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胡文彬]《红楼梦》与清代民俗文化
  作者:胡文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3-15 | 点击数:12295
 

  二、《红楼梦》中的民俗描写与特点

  在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中,《红楼梦》中的民俗描写,蕴含的民俗文化之丰富,具有典范意义。

  翻开《红楼梦》,民俗风情扑面而来:从“女娲补天”的神话到“绛珠还泪”的传说;从冷子兴酒肆演说荣国府到林黛玉别父进京都;从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从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到贾元春省亲大观园;从品茶栊翠庵到寿怡红开夜宴;从“拣佛豆”、“结寿缘”到群芳“放晦气”;从傻大姐误拾“绣春囊”到抄检大观园,回回可以找到民俗事象。在《红楼梦》中每一个动人的故事中,曹雪芹都把民俗事象作为一种背景,作为一种烘托,揉进艺术的构思之中。一部《红楼梦大辞典》,就是一部《红楼梦》的民俗描写的最有力的证明。试看《红楼梦大辞典》开列的细目:语词典故、服饰、器用、建筑、园林、饮食、医药、称谓、职官、典制、礼俗、岁时、哲理宗教、诗歌韵文、戏曲、音乐、美术、游艺、红楼人物(命名)、文中人物、地理,等等,共21项。[3]在这众多的门类中,又有哪一门类中没有民俗的内容呢?


  《红楼梦》中的民俗描写,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描摹之细,独秀于林。正因如此,我们简直无法在这样一篇论文中一一细述。但为了说明本文的意旨,又不得不撮其要者列十例,以窥一斑。

  1.小说开卷第1回讲了一段“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接着作者又讲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绛珠还泪”。这两个神话故事,都能找到它们的所本,追根溯源又都属于“民俗”的范畴。在整部小说中,这两则神话故事是贯穿始终的两条重要线索。前者,那块补天不成的遗石是远古传下来的“石头”崇拜的风俗。它幻化为宝玉脖子上的那块晶莹的玉坠,随身而藏,是“护身符”。“石头”(玉)在,宝玉就聪明灵秀,“石头”(玉)不在,宝玉则浑浑噩噩、疯疯颠颠,最后归于青埂峰下。出于青埂归于青埂,有始有终。以往的研究中,人们没有重视,忽略了这条线索。后者,“绛珠还泪”的故事,从西方灵河岸(神界)写到现实(红尘)的贾府,幻化(投胎)成林黛玉以泪水还报神瑛侍者(贾宝玉)的浇灌之恩。这则故事取之于舜死,其妃娥皇、女英哭舜而泪化斑竹的传说。林黛玉居处以竹掩映潇湘馆,以潇湘妃子为号,就是暗示这段姻缘,最终黛玉泪尽而亡,欠债的还了债。民俗(神话传说),在曹雪芹的生花妙笔下敷演出一段美丽动人的小说故事,民俗资料成为了曹雪芹创作的源泉之一。

  2.小说第2回,作者借冷子兴之口又讲出一个刚满周岁的贾宝玉“抓周”的故事。所谓“抓周”,又曰“抓取”,这就是民俗的艺术再现。早在南北朝时期,民间就有了这种民俗活动。如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风操》中,已经有了“抓周”的记载。又如小说第3回,贾宝玉与林黛玉初会时,他身上戴的“寄名锁”、“护身符”;第8回写到的“长命锁”、“记名符”;薛宝钗胸前挂的绣有“芳龄永继”、“不离不弃”八字的“金锁”和史湘云佩带的“金麒麟”,都属于民俗事象的艺术描写。这种“民俗”,世代皆有,《清稗类钞·风俗》类中就作过记载。

  3.小说中写了不少死人的情节,前四十回有秦可卿、秦钟、贾天祥、金钏儿、晴雯等人;中四十回有尤氏姊妹、贾敬等人;后四十回有林黛玉、贾母等人。所有这些死人的丧葬之礼,均以其人身份、地位、年龄的不同而各异。例如第13回秦可卿之死到第14回大出丧,有敲云板报丧、停灵、守孝、吊唁、择寿木、捐龙禁尉、诵经、出殡、沿路吊奠等细致的描写。这是中国古典小说中写丧礼的“样板”,连今日影视剧的导演们都要作为参考之根据。

  4.小说中写婚俗,以宝钗出闺成大礼、探春远嫁为典型代表。宝钗出嫁之时正值宝玉疯疯傻傻,贾府借成亲来“冲喜”,这是至今在民间尚可找到的“民俗”。在这场成亲的闹剧中,诸如找薛姨妈“议婚”、下聘礼、迎亲、“坐床撒帐”等,具按“金陵旧例”,即“金陵旧俗”。探春远嫁时,也有议婚、认亲、迎娶、拜别、上船等一系列的“风俗”规矩。这些细节,正是中国婚俗在小说中的再现。

  5.具有游戏性质的放风筝、拣佛豆、结寿缘等,有原始的迷信成分。但作为一种民俗,在中华大地上传播了数千年之久。所谓“放晦气”、“结佛缘”至今在一些落后地区仍然有人在重演、在相信。

  6.小说中写饮茶喝酒的场面最多,有关茶俗酒风的描写俯拾皆是。诸如以茶酒待客、赠送、论婚、作嫁妆、祭祀等等。第41回栊翠庵品茶一回中大写特写茶的品类、煮茶用水、茶具、饮法,还有“梯己茶”等,都渗透着民俗的意蕴。拙著《曹雪芹与中国酒文化》与《茶香四溢满红楼》对小说中的酒风茶俗作了全面的探讨,[4]这里不再重复。

  7.小说中写到大量的诗谜、酒令和各种节日游戏,其中民俗事象意趣横生,妙不可言。诸如“斗叶”、“猜谜”、“说笑话”、“投骰子”、“解九连环”、“击鼓传花”、“赏雪寻梅”,还有元宵灯节、除夕祭宗祠、端午贴符、中秋赏菊吃蟹等等,无不是突出民俗文化的魅力。

  8.小说中写到许多寺庙景观,和尚道士尼姑,他们念经说法、布道化缘、僧道度缘。从水月庵、馒头庵、铁槛寺、地藏庵、清虚观到大观园内的栊翠庵;从小尼智能儿偷情到老尼净虚的图财害命;从王姑子说法、马道婆的魇魔法到贾敬炼丹烧汞、妙玉的带发修行,把宗教迷信之风俗散布在世俗的贾府内外。

  9.小说写蓄优伶、养戏班,搭台唱戏、观戏撒钱、点戏赏封等情节,充分反映了封建社会贵族阶级的奢糜之风。通过点戏、唱戏的总目,我们又看到了那个时代的某些“禁忌”之风俗。[5]例如,丧礼中唱什么戏,省亲时唱什么戏,生日寿辰唱什么,都十分注意“禁忌”的。我们不仅从舞台的表演中看到民风民情,而且从蓄优伶养戏班中看到一个时代的风气。

  10.小说中的建筑和园林,其式样、风格中也透露着大量的民俗信息。《大观园》、《大观园就是自怡园》、《红楼梦中的建筑研究》[6]等专书,对此进行过全面系统的探讨,可作参考,本文不再详加引述。

  总之,上列十个方面,仅是《红楼梦》中民俗描写的部分内容,诸如服饰、语言、称谓、地理、典制等方面,同样有大量的民俗性的描写。由于篇幅所限,在举例中没有引述小说原文,也没有面面俱到。好在大家对《红楼梦》都比较熟悉,引述原文太多,反倒容易干扰正题,故略加提示。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国际在线 2004-10-25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碧波]长白山与太伯山考论
下一条: ·[吴真]道教修道生活的忠与孝
   相关链接
·为拓展民俗学学科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第一手资料——“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18种)新书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举行·[蒙锦贤]文明的套式: 清代“苗图”中耕织图像的生产意义
·[张兴宇]乡村振兴与民俗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叶玮琪]唯有天太拜魔王:清代京西慈善寺魔王信仰中的“旗人记忆”
·[杨涛]礼俗互动:地方民众何以融入地方节庆文化建构·[王颖]地方文化精英与民俗文化的保护与重构
·[王芳]西南地区百年客家村落的变迁与发展·[王昌武]文旅融合背景下深圳大鹏民俗文化考察
·[钱寅]论承德都城隍庙所反映的“夷夏秩序”·[缪雪峰]传承民俗文化 共创美好未来
·[米海萍]试析西南民族的“昆仑”记忆与民俗文化表征·[李易坪]民俗观念与仪式表达:山东微山W村龙文化研究
·[纪秋悦]圣俗之间:清代以来《红罗宝卷》的抄写、刊印与仪式实践·[贺晏然]家承至德:清代江南泰伯奉祀的发展
·[郭烨佳]传统仪式的当代实践:泉州“普度”习俗的价值意蕴与传承路径·[郭春祺 梅文娟]“文化自觉”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
·[杜琛]蔚县明清壁画与民俗文化的传承研究·[刘铁梁]钟敬文民俗学思想的文明视野
·海丰召开钟敬文先生民俗文化贡献专题座谈会· [王霄冰] “海外藏中国民俗文化珍稀文献”总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