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尚丽新 车锡伦]宝卷中的“和佛”研究
  作者:尚丽新 车锡伦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0-09-23 | 点击数:7742
 

二 宝卷“和佛”的早期记载和宝卷的和佛人

  宝卷源出佛教,在佛教宝卷时期,宣卷其实就是一种民间的佛事活动;所以可以从唐代敦煌文献中的和声推想———有了宝卷就有了“和佛”。不过,宝卷文本很少标注和佛,现存的早期佛教宝卷中都不标“和佛”。明中叶的宝卷文本开始注明“和佛”,但它们标注的是小曲中的“和佛”,如明刻本《普明如来无为了义宝卷》、明刻本《佛说杨氏鬼绣红罗化仙哥宝卷》、清康熙刻本《平天仙姑宝卷》中的【哭五更】都有“我的佛”或“我的佛爷”之类衬字。清代的部分刻本宝卷标有简单的“和佛”,例如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杭州昭庆大字经房刊本《香山宝卷》、清光绪二年(1876)杭州玛瑙明台经房刊本《雪山宝卷》、清光绪己卯(1879)常郡培本堂善书局刊本《杏花宝卷》都有诸如“和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阿弥陀佛”之类“和佛”的标示。民间抄本宝卷一般也不标出“和佛”,仅偶有注出,例如山西永济艺人展祯祥抄写于1984年的一批宝卷中标有小曲“和佛”,其中【莲花落令】的“和佛”词是“一溜一溜莲花,莲花佛儿呀,佛儿呀。南无弥陀佛儿呀,佛儿呀”。不过,标注在文本中的“和佛”是不可靠的,在实际表演中要复杂得多。

  今存最早关于“和佛”的记录见于《金瓶梅词话》。《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九回宣《五祖黄梅宝卷》时有这样的描述:“大师父说了一回,该王姑子接偈。月娘、李娇儿、孟玉楼、潘金莲、孙雪娥、李瓶儿、西门大姐并玉箫,多齐声接佛。”又第五十一回宣唱《金刚科仪》时有“和佛”的说明:“薛姑子和王姑子两个一对坐,妙趣、妙凤两个徒弟立在两边,接念佛号”。清初丁耀亢《续金瓶梅》中也有对“和佛”的描写,法师参放之后“八个尼僧,齐齐合掌,下得公座来,朝上问讯,禀法师说:‘众生初学佛道,不识堂头和尚深微佛法,请宣法卷,略破愚迷。’齐声和起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堂上堂下一齐接着念佛”。

  除了上述这些资料,也找不出更多的史料来勾勒“和佛”的历史了。今天所见的南北各地的宣卷中的“和佛”,仍与《金瓶梅词话》《续金瓶梅》所记有很多相似之处,由此推想“和佛”的发展应该是比较稳定的。“礼失而求诸野”,本文对“和佛”的研究主要建立在1949年之后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以下我们先来了解“和佛”人。

  宣卷的“和佛”人有两种,一种是普通听众,一种是专门“和佛”者。普通听众的“和佛”比较简单,技术要求不高,只要跟着提示“和佛”即可。专门“和佛”者类似唐代俗讲中的都讲或净土五会念佛中的“副座”和“好声解者”。唐代俗讲中是法师主讲,都讲、副座起辅助法师的作用,一般负责“唱”的部分,包括自身“和佛”和提醒信众“和佛”,“好声解者”应是在音声方面超越普遍信众的专门“和佛”人。这种习惯在宝卷“和佛”中得到了保留。上文所举《金瓶梅词话》中的宣卷就是薛姑子做主讲,王姑子相当于都讲或副座,负责接偈,妙趣、妙凤相当于“好声解者”接念佛号,月娘、李娇儿等听众则齐声接念佛号。

  大致来说,南北宣卷中的专门“和佛”人与《金瓶梅词话》所载大致相似,或兼具都讲(或副座)和“好声解者”,或仅有其一。甘肃酒泉的情况比较复杂。有时是既有唱韵文(兼提醒“和佛”)的专门“和佛”人,也有“好声解者”的专门“和佛”人———“韵文部分一人唱,众人和,散文部分由念卷人一人宣读或讲解;通常要找一个或几个“和佛”人坐在念卷人旁边“和佛”(也有所有听卷人一起“和佛”的)”。有时没有专门“和佛”人,“一人念卷,他一个人承担所有宝卷说唱演出”。有时只有负责韵文念唱(兼提醒“和佛”)的专门“和佛”人,“一个人念诵散文部分,而吟唱部分则由另外一个人领唱,其他人当听众,也可以给领唱做简单的伴唱”。山西介休念卷时有专门的“搭佛”人,不负责念唱韵文,只管搭佛。吴方言区的一般是“好声解者”型的专门“和佛”人。车锡伦在江苏靖江调查做会讲经时发现靖江“和佛的6人或8人”“该地讲经夜间一般前半夜唱‘小卷’———俗文学故事卷,由男性和佛;后半夜做各种仪式,由女性和佛”。江苏常熟和无锡的“和佛”人一般是中老年女性。江苏无锡“‘念佛’仪式中的‘和佛’者,多是50岁以上中老年妇女,她们是由佛头组织而来的执仪者,与佛头一同围坐经桌。和佛者一般不少于8人——即8位‘和佛’者加上佛头、领钟人各一,总人数10人,不足十人不成仪式。”当然,因为和佛是积福的事,所以“和佛的妇人不一定都是搭班(即不领取报酬)……义务的‘和佛’亦可为和佛人达到保家、保太平的功能。”

  从上面南北宣卷中的“和佛”人来看,专门“和佛”人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是宣卷先生和信众之间的枢纽,经由他们的提示、引导,才能达到“满堂大众齐声和”的效果;而且专门“和佛”人的存在表明“和佛”是有技术含量的,“和佛”的技术水平对宣卷的艺术性有一定影响。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陈金文]壮族民间山水传说的生态文化意义
下一条: ·[张柱林]民族民间文学的创造性转化及其限制
   相关链接
·[祖晶晶]昭君故事民间书写的世俗功能指向·[张润平 李才景]岷州宝卷存目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场域的文化流动与传承研究
·[李贵生]中国宝卷在河西走廊的独特发展·[李丰]宝卷中的“回文”与仪式实践
·[纪秋悦]圣俗之间:清代以来《红罗宝卷》的抄写、刊印与仪式实践·[陈泳超]明清教派宝卷中神道叙事的情节模式与功能导向
·[郑土有 李亚棋]伊维德河西宝卷英译研究·[张佳伟]不同性质宝卷中的叙事方式及其功能定位
·[任积泉]河西宝卷中的曲牌曲调音乐遗存及活态传承状况浅析·[刘明花]河西宝卷展演的场域问题研究
·[纪秋悦]赵景深先生旧藏宝卷研究·[霍福]历史场阈中的目连戏研究
·[陈泳超 陈姵瑄]民间宝卷的身份叙事建构·[苏长鸿]“何处是江南”抑或“处处是江南”
·[任积泉]“守正创新”是促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必然选择·[李婷宜]葫芦与花篮:韩湘子宝卷中的“法宝”意象探赜
·“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顺利举办·“生活实践中的仪式与文艺”博士生学术研讨会会议日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