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王笛]20世纪初成都的街头茶馆
  作者:王笛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3-11 | 点击数:10694
 



  但是,对茶客来说,闲聊是茶馆最具魅力之处。成都的茶馆,与19世纪汉口的茶馆一样,是“不受阶级限制议论时政”的场所。在茶馆里,人们可以谈论任何事情,甚至在西门有家茶馆就叫“各说阁”。据《新成都》旅行指南说,人们在茶馆“谈古论今,议论社会,下棋赌赛,议评人物,刺探阴私,妄论闺阁”。人们在茶馆交谈的具体内容留下的记载不多,但所幸的是,《国民公报》有个专栏记载记者所见所闻,其中颇有些是从茶馆得来的,我们因而得知人们在茶馆里抱怨世风日下,议论新公布的规章,交流各种社会新闻。

  各种故事每时每刻可能都在不同的地方上演,茶客们作为“公众”在茶馆既是看客,又在公共舞台上充当了“演员”的角色。正如R.舍内特(Richard Sennett)所言,巴尔扎克的作品为学者研究19世纪巴黎的公众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那么,成都的地方口头文学也让我们知道了许多关于街头生活的特征。虽然这些故事可能经过了讲述者的渲染,在流传过程中也可能增加或改变细节,但这些故事所烘托的那种公共生活的生动气氛,却是真实可感的,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进入到茶馆的那种热闹和自在而又并不烦人的喧嚣和氛围之中。

  不过,茶馆也并不是一个毫无顾忌的地方,地方精英和政府在此也并非毫无作为。茶客们的闲聊经常被当局视为闲言碎语和“散布谣言”,并被视为茶馆中的“不健康”现象。其实那些所谓“闲言碎语”和“谣言”经常透露了更深层而且值得探索的因素,因而一些社会学家认为,饶舌是“社会交往的一种形式”和“一种表达的方式”。因此,飞短流长“是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表现之一”。J.斯各特更将其定义为大众“日常反抗的一种形式”和一种“民主的声音”。控制茶馆里的流言飞语几乎不可能,或许穷人们说闲话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或开玩笑,而且根据斯各特的理论,允许“人们发表意见,表示轻蔑和不赞同,将降低因不同的文化认同和报复心理带来的危险”。下层民众饶舌的主要对象是当地名人或富人,他们议论富人的奢侈生活和豪华婚丧礼,以此来发泄他们对不公平社会的不满;关于某某通奸的谣传让人觉得富人“不道德”;有权有势者突然的灾祸降临,使人们为“因果报应”而幸灾乐祸。他们在公共场合的发泄,是他们摆脱心中苦闷和不满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他们不自觉地运用“弱者的武器”所进行的日常反抗。

 

挖耳匠和他的顾客(作者2002年夏摄于成都鹤鸣茶馆)

  作为自由市场和交易场所的茶馆毫无疑问茶馆是人们休闲的地方,但这远远不是茶馆的全部,实际上茶馆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功能。这就是说,在人们悠闲的背后,在茶馆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某种形式的经济和交易活动。茶馆被称做“自由市场”,手工匠以及其他雇工在茶馆出卖他们的技术或劳力,小贩则流动于桌椅之间吆喝其所售物品。他们在茶馆里非常活跃,“喊茶客尚未停声,食物围来一大群。最是讨厌声不断,纸烟瓜子落花生”。小贩的销售方法非常灵活,如果茶客愿意,他们甚至可以按根数而不是包数购买香烟。小贩出卖其他如刷子、扇子、草鞋和草帽等日用品。

  茶馆也是一个劳动力市场,许多人在茶馆等候雇用,其中许多是来自农村的季节性自由劳动力。一般来讲,同类雇工总是聚集在同一茶馆,这样雇主很容易找到他们需要的帮手。据徐维理回忆,当他夫人准备雇一个保姆时,她的中国朋友建议她去“南门外的茶铺,每天早晨,许多女人都在那里待雇”。可见,20世纪20年代,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把茶馆作为寻找工作的劳力市场。

  茶馆里聚集着“各行各业的人”。很多手艺人在茶馆找生活,为茶客修理日常用品。算命先生常在茶馆里为人预测吉凶。修脚师和剃头匠,不顾卫生条例,也在茶馆里提供服务。一些乞丐甚至在那里卖“凉风”——给顾客打扇挣钱,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乞讨。在炎热的夏季,当一个乞丐不请自来给一个茶客打扇,如果那茶客觉得舒服而且心情不错,他会赏给乞丐几个小钱。茶馆里最有趣的职业是挖耳师傅,他们用十余种不同的工具掏、挖、刮、搔等,尽一切可能使顾客进入一种难以言喻的舒服境界。通常他们的顾客并不一定想要清洁耳朵,只是寻求掏耳过程中的这种感觉。

  成都人习惯于把茶馆当做他们的“会客室”。由于一般人居住条件差,在家会客颇不方便,人们便相约在茶馆见。他们经常不用约定,也能在茶馆见到朋友,茶客们一般都有他们固定去的茶馆。据何满子回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在成都为报纸编副刊,成都文人有其特定相聚的茶馆,他就在那里与作者碰头,约稿或取稿,既节约时间又省邮资。居民也在茶馆里商量事宜。即使是人力车夫、收荒匠、粪夫等,也都有他们自己的茶馆。

  商人有固定的茶馆洽谈生意,许多交易都在茶馆做成。如粮油会馆以安乐寺茶社交易处,布帮在闲居茶社,走私鸦片、武器的秘密社会在品香茶社活动。南门边的一家茶馆因靠近米市,便成为米店老板和卖米农民的生意场。究竟每日有多少交易在茶馆做成还不得而知,但可以确信数量非常可观。成都并不是唯一将茶馆作为市场的城市,但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茶馆能像成都那样,在普通市民的生活中发挥这么多和这么大的功能。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光明网-书摘 2007-09-12 09:06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白利鹏]生活世界:非本质主义的总体性如何可能
下一条: ·日常生活史:从城市地图到清明上河图
   相关链接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关旭耀]资本介入下古村落公共空间的变迁、消解与重构
·[王笛]茶馆、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对20世纪后期成都茶馆业的实地观察 ·[宋靖野]“公共空间”的社会诗学
·[张丽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与自我调适·[孙正国]神话资源的雕塑呈现与公共空间化研究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神话研究院成立大会暨《山海经集释》首发式在成都举行·[王新艳]公共空间与群体认同: 海神庙重建的社会学意义探讨
·[曹海林]乡村社会变迁中的村落公共空间·[蔡郎与]文创视野下的“非遗”生产性保护研究
·成都评出首批非遗特色小镇 10个古镇入选·[马佳]山西襄汾陶寺村公共空间的构建及其文化认同的形成
·[高忠严]地方志与公共空间的审美书写·非遗节系列报道丨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简介及十周年回顾
·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国际论坛在成都举行·制定2003《公约》全面成果框架:开放式政府间工作会议即将在中国成都举行
·现代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黄剑波 刘琪]私人生活、公共空间与信仰实践
·中韩传统面具文化交流活动在川举行·[徐赣丽]公共空间与民俗生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