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张志春]郭沫若与服饰文化
  作者:张志春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0-01 | 点击数:12308
 
还有,在《关于晚周帛画的考察及补充说明》①P281中,说及帛画中的细腰女子:“女子姿态,和同一地区出土的楚民族的木女俑,属同一类型。古之‘楚王好细腰,’由这幅女子像上也可看出束腰的风气在楚地是很流行的。”这是郭在抄录了郑振铎《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之后,为其文中所作注释与拓展,可见郭对楚国的服饰审美及流行风格是很关注的,并潜游书海,作文献上的考据梳理:“细腰是很显著的特征,是漆画奁和帛画所共通的。自来有楚王爱细腰的传说,《墨子·兼爱篇》、《晏子春秋·外篇》、《韩非子·二柄篇》、和《战国策·楚策》均以为楚灵王,伪书《伊文子》则以为楚庄王,或许别有所据。大约爱细腰是楚国一般的风习,不一定限于一二位楚王了。”①P293
郭沫若在研究服饰事象时并只专注于对象,而是有着广阔的视野。在描述春秋时代古帛画上一位腰极细的成年妇人,说及“头后挽着一个髻,颇象希腊式。”我们知道,在文字修辞中,喻体一般都是著者熟悉到不思量自难忘地步的情景与事像,才能左右逢源,信手拈来,如钱钟书对古今中外的掌故顿挫有余,如陈忠实对田园事象烂熟于心。由此话语可知郭在服饰文化视野中并非限于华夏一隅,而是有着更为广阔的视阈。而且有着参照与比较意识。这里并非轻率的表达和浪漫的想象,而是有着坚实的学理支撑。郭对楚王好细腰所导致的这一楚国服饰风习作了大量文献上的考据与梳理。从他行文引述来看,他不只单看帛画,而且还参考有漆画、《墨子兼爱篇》、《韩非子二柄篇》、《晏子春秋外篇》、《战国策》、《伊文子》等来综合评述。看来道断一句话,须读多部书。①P283
另外,从历史的象征的角度对龙凤纹的解读①P295;殷末周初以及更晚时代的青铜鼎上花纹演变类型的分析,①P618都是极为深辟的。
郭沫若曾在《闻一多全集序》中说:“闻先生治理古代文献的态度,他是承继了清代朴学大师的考据方法,又有益之以近代人科学的致密。为了证成一种假说,他不惜耐烦地繙遍群书。为了读破一种古籍,他不惜在多方面作古心的彻底的准备。”这段话既可看作嘉许他人的妥贴评语,也可算是有感而发的夫子自道。
 
 
郭沫若虽说不是现代服饰领域里的风云人物,但他却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风云人物。
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服饰文化,他不会顺着讲,也不会接着讲,而是以开山的姿态,让前面归零,刷新一切从头讲。
 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②P43第一章 的“周易时代的社会生活”,我们看到了服饰部分的展开描述:“再说到衣履,有黄裳、革带、履、朱绂、赤绂、袂等字样。在这儿我们要注意,当时似乎还是游牧盛行的时候,后代以丝绵织物应该还未发达。衣履的材料除革木兽毛草索之外,很难想象。所以黄裳或许就是‘黄牛之革’所裁成。如朱绂赤绂绝对不会如象后世注家所想象的甚么很堂皇的祭服。顶多怕只是染红了的头发或者马尾之类。”
相对于《周易》的黄帝垂衣治天下,相对于《周礼》中规定的服饰等级森严且成为治国之方略,相对于先秦诸子的服饰争鸣,这里的研究似大踏步地后退,回到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空阔与高远,回到原始先民手经指挂的服饰草创时代。此说或难服人,但却能自圆其说,更为重要的是,他着意于出土文物,更从现代原始部落中引伸出自我作主的分析,将学者从古来诸多注疏家的疆域中解放出来,展开独立思考。
在②P60这一章第三节“精神生产——艺术类的装饰”一栏里,郭沫若引用了表达装饰之美的《周易》中的贲卦六五爻辞:“贲于丘园,束帛戋戋”以为“或者也怕是为的祀神和祝捷之类。”也许他对服饰这一领域的探索是有保留的,或者说是敏感的回避与悬置。且将卦象爻辞所述的山野美饰只猜测为祭祀或贺捷之类便轻轻放过,似有禁忌吧。其实郭心里很清楚,传统服饰的意义世界是很博大的,但在当时的他可能是否定的,或认为需要放在充分准备的平台上重新评估与界定,故长话短说,刚开头就煞了尾。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秦岭醴泉──张志春个人空间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黄景春]汉武帝:从历史人物到小说形象
下一条: ·[张志春]试论黄帝脚印石与履大人迹的关系
   相关链接
·[李娟]山西北朝多民族服饰文化融合实践·[刘欢]从江县摆翁村盘瑶服饰文化研究
·2018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邓莉丽:《宋代金银饰品与民俗文化》
·[贾蔓]城镇化进程中彝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王正华]拉祜族服饰文化概述
·[杨正权]论祖先崇拜与西南民族服饰文化·[胡敬萍]中国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
·[张志春]黄帝与服饰文化简论·[杨鹓]背景与方法:中国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研究导论
·中国民族民间服饰文化展将举办·苏小燕:《凉山彝族服饰文化与工艺》
·[万建中]郭沫若的民间文学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