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柯杨]文化背景·方言与其它
——我与外国学者在中国合作进行田野作业的几点体会
  作者:柯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0-03 | 点击数:10366
 

1)方言中名词的解释。甘肃康乐莲花山花儿唱词中有句云:“莲花山的背篼匠,咱们两个对着唱”。“ 背篼”是一种用竹篾编成的方口尖底的背物工具,西北农村里(尤其在山区)过去常见。“背篼匠”是以编制背篼为业的匠人,专业匠人很少,大都是农民利用农闲时间进行编制,其中技艺上乘者被称为“背篼匠”。有人记为“背斗匠”,有误。至于将其记为“北斗将”,则不知所云矣。但“背篼”这种农家用具现已很少,不易见到实物。我为了说明问题,不得不向外国学者绘图加以说明。陇南花儿中有“入冬的瞎瞎洞里卧,断顿的日子不好过”的句子。“瞎瞎”(读如ha ha)是什么?它是一种灰毛、眼小、尾短、喜打洞的哺乳动物,学术名称叫“中华鼢鼠”,俗称“盲鼠”、“瞎老”、“地羊”、“田鼠”等,对农作物、堤坝危害很大,城市里长大的中国人都没见过。“断顿”是指“吃了上顿没下顿,口粮极缺”的意思。再如,在陕北民歌信天游中,“后生”(年轻小伙子)、“婆姨”(妻子)、“阳婆”(太阳)等词比较容易理解,但“水贯”(又称水贯子,彩虹)、“拍拍”(读如pie pie,用高梁杆连缀成的锅盖或瓮盖)、“蔓蔓”(土豆、马铃薯、山蔓)、“仰尘”(老式居室内用木架糊纸做成的顶篷)、“毛儿巷”(炕洞与灶洞相接的地方)等词,即使对于懂得汉语的外国朋友来说,也会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必须详细解释才能明白其含义。定边、靖边一带的人把围成圆圈扭秧歌叫“围成圆库伦”。“库伦”一词来源于蒙语,意思是“围成圈的草场”。说明当地汉族人的方言中也受到了蒙语的影响。在“两边一横”人的饮食习惯上,喝米酒时加上炒米,大碗吃肉等等也受到了蒙古族生活文化的影响。

2)方言中动词的解释。在中国各地方言中,动词的多样与变异极为突出,流行范围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往往成为田野工作者的“拦路虎”。比如,在陕北方言中,“挼”(本音ruo,方言读 rua,揉搓)、“擩”(ru,伸、插、塞)、“摆”(bai,略洗或洗衣物时最后的一次漂洗)、“赶事”(去亲戚朋友家参加婚丧礼仪)、“圪就下”(蹲下)、“吃包儿”(接吻)等词,不但外国人难以理解,就是陕北之外的中国人懂得其含义的也不多。再如,在甘肃洮岷花儿唱词中经常出现的“擀汤”(擀面条,如“拔白菜么擀菜汤”)、“逗”(用手动某物,如“你看叫逗不叫逗”,与北京方言中“有趣”、“可笑”的含义不同)、“缠”(密切交往,如“我连尕怜儿缠惯了”)、“维”(交朋友,如“维人不在钱财上”)等词,也需要详加解释才能明白其含义。

我之所以特别强调方言的准确阐释在田野作业中的重要性,是因为民间故事,歌谣等口头文学作品,总是以一定的群体所操的地域性方言为载体的,而方言也是探索民间文化奥秘、深层解读民众心声的重要切入点。由于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化与当地的方言有一种内在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所以全世界的文化人类学家、语言学家、民俗学家和音乐人类学家们都把方言的搜集与阐释做为自己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对待。中国宋代的郭茂倩,明代的杨慎、冯梦龙,清代的杜文澜等,在搜集编辑民歌集时,都特别注意方言词语的考订和注释,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沈洁]礼俗改造的学术实践
下一条: ·[施爱东]早期民俗学者的田野考察及其方法探索
   相关链接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符腾]浅论新时代民间文学田野作业 与人文理念思考·[龙圣]现实与文献:作为研究方法的田野作业的两个向度
·[彭牧]田野中的身体:作为身体实践的田野作业·[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
·[施爱东]学术与生活的不可通约性·[万建中]民俗田野作业:让当地人说话
·杜博思:行走在生产链上·[高忠严 张琬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学田野作业反思
·[刁统菊]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埃尔默]米尔曼·帕里口头文学特藏的数字化:成就、挑战及愿景
·[赵梦]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并存·[张一帆]民俗学田野作业的选点与进入
·《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讲述民俗学者田野故事·万建中 林晓平主编:《民俗学田野作业与田野基地建设》
·[覃延佳]做田野如何成为更好的交谈者·[刘铁梁]城市化过程中的民俗学田野作业
·[陶立璠]“非遗”抢救性记录与田野作业·北京师范大学举办“2015寒假回乡调查”启动仪式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