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宝力格]21世纪:中国蒙古学研究创新与发展的新纪元
——中国第二届蒙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
  作者:宝力格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8-19 | 点击数:18474
 

  二、蒙古文学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蒙古文学研究蓬勃发展,呈现出令人欣喜、令人振奋的持续发展局面。

  上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为中国蒙古文学界送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蒙古文学界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勇于探索和实践,蒙古文学研究的一个崭新时代就此拉开了序幕。到80年代后期,中国蒙古文学界的学科意识日渐强化,学术品格日渐凸显,蒙古文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逐渐呈现出多元态势,学科建设逐渐成为蒙古文学研究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30年过去了,以学术创新推动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促进学术创新,已经成为蒙古文学界的共识,学科建设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我们的文学创作硕果累累,每年都有数百种蒙古文学书籍在出版,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出版的长篇小说就达200部左右,近年来出版的著名作家全集、选集、文集已达10多套;全国有蒙古文学刊物或辟有文学栏目的期刊在20种以上,蒙古民族聚居的省区市各类学术刊物都设有蒙古文学栏目,蒙古文学极其丰富的资源得到了发掘和利用,各种版本的蒙古文学史著作就多达近20种;特别是近年来,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现代化日渐得到重视,各种数据库、信息库、网络建设正在抓紧实施,借助于现代科学开展蒙古文学研究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设有蒙古文学研究的专门机构,并拥有一大批致力于蒙古文学研究的专门人才,每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著作数以千计;蒙古文学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一大批硕士、博士陆续走上科研教学岗位,正在成为蒙古文学研究的中坚力量;随着文学内涵的日益丰富化、深刻化,文学研究也在走向深化,这就是更多地关注民族文化的深层次问题,更多地关切民族文化的命运和前途,更多地思考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实现蒙古文学的现代化、如何走向世界的问题。这是理论和实践结合,创作和研究互动,思想性、学术性并举的深化。这一切自然要反映在学术实践当中。

  进入新世纪以来,蒙古族古近代文学研究、民间文学研究、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学理论批评和文学史研究的学术视野显著拓宽,研究方法显著改善,研究水平显著提高,理论创新、学术创新正在成为蒙古文学界共同的追求。

  学术视野的拓宽,同时也拓宽了蒙古文学的研究领域,譬如:

  在古近代文学研究方面,历代蒙古族作家的非母语创作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历代蒙古族作家的汉文创作、藏文创作研究近年来持续升温,蒙汉文学关系、蒙藏文学关系研究正在成为蒙古文学研究的新增长点。特别是元代蒙古族作家的汉文作品研究和清代蒙古族作家的汉文、藏文作品研究,可谓是近年来蒙古文学研究中的新亮点。由此,元曲研究、宗教文学研究、文论研究都有新的发现,不但选题范围大有拓展,研究的纵深度也明显推进。这类研究既是在民族间的文化交流研究的驱动下开展起来的,又有力推动了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与传播史的科学研究。蒙古族文论研究也同样引人注目。历代蒙古文学有着丰富的文论资源,相关研究也有着比较久远的历史,但真正“热”起来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的事情。在一些学科带头人的垂范和倡导下,蒙古文论研究取得了重要成就。而以蒙古族诗学理论、叙事学理论研究为重点的文论研究又激发和带动了蒙古族美学遗产的研究,迄今已有不少专门探讨蒙古族历代美学思想的论文、著作乃至有比较厚重的美学史著作问世。

  在民间文学研究方面,从以往单纯的文学研究转向民俗文化和民间文学相结合的综合型研究,从单纯的文本解读、阐释到对“江格尔齐”、“胡尔齐”等传承艺人的研究,这些变化应该说是十分积极而深刻的。特别是对文化人类学理论和知识的借鉴、利用,使蒙古族古代神话、英雄史诗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近年来发表、出版的一批颇有新意的研究成果,充分说明这类研究开阔了学术视野,拓展了思维空间。事实上,进入新世纪以来民间文学研究已经不是以往的纯文学研究,而成为文学与文化相交叉、相叠加的综合型研究了。明显的事例就是别开生面的口头文学研究。这类研究着眼于文学与文化互动运行的过程,把口头文学置于文化运行的整体过程之中,在分析其构造、内涵与功能的同时,揭示其发生、传承和变异的规律,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探讨同一部作品传播、变异和影响的研究。这样的研究对认识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演变的规律,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上世纪末出现的以填补“日伪十四年”文学研究空白为出发点的现代文学研究热潮,进入新世纪以来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势头,不但硕果累累,也带动了现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深入。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思潮、现象、流派研究是近年来的一大热点。文学媒体研究、文学传播学研究从无到有,并在现当代蒙古文学研究中开始占有相当的份额。应该说这是开拓性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为,它表明蒙古文学界理论观念、学术观念的完善,表明如今的蒙古文学研究不但在关注文学文本和创作主体,而且把文学的传播与接受、文本以外的对象也纳入研究范围了。在文学批评方面,从社会历史视角解读文本的传统批评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代之以着重分析作家的主体意识、创作心理、艺术追求的现代型批评,全面阐释作品的思想文化蕴涵、技巧手法的努力逐渐得到加强。

  随着蒙古文学研究的持续深入和学科意识的显著增强,蒙古文学学术史研究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出现了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研究成果。蒙古文学学术史的研究是在学术理论日益丰富化、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下受到学者们关注的。蒙古文学研究中几乎可以找到当今世界所有有影响的学术理论的影响。同样,当今世界被广泛运用的文学研究方法几乎都在蒙古文学研究中发挥了各自的作用。特别是文化人类学、神话学、比较文学研究方法的运用使蒙古文学研究得到很大改观,对一些学术难题的新诠释、对一些新领域的开拓,显然得益于新理论、新方法的运用。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文章来源:内蒙古社会科学院 2009-07-0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巴·苏和]古老的文学经典,当代的理论阐释
下一条: ·[张建立]60年来日本文化研究述评
   相关链接
·书讯 ‖《21世纪的歌手和故事》文集出版·[中村贵]面向“人”及其日常生活的学问
·[安学斌]21世纪前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理念、实践与经验·[卡尔·赖希尔]迈入21世纪的口头史诗:以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为例
·第四届“中国蒙古学奖”颁奖·二十一世纪民俗节庆文化发展及 “嘉兴模式”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嘉兴举行
·端午节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征集活动紧锣密鼓进行中·【征稿启事】二十一世纪民俗节庆文化发展及“嘉兴模式”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
·[郝苏民]乐本苦中品人生·[刘锡诚]郝苏民《骆蹄梦痕》序
·[杨利慧]21世纪以来的中外神话学[1]·[刘锡诚]21世纪:民间文学研究的当代使命
·中外蒙古学学者共探“蒙古族文化与生态文明”·“二十一世纪人类学讲坛”开讲
·[余未人]21世纪新发现的古老史诗《亚鲁王》·[阿兰·邓迪斯]21世纪的民俗学
·[乌丙安]21世纪的民俗学开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缘·[莎伦·谢尔曼]聚焦:电影与21世纪民俗研究的生存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