋唐至宋元开始兴盛,至明清达到鼎盛。时间跨度几千年,内涵形式不断充实提高,经历了一个由单一性质即禁忌节日向兼有纪念性质的节日转变过程。

  三、嘉兴端午节俗的民俗事象

  嘉兴端午节俗形式多样,事象繁杂,与其他地域相比,又呈现出鲜明的稻作文化与蚕桑文化特色。

  嘉兴端午节俗形成一整套完备的祈求平安、辟邪攘灾之习俗:包括妇女健符、悬钟馗像、佩香囊、缠百索、跳傩戏、采药草、燃熏苍术、悬挂菖蒲、艾叶、大蒜、屋宅喷酒辟邪、插桃柳葵花等。《古禾杂识》、明万历辛丑1601)年进士、嘉兴人项鼎铉《呼桓日记·卷之一》、明末嘉兴才女叶小鸾(1616-1632)《疏香阁词》中《临江仙·端午》、万历《秀水县志·风俗》[⑪],崇祯《嘉兴府志卷三十五·里俗》[⑫],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十四·风俗》[⑬]等都有详细记载。

  嘉兴端午节俗照例要“泛蒲”。“泛蒲”是嘉兴端午的一大特点。崇祯《嘉兴府志卷三十五·里俗》、《味水轩日记》则记载了万历年间三次“泛蒲“的活动、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十四·风俗》[⑭],《古禾杂识·卷一》[⑮],《古禾杂识》丰子恺《端阳忆旧》[⑯]亦有记载。

  旧时嘉兴在五月端午时,也采撷各种药草以为入药,除了菖蒲和艾草外,捕蟾则是嘉兴端午药俗的又一项重要内容。《呼桓日记·卷之一》中介绍取“蟾酥法”。五月捉取蟾蜍的习俗,文献上所见甚早。《淮南子》、《吴趋风土录》等有载,旧时嘉兴端午即有蟾蜍入药之说。

  古时吴地是端午节龙舟竞渡的发祥地。嘉兴江河纵横,湖泊遍地,水域广阔,自古以来龙舟竞渡一直是端午节俗主要的信仰习俗和民间赛事活动。有关龙舟竞渡的记载亦见于各类府志和诗文笔记。《呼桓日记·卷之一》记载了当时鸳鸯湖竞渡声势之大,场面之广的盛景,《古禾杂识·卷一》记载南湖观竞渡胜景,清嘉庆嘉兴诗人张燕昌(1738-1814)、清乾隆嘉兴诗人朱麟应(生卒不详)《续鸳鸯湖棹歌》均有载。

  清光绪《嘉兴府志》记载:1765年(乾隆三十年),乾隆弘历第四次南巡,重游烟雨楼,龙舟竞渡节赛事活动在民间又掀起高潮。当时的诗人马学乾、吴锡麟(1740-1806)在烟雨楼上目睹其盛况后,分别在《怀玉山人诗集》和《自怡集》中撰写了《烟雨楼观竞渡》、《五月南湖观竞渡》两首诗,记载了当时“南湖观竞渡”的盛况。清代陈元颖(1690-1774)《砚农文集》载《烟雨楼观竞渡赋》一文记载有关龙舟竞渡的场景。

  南湖龙舟竞渡时除了赛舟外,还流行“做胜会”,即豪门贵族或游客在南湖龙舟竞渡时投放鹅鸭于水中,由参与竞渡的龙舟,入水争夺以为娱乐。《砚农文集》有关《烟雨楼观竞渡》描写,烟雨楼观竞渡诗》亦载有描写南湖“做胜会”时游船聚集,男女喧哗,管弦杂沓。投鸭於河,龙舟之人争入水相夺,以为娱乐的繁华热闹。

  端午期间,嘉兴与龙舟竞渡相关的还有“踏白船”等水嬉活动。踏白船是嘉兴百姓在清明和端午期间的赛船习俗,遍及各县。清光绪《嘉兴府志》、明代崇祯《嘉兴县志》、《和鸳鸯湖棹歌》等有载。

  端午食粽是嘉兴人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目前所看到的嘉兴粽子的明确历史文录,是明万历《秀水县志·风俗》。此外崇祯《嘉兴府志·卷三十五·里俗》、光绪《嘉兴府志·卷三十四·风俗》、《古禾杂识》等均有记载。

  在嘉兴传统端午节俗中,端午除了吃“五黄”外,还有吃“煨蛋”的习俗,丰子恺《端阳忆旧》具体记载了桐乡石门一带这一习俗。

  旧时养蚕缫丝是嘉兴人赖以生存的生产活动,其民俗也带上了明显的蚕乡特色。《嘉兴市志》记载了嘉兴端午“戴蚕花”的习俗,为蚕乡女子特殊时尚。

  综观嘉兴端午节俗的历史探究,可以发现,嘉兴作为吴地重镇,其端午节俗与吴地端午节俗有着天然的共生性;而嘉兴独特的端午节俗不是在端午核心元素的差别,而是体现在不少变化元素的细节变异。

  四、嘉兴端午节俗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当代影响

  从上述文献史料分析可以看出,嘉兴端午节俗是沿着数千年历史进程累层、混沌整合演化的产物,它与本地区先民的全民参与、集体记忆及对此节日的文化认同息息相关,体现出鲜明的嘉兴地域特点和文化特色。

  浓郁的原始信仰和地域属群认同特色。嘉兴端午节俗驱瘟攘灾的核心元素与人类早期的原始信仰观念息息相关,嘉兴端午事象中悬神符、佩健人符、跳傩(nuo)戏等明显地有受灵魂原始崇拜的信仰观的影响,是人们避邪消灾的护生态度的体现。而吴地端午起源和端午龙舟竞渡节俗,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更传递着原始图腾崇拜的意义,图腾崇拜所追求的目标是部族成员间的政治向心力、文化认同感和部族凝聚力。嘉兴端午节俗也保持了端午的这种原生性。

  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人们在端午食角黍、祭蚕神、“谢蚕花”,前者早在12世纪时就已呈现令人艳羡的繁荣景象,而后者这一原生态民间信仰,更是我国独有的端午民俗事象,表现出了鲜明的农业文化特色。

  强烈的民间原始正义特色。嘉兴端午节俗是英雄崇拜的节日,它以集体参与的狂欢方式彰显着民间原始正义挺拔的价值内涵,张扬着民众内心深处对自己所属部族的依恋与热爱的文化因子,展示着对忠诚、正义和清明等文化精神的向往,它既包括了国家本质上对忠诚的要求,又显示出地域属群内部固有的认同意识,具有极大的平衡与协调的张力。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嘉兴在线 2010年05月13日 15:39:44

上一条: ·端午节姓“伍”姓“屈”?专家:别再商业炒作
下一条: ·[朱樵]从吴越文化看嘉兴端午习俗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张湘蓉]怀化市部分县区“双端午节”习俗特征形成的缘由及其意义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沈莉]浅谈乡村振兴背景下神话的活态发展:以浙江嘉兴的蚕神神话为例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黄晔 万登峰]试论端午节民俗文化促进孝感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之策略
·[何彬]端午节历史数据的可视化探索·[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王者荣耀》特色主题展现身秭归峡谷内外共度端午节·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王倩倩]危机与抉择:透视疫情影响下的非遗与民俗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徐金龙]屈原故里端午节俗的传承困境及发展思路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