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旧年俗淡出 新兴年俗成为主流
——我们用自己的方式过年
  作者:瞿学忠 赵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4 | 点击数:6324
 

  年夜饭的变化

  年夜饭是春节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一家人再忙也要聚在一起吃顿年夜饭。很多时候,奔波在外的人不远千里地回家,为的也就是能和家人一起吃顿年夜饭,能感受一下家的温暖。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岁了,所以又称“分岁”。辞岁之风气自魏晋以来就很盛行,西晋周处的《风土志》说:“除夕夜,围炉而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作为一年到头的最后一顿饭,也显得特别隆重。按照我国的传统,除夕晚上的年夜饭特别讲究。通常有饺子、长面、元宵等。饺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有些地区又叫做“扁食”或“煮饽饽”。吃饺子由来已久,在唐朝时就传到了边关地区。除夕夜,全家包饺子,在零时吃饺子,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后来才叫汤面。随着时代的变迁,年夜饭的菜样也五花八门,但无论取材贵重还是平常,大多都要代表吉祥,以期在新年讨个好彩头。

  现在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很大的提高,以前只有在年夜饭上才吃得到的东西现在变得很平常。年夜饭就其菜肴来说,对现代人已经没有什么大的吸引力了。但团聚的氛围永远是将一家人聚到一起的力量。而且,人们生活的多样化又给年夜饭增添了许多新的元素。除了通过电话、网络订购年夜饭之外,又出现了很多新的“年夜饭”。比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看春晚是文化年夜饭;在深圳等地,除夕夜万人逛书城,用琅琅读书声迎接新一年的到来,这是精神年夜饭;还有一些地区开展精彩的民俗活动,万人同乐,这是民俗年夜饭。

  旅行过年

  近年来,旅行过年渐渐成为一种新的过年方式。网上投票显示,旅游过年成了许多人最喜欢的过年方式。市民李先生说,自己家族庞大,亲戚朋友众多,每年春节长假大部分时间用于走亲访友,花钱不说,弄得全家人也筋疲力尽。以前他把过年称为“过年关”,过年比工作还累。李先生坦言,这些年下来,他自己都有些怕过年了。还好现在流行旅行过年,可以借此机会游览自己以前想去但又没时间去的地方。这样一来,一家人可以轻轻松松过年不说,也可以借机释放一下压抑的心情。有网友调侃,过去春节后见面是问,您今年去哪里拜年了,现在见面是问,您今年去哪里旅游了。

  春节期间旅行社的火爆不仅仅局限于国内线路,国外线路同样是人员爆满。“欧洲七日游”、“美日韩七日游”等国外线路都受到了许多喜欢旅行朋友的追捧。将过年旅游当做一种讲究生活情调的过年方式已经是80后的共识。“哥过的不是年,是情调”的言论在年轻人之间广为流行。

  旅行过年除了联系旅行社、全家一起外出过年之外,很多年轻人选择在网上发帖,将自己旅行过年的计划发到网上,征集志同道合的驴友一起出发。一些具有特殊意义,像是有中国北极村之称的漠河村线路、西北风情线路等都大受欢迎。旅行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许多人不喜欢传统的一站式旅游交通工具,自发形成的团体徒步旅行、自驾车游、自行车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也成了春节期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春晚 独特的文化大餐

  随着电视传媒的普及,除夕夜除了传统的年俗活动之外,全家人一起看春晚已经变成了中国人过年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以其雅俗共赏的节目、传承民族文化的宗旨、反映人民生活的内容,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看春晚已经成了新的全家团聚的象征。

  春节联欢晚会在演出规模、演员阵容、播出时长和海内外观众收视率上,创下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综艺晚会3项世界之最。春晚同时也是全世界收视率最高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综艺晚会、世界上演员最多的综艺晚会。规模宏大的春晚成了春节期间人们重要的文化年夜饭。春节联欢晚会在经历了80年代刚开始时的火爆场面,走过了90年代慢慢壮大的历程,在21世纪变得成熟稳定。央视“春晚”已经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在国外备受关注的春节节日文艺大餐;成为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记者 瞿学忠 实习生 赵龙)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新华网-兰州晚报 2010-02-21 16:00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黄守愚]除夕的仪式意义
下一条: ·专稿:春节──节日传统与文化记忆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