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赵志忠]新与旧:满族的历史定位
  作者:赵志忠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9-09 | 点击数:16392
 
应该承认,从1616年到1635年的20年时间里,满族确实吸收了一批外族人加入到了自己的民族中来。据一些史书记载,在一些重要战役中,八旗兵俘获汉族军人、百姓相当多,少者几万,多者十几万。有些人就用这样的数字来说明,加入满族共同体之中的外族人太多了,以致改变了满族,使其成为一个新的民族。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可靠。因为这些人不可能全部加入到了满族之中去。一些人逃亡了,成了自由人。一些人没有被编到满洲八旗中来,并没有成为满族一员。尽管在1635年皇太极宣布改女真为满洲前,有一些外族人加入到了满洲中来,但人数并不占大多数,并没有改变女真族的本质,从女真到满洲只不过是一个民族称谓的变化,而不是这个民族的本质变化。也就是说,虽然在满族发展过程中,融进了一些外族人,但比起满族主体来他们还是少数。在融合过程中,满族只是在人口上发生了一定的量变,而没有发生质变。在融进这些外族人口的过程中,满族人口并没有发生爆炸性的增长。满族八旗制度是军政合一的组织,分牛录(niru)、甲喇(jalan)、固山(gusa)三级。每个牛录300人,5个牛录组成一个甲喇1500人,5个甲喇组成一个固山7500人,8个固山的兵丁共计6万人。如果按照每个兵丁一家5口人计算,满族人也就只有30万左右,史学界对此看法也基本一致。其实,就是那些认为“满族是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史学家们,也认为“满族这个新的民族共同体是以女真人为主体”。既然承认满族是“以女真人为主体”,也就应该承认从女真到满洲并没有发生质的变化。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发生质的变化,怎么会变成新的民族共同体呢?从质量互变的理论上说,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常识。其实在女真族与满族之间根本就不可能截然分开,他们在族源、历史、语言、文学、宗教、风俗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是血肉相连。
从族源上看,女真与满洲是同源的,即所谓“肃慎女真连满洲”,也就是说满族的远祖直到肃慎,近祖应是女真。按照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肃慎人在不咸山(今长白山),其中心地区在牡丹江流域。后来的女真、满洲人都认为长白山是自己的祖上发祥地,并视长白山为圣山进行拜祭。也就是说,从肃慎到女真、满洲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孟森先生还特别强调:“清既为金之后,而金则本为女真,故清之人种为女真种。”满族的先人就是女真人无疑。关于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在建州女真与金代宗室完颜同源问题,努尔哈赤的旁宗先祖童清礼就曾认为“大金乃我远祖”,努尔哈赤自己也承认他的先祖是“金汗的亲戚”。据史载,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猛哥帖木儿)姓夹温,即金代夹谷氏。《金史》记载,夹谷氏多住在胡里改路,建州女真的先祖住在牡丹江口翰朵里城,是金代夹谷完颜金的支裔。
还有一个事实,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建立的政权,就叫“大金”。我们现在所说的“后金”是后人加上去的,有些文章说“后金是努尔哈赤自称”显然是错误的。在众多的文物考古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大金”的证据。比如,满族人关之前的一些门额、碑刻均有“大金”字样,辽阳东京城门匾额记有“大金天命汗壬戌”(天命七年,1622);新发现的满文印迹也有“天命金国汗之印”(abkai fulingga aisin gurun han i doron)的字样。“金国”(aisin gurun)无疑是努尔哈赤建元的“国号”。这也说明,努尔哈赤自认是金代女真人的后裔,其国号也与先人同。我们的一些史书中,有的说“努尔哈赤是女真族的民族英雄”,有的说“努尔哈赤是满族的民族英雄”,有的说“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是女真人的政权”。给人一种感觉,史学界没有个准,前后说法矛盾。其实,这正好说明女真人是满族的先人,满族人是女真人的后裔。
    在文化上,满族与其先人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女真文化更是与满族文化一体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满族文化主要源于女真文化,没有女真文化作为基础,满族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国语骑射”历来被认为是满族的主要民族特征,而这种民族特征实际上是在女真习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语言上,满语对女真语有着最直接的继承关系。除了因年代与朝代的关系二者在词汇上有些区别外,在语音、词汇、语法等基本方面没有太大区别。《女真译语》是明代翻译女真语时所用的词典。在众多的版本中,以阿波文库本《女真译语》为优。该书共分17个门类,收词及短语1154个。这1154个女真词和短语与满语进行逐一对照后,我们发现近90%的女真语与满语是相同的。
从上面举的一些基本词来看,女真语词与满语词完全相同。尤其是那些数词,几乎可以与满语完全一对一地对上。当然在《女真译语》中还有一些不同的词语,这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产物,是语言发展变化的结果。两种语言之间的源与流、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是十分清楚的。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信息中心:2008-9-8

上一条: ·[萧放]历史民俗学与钟敬文的学术贡献
下一条: ·[日]中川忠英 编著:《清俗纪闻》
   相关链接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
·[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
·[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施立学 李丹]乌拉街满族文化视域下的东北乡村振兴
·[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陈华泽]满族春祭的新形态 ——以沈阳市静安村祭神祭天典礼为例
·讣闻 | 富育光同志逝世·第32期“敬文民俗学沙龙”回顾
·[江帆]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 ·[杨玉莹]满族蛤蟆儿子型故事研究
·[隋丽]象征与标识:满族插佛托习俗变迁中的文化互动与族群认同·[庞晓梅]格列宾希科夫和他的满语、民族志与萨满教研究
·[高荷红]“满族说部”概念之反思·《满族民俗文化》丛书亮相 输出阿拉伯语版权
·[韩雷 王铁军]精刀漫剪绘关东:乌拉满族赫舍里氏剪刻纸艺术·[高荷红]“嘴茬子”与“笔头子”:基于满族“民间故事家”傅英仁的建档研究
·[吴凤玲]民众生活中的岫岩满族皮影戏及其传承保护·[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