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金乾伟 杨树喆]壮族农事歌谣的生态寓意
  作者:金乾伟 杨树喆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9-04-05 | 点击数:5025
 

二、农事歌谣演绎佑护生灵的和谐实践

  之所以强调壮族族群农事歌谣的生态寓意,是因为他们在对待万物———身边的生灵都有切实护佑的实践,甚至完全称得上是民族史诗的一部分。“以深层生态学的视野审视,道德价值中的权利与尊重,并不局限于人,同时还要有对自然、对生命的权力与尊重,或者说,对人及对自然的权利与尊重都应该融入到对生命的权利与尊重中。”壮人来自内心深处视自然天地万物生灵为同类伙伴,情深意切同万物平等对话,以己之思考量其他生灵,是自己亲人中的一员,一家人的思想决定了生存方式的和谐诗意。《选苗歌》就对待禾苗如亲人,请看从他们心灵中流淌出来的原生态歌谣:“手掌心是肉,手背也是肉/你知我也知,无奈少地土/今日拔掉你,痛心又痛骨/县官还分家,皇帝还移位/思想世间事,莫论主人非/请你快离座,同我把家回。”

  佛家讲珍爱万物一切,以不杀生为言行规范,相对于此,壮人给人真实可信可亲可爱的行为感受。对于种植庄稼挑选种苗,为了保证成长更快收成的更好,所以必须优胜劣汰加以挑选,可是他们唱的却有情有义,发自内心对禾苗的不舍,还非常幽默地讲道理,人世间有很多无奈,皇帝有时也要让位,把禾苗活生生当做自己的朋友,对它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壮族祖先经过一万年的耕耘,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耕作技术”,由于人力不足,科技跟不上,只能依赖耕牛的协助,长时间的生产经验让壮人明白耕牛的重要:“有牛来耕田,田里堆黄金/有牛来犁地,田里铺金银/人人勤耕种,岁岁乐丰登!”

  也即是人们知道耕牛是壮人耕种不可或缺的重要伙伴,艰辛难熬的农活让人与牛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共同耕种的经历,可以说结成了患难兄弟:“早上淋冷雨,晚上浴冷风,赶完地里活,要做田里工/一年忙到头,从来不闲空/几多吃喝声,吓了你的胆/几多鞭子抽,惊了你的魂/今天脱下轭,让你把腰伸/让你胆镇定,让你魂还身。”

  所以壮族就创造了生活气息浓厚的牛的节日———牛魂节,也有敬牛节、脱轭节等称呼,这种节日不仅有壮族图腾崇拜的痕迹,更为人称道的是一年四季注重耕牛日常生活的护理、调养,注重劳作休养之间的平衡关系,既能让牛为农活付出更多的劳力,又能让牛得以精心照料保存更好的状态,目的是维护更长久的生产劳动,为更长远的明天生活积攒力量。“牛与人成就了种田吃饭、共苦同甘、人畜一家、兄弟情般的生态链。因而,壮族人真情实意对待耕牛而慢慢化作深层生态意义的神圣‘牛魂节’,大概可以视为世界独特、合情合理的人牛和谐共处的民间诗性生态佳话。”这与时下喧闹的、躁动的都市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壮族真心呵护自然万物,诗意地延续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实践,为人类诗意的栖居大地的生活提供了活态范例。

三、农事歌谣倾情恋爱婚姻的生活艺术

  劳动的乐趣不是旁观者所能领会的,即使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写出了秀美的田园诗,也决不会比亲身劳动的农人得到的乐趣多。如果在劳动中能够歌唱,那就是在享受生活,如果劳作的人们,尤其是青年男女在忙碌中看到对方情意绵绵的眼神,小伙展现出强大、英俊、勤劳的品质,姑娘流露出俊俏、优美、勤快的个性,爱唱的壮人就会在田间唱出深情的歌谣。民国有云:“蛮人无论男女,皆认唱歌为其人生观上之切要问题。人而不能唱歌,在社会上即枯寂寡欢,即缺乏恋爱求偶之可能性,即不能号为通今博古,而为一蠢然如豕之顽民。”此种习俗透露了歌谣对于族群婚恋成功、繁衍后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可见劳动中的艺术手段已不是点缀,而是美满生活一部分。

  没有乐趣的劳动是对人们肉体的折磨,也会让人日久生厌,农事活动为爱情而唱,尤其是为心中情人而唱,劳动的感觉就不一样了,枯燥的农事也就变得特别有意思。德保县钦迷乡插秧一般要在一天或一天半完成,因为水田不能拖延,就会请四周村民做帮手,这些熟悉插秧的人们,往往就要在发挥对歌的特长,一边插秧一边即兴创作歌词,男男女女就在田里边干活边对歌。一者引导人们思考,认真观察生活,展现生活经验;再者对于未婚青年男女提供难得的恋爱机会,为找到称心如意的伴侣做准备:“问:问声哥哥你/什么花开成双对/永远不分离/答:六十二种花,豆角花开成双对/永远不分离。”

  来自生活劳动中的情歌特别扎实,里面的豆角花也成为同心相爱的象征,这是壮族族群农事生活直接外化为艺术的表征,豆角花只有乡村种植的壮农才知道可爱之处,有关它的色彩、花瓣、形状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它的美艳脱俗而又朴实大方,带着活生生的乡土气息,方能让智慧的艺术的乡村青年男女产生甜蜜、坚贞的恋爱联想。

  认真思索人生伦理的族群才能拥有更加和顺美满的生活,而其愿意赞美真爱恋情,并执着经营美满婚姻,勤于思考付诸实践护佑后代健康成长,发挥最大能量实现子孙后人幸福、快乐的生活,这样的思维和行为才是积极的、健康的、可持续的,他们昨天和今天的所作所为就会成就后人赞誉、珍惜的民族历史,他们才能成为世上强大富有生命活力的族群,他们的明天才有最大幸福的可能。所以,劳动中他们会真正地畅想婚姻的美好,劳动中也会想到从口中唱出与幸福有关的字眼:“哥妹结夫妻/共把伞耨田/你我各一边/相对笑眯眯。”

  由此观之,生态观念和生态实践在壮族农事歌谣中有着浓厚的寓意,他们天性爱唱,天生的艺术创造才华在田间地头展示出来,巧妙通过本族能歌善舞的优势,将农事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谣,将一起劳动的耕牛视为自身亲人,对于禾苗也是发自内心的呵护,更为让人称道的是他们边劳动边歌唱真挚的爱情、美满的婚姻,这些活动已成为保障今后生活质量、族群后代繁衍的人生要事。这种对待所有生灵亲如一家、生存知识传递下一代、确保青年男女婚恋幸福都具有了生态意义的可持续,因此,壮族农事歌谣中寄予了深刻的生态寓意。

  (本文刊载于《绥化学院学报》2014年第8期,注释从略,详见原刊)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叶舒宪]创世神话的思想功能与文化多样性
下一条: ·[祝秀丽]男权、女性与自我认同
   相关链接
·[马盛德]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要关注的几个问题·[王宇曦 何潇 俞冰]共富与共生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李瑜恒]龙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案例研究
·[郝佩林]地缘·社群·秩序:近代徽州地方戏与山居江南人文生态·[楚惬 张子程]“云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及其保护模式研究
·[张士闪]节日戏曲表演的乡土生态·[朱冠楠]涉农非遗的民俗生态位辨析
·[意娜]数实融合时代的非遗保护与传播·[霍志刚]神话的当代转化与族群认同
·[岩本通弥]“作为日常学的民俗学”思考·共建数字生态,探索产业创新|腾讯互娱数字生态伙伴大会圆满落幕
·[王倩倩]边疆生态景观与乡村旅游·[任正]游戏、意象与遗产:竹马文化的多维透视
·[廖善维]原型与变型:壮族“智者”人物形象“箭垛化”研究·[胡茜茜 武靖佳]文化高质量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研究
·[白莉 王晟聪]高淳地区民间信仰的生态结构·[丁木乃]新冠肺炎疫情下凉山彝族禁食“野味”的生态伦理思考
·[任晓波 刘刚]文山壮族服饰保护与传承的实践调查研究·[李佳霓]国家级民俗类非遗文化生态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