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元宵节:古代中国“情人节”
  作者:谢云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26 | 点击数:8295
 

  【反方观点】

  诗词写的分明是“相思”

  对厦门大学教授陈培爱的观点,我是不以为然的。

  北宋欧阳修的词《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说的分明是相思。若只有单相思,是不成其为爱情的;都道相思苦,而节日则是喜庆的,而即便并非“泪湿春衫袖”,而是“见”着“去年人”了,一年的别离,一日的相见,一日的相见,一年的别离,这样的“情人节”若果是有的,是不是也太沉重了点呢?

  “闺中女子……过节可结伴出游,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男女青年交往的机会”,自然如是,但是极其有限的“交往”并不等于爱情;“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之机可为自己物色对象”,或不免也是有的,但是同样也未必关乎爱情,譬如打个照面之借机相亲呢?须知古时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非自由恋爱。而即便真有少数爱情之发生吧,也是断非能够张扬、上升出个“情人节”来的。

  在我国古代宗法社会,奉行的是礼治秩序,诸如所谓“男女授受不亲”。东方学者金克木先生就说:“古时恋爱在婚后,不在婚前。婚前男女难得见面。即使由‘青梅竹马’而结婚,缔结爱情也在婚后。或爱或不爱都在婚后显现出来。婚前恋爱不合法。”《〈祝福〉〈杀夫〉》;对此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也曾有过深入的分析:“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那就是男女有别的原则……”(《乡土中国》);而“诗”为心声,朱自清先生《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里的论述——“中国缺少情诗,有的只是‘忆内’‘寄内’,或曲喻隐指之作;坦率的告白恋爱者绝少,为爱情而歌咏爱情的更是没有。”也正可为侧证。

  即便有那么丁点相似,也至多是形似;而绝非神似;何况元宵节,更是有着自身固有、特定的文化内涵。

  【文化常识】

  元宵节最初就是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吗?

  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黄涛:据文献记载,太一祭典始于汉代。《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由此可知,西汉祭祀太一神并不是在十五日,而是在上辛日(一般在正月的初一到初十之间。秦代成书的《吕氏春秋》说到天子在元日向上帝祈谷以后,在正月里选择一个好日子,天子亲自带着农具,率领百官去耕籍田。秦朝皇帝没有耕籍田的记载,汉朝皇帝有很多耕籍田的记载。)后来祭祀太一神的日期发生变化,转到了十五日,这是由于后世该节转变为夜间娱乐欢庆的节日,这些活动在月明之夜进行更方便。

  “猜灯谜”,出现在宋朝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谜,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辽沈晚报 2010-02-26 14:55:00

上一条: ·庙会表面热闹内涵空洞 成“庙市”片面追求利润
下一条: ·[浦江客]元宵节观灯风俗的南北异同趣谈
   相关链接
·[郑雅婷]执子之手:从奶茶营销看新时代七夕情人节·[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
·[刘玉颖]从印尼西加省山口洋市的元宵节巡游看印尼华人的族群文化构建·[陈鹏程]明清小说中元宵节描写的民俗史价值及其文学功能
·[尹晓龙]西汉太一神祭祀与元宵节起源·元宵节将至,听习近平讲传统美德
·[萧放]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俗的文化精神·[陈熙远]中国夜未眠——明清时期的元宵、夜禁与狂欢
·北京春节元宵节文化活动突出非遗特色和冬奥主题·多彩民俗闹元宵
·[落笔升蝶]《红楼梦》与元宵节·[萧放]元宵节极简史
·[王英娇]亟待传承、保护、发展的庄河面塑灯·[王海娜]佛山地区开灯习俗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5年春节元宵节期间旅游安全工作的通知·七夕本非情人节
·[张勃]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张勃]上元灯树千光照 元宵:多元文化汇就的“大河”
·[黄桂秋]广西富川明城元宵节文化探究·[周丽妃]湄洲岛元宵节的传承与发展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