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历史民俗学

首页民俗学专题历史民俗学

从考古看中国古代体育活动
  作者:白云翔 崔乐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08-07 | 点击数:23243
 

 2、武术

   

    武术,集实战、表演和健身于一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古代中国民间广为流行的传统体育活动。中国古代的武术,其内容十分复杂,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许多风格迥异的流派。总体而言,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拳术和器械演练。

    拳术,是指徒手进行攻防格斗的技术和技术套路。拳术的起源甚为久远,到汉代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活动,被称之为“卞”或“手博”,并且出现了专门的著作《手博》。汉代考古发现的汉代画像石中,有许多描绘了拳术演练的场景。如河南省南阳市出土的一块画像石,画面上有三人,或弓步张臂,或腾空跃起,正在进行拳术演练,人物姿势刚劲,形象栩栩如生。南阳市陈棚村新莽时期画像石墓中的“拳勇图”,右侧一人弓步向前,伸出右手作攻击状;左侧一人蹲步闪身,双拳紧握作迎击状。类似的拳术演练图像,各地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刻中常可见到,反映出汉代拳术的兴盛。魏晋以后,拳术又与佛教和道教活动相结合,更为广泛地流行于寺院教徒和民众之间。宋元以后,拳术的技术套路渐趋成熟,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及技术特色的各种流派。器械演练,是指手持器械进行攻防格斗的技术和技术套路。器械演练的起源同样十分古老,并且因使用器械的不同而多种多样。古代器械演练中,击剑是最传统、最流行的项目之一。公元前206年楚汉战争之初的“鸿门宴”上,演出了一幕“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活剧。汉代还出现了《剑道》三十八篇等有关剑术的专门论著。汉代考古发现中,也常可见到击剑的图像。如河南省郑州市出土的西汉画像石上的击剑图:画面左侧一人右手执钩镶、左手执长剑弓步前刺,右侧一人跽坐、右手扬剑躲闪,生动地描绘了汉代击剑的场景。江苏铜山县小利庄苗山1号墓东汉画像石上的比武图,画面左侧一人双手持长兵器刺向对方,右侧一人左手持钩镶将对方的长兵器钩住、右手举长刀向对方砍去,描绘的是东汉时期长器械的演练。1984年安徽省马鞍山市东吴朱然墓出土的“童子对棍图”漆盘,漆盘底部的画面上部绘出山峦,山前空地上两孩童持棍对舞,是东吴时期棍术的生动写照。魏晋以后,随着武术器械的进步和种类的增多,剑、刀、枪、棍等的各种套路技术在程式化和竞技化方面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宋元以后,各种器械演练进一步兴盛。明清时期武术中的“十八般武艺”,主要指的是器械演练的套路之术。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8-5 14:55:23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郭齐勇]礼学的现代价值
下一条: ·如何研究山西的区域社会史?
   相关链接
·[罗显仁]从彝族文献典籍看水西大方彝族历史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