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林继富 彭书跃]民间故事讲述人与苗族“花场”的建构
  作者:林继富 彭书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11-18 | 点击数:7225
 

  (二)以社会关系为核心的记忆场域

  苗族民众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凝聚在富有象征性的事物之上。苗族民众前往“花场”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他们到“花场”要唱、要跳,他们到“花场”要娱乐身心,要结交朋友,要寻找意中人。因此,苗族“花场”常常被称为“赶花场”“跳花场”。也就是说,“花场”不仅是物理空间,而且是生活空间和情感空间,这些生活实践贯穿了历史延续和文化传承,包含了立足于生活基础上的“新进的过去”与“绝对的过去”,由此形成了苗族花场的“交际记忆”和“文化记忆”。交际记忆是存在于个体生平框架内的历史经验,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自然产生的一种记忆,是存在于大脑记忆中的鲜活回忆、经验或道听途说;文化记忆是神话传说,发生在绝对过去的事件。交际记忆通过媒介向文化记忆过渡。

  “花场”中涉及到的“时间”,一方面与神话传说相关,发生在“绝对的过去”,另一方面是个体生活经验;“花场”记忆存在于固定的语句、舞蹈、服饰等象征物之上,存在于参加活动的苗族民众生活之上。苗族“花场”包含了交际记忆、文化记忆,包含了历史上苗族民众过去的生活,包含了苗族民众现实生活中的历史延伸,构成了以苗族“花场”为核心的历史记忆谱系。

  在苗族民间故事中,“花场”作为社会生活场景,它具有基本社会文化功能。苗王杨令公为招婿举办的花场“只有到了正月春节,举行苗族跳花场;先后跳三天……到了这几天,果真各方的年轻苗族男女,都到桐木岭地方来参加”,最后成功为女儿找到丈夫黑人庆。鲁匝赶天上的花场,路遇蛤蟆,蛤蟆赠给他一段姻缘,告诉他“你这次到天上去赶花场,如果照我说的办,你就可以成家了”,鲁匝依言而行,最后“鲁匝在天上办完七天七夜的花场后,带着雷神的妻子回到凡间做夫妻,从此鲁匝再也不过那种孤苦伶仃的生活了。”苗家姑娘白列和小伙子汉松在花场一见钟情,白列的母亲十分满意这个后生,交代白列“我回家煮饭等你们。今晚你一定要带这个后生到我们家来。若他不来,你把他的芦笙抢在手里,他就会跟着你来”。

  从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苗族民众举办和参加“花场”常常以“婚恋”为目的,这种社会文化功能由苗族民众历代的生活实践经验积淀而成,它是苗族民众传统的历史经验,是民众对“绝对过去”的记忆和延续。苗族民间故事的“花场”,是讲述人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和生活实践建构。讲述人在花场的所见所闻,在花场交际关系中获取的社会生活和历史传统,形成了民间故事中“花场”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记忆。从这个角度而言,苗族“花场”就不仅仅是个人空间,而是个人所置身于的村落空间,这个空间带有极为强烈的族群性,个人融入族群的公共生活中,个性记忆融入社会记忆、文化记忆中。历史经验支配着苗族“花场”的传统记忆。

  “花场”作为苗族民俗活动和民俗活动场域,是苗族重要的生活传统。但是每个苗族青年会以自己的方式与其他人员交往,表现自己的才智,因此花场对于每个人来说,则是个人体验的记忆。

  夫妻在“花场”中了解不深,不慎结合,产生懊悔:嫚婵谷姝岳发觉杜朵杜排让是个穷小子,她后悔了,回去向爹妈哭诉。她爹妈也是一对嫌贫爱富的老角色,就要女儿回来同杜朵杜排让离婚。

  花场不仅能促成婚恋,也会带给婚恋考验甚至威胁:召纳钟情于欧乐,但妹妹欧豆却紧追不舍“他们跳呀跳,一下子被欧豆看见了,就马上跑了过来,把欧乐挤到一边,死皮赖脸地挨着召纳跳舞……欧豆还不甘心,又跑上前去挤开欧乐,硬要和召纳跳舞……可是,欧豆还不知羞耻,还要跑上前去胡闹”。闹盖导配饶来到花场,一时大意向老虎精泄露了恋人恳蚩噌谷嬷奏的名字,结果恋人被夺走。召彩要去参加“花场”,没有听妻子卯蚩彩娥翠的警告,路上不慎用芦笙惊醒了三个虎兄弟,失去了妻子。莫嘎都在阴间花场迷了本性,见了面认不出自己的妻子莫各斗彩:

  莫各斗彩来到岔路口,在一丛刺芭笼中躲了起来。不一会,远处传来一阵芦笙声,芦笙声越来越近,只见莫嘎都边吹边跳,成千上万只蝴蝶围绕着他,各种颜色都有,呼呼啦啦地朝岔路口涌来。莫各斗彩从刺芭笼跳出来,一把拉住莫嘎都:“我找你找得好苦,你却在这里玩得好安逸!快和我回家去吧。”“哪来的女人乱拉汉!我玩不玩关你屁事?”众蝴蝶一涌上前,莫嘎都挣脱手变成只花蝴蝶混进蝴蝶群中,三岔两岔就不见了。

  列加不听妻子的劝告,执意要去参加跳花节,妻子吾娆吾榜只好忧心忡忡地嘱咐丈夫:“你从来没见过大场合,花场上什么艳丽的鲜花都有,去后,见到好花不能采,见到好马不能骑,听了坏话别当真,别忘了夫妻情,快去快回来”。

  故事真实地记录了妻子对参加花场丈夫的担心,花场威胁着夫妻关系。事实也是这样:“到花场的路要经过山背后。自格鸟家有三个姑娘,一齐站在门口望客。看到列加远远地走来便议论着说:‘列加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敢到花场来赶热闹,这都靠吾娆吾榜的帮助过上了好日子。’她们心怀嫉妒,起了恶念。姐妹三个商量好之后,列加一来到门前时,她们就一齐走了过去。大姑娘对列加说:‘列加,你长得这么好看,这么爱人,穿得这么好,咋个会讨个癞女人?’”就这样,列加一连参加了三天“花场”,在“格鸟家”三个姑娘挑拨下,他们美满的婚姻因为“花场”上发生的事情而破灭。

  在“花场”交往记忆中,家庭举办“花场”表现得相当突出,比如夫妻婚后多年未生育子女举办“踩场跳花”,祈求祖先神灵荫护,“踩”去“丧煞”以实现生育子女和平安成长的目的,这种花场是临时性的,在宣威苗族被称之为“踩丧煞”花场。“踩丧煞”花场前,一般要向鬼神许下愿信。这种愿信有的由寨老代替,有的由女主人自己许愿。寨老代许的愿辞:“天神树,地神林,今天来请你,喝上这碗清香酒,XXX家小俩口,从小没做缺德事,他俩结婚三四年,现在没有一个娃,求求神灵保佑他俩,送个孩子给他俩,啥时有了娃,我们抱着红公鸡,我们抬着清香酒,再来酬谢你。”女主人自己向天上星宿求子的愿辞:“满天的星宿啊,你们日夜往下看,你们看见没有,我俩成亲三四年,我俩夫妻多善良,我俩夫妻多恩爱,从小没做过歹恶事,从小没做过缺德事,我服侍公婆如亲爹娘,他爱戴我爹娘如亲爹娘,我俩共有爹娘两双对,就是没有一个娃。我看你们铺满天,一见我就想念娃。我想娃想得吃不下饭,我想娃想得脸皮黄。你们兄妹那么多,求求你们哪一个,快快下来做我娃,不愿下来做我娃,就送下天上的神药,让我吃了会生娃,苦求你们快开恩,明早我把神药盼,让我明年抱个胖娃娃。”许了求子愿,主家选定吉日和地点,邀集乡邻好友在选定的地方,踩花场聚会,大家共同“踩丧煞”,热热闹闹祈求祖灵保佑,驱除恶煞,求得养儿育女。

  苗族民众鬼魂观念重,认为不吉利的事情与鬼魂有关,结婚不生子是鬼在作祟,通过“踩丧煞”花场驱赶作祟的鬼怪,求得子孙繁衍、昌盛不衰。

  苗族民间故事中建构的“花场”表现出婚姻的考验和威胁,生儿育女主题的记忆既是历史事实的记忆,也是当下生活“新近的过去”的记忆。苗族民众根据“花场”经历、过去人的记忆,将个人的经验、体验在“交际记忆”中以口头讲述的方式与听众分享。“花场”中的个人尽管融入到社会群体中,但是每个人拥有自己“花场”生活的体验,拥有“花场”生活的圈子。个人化的交往行为,基于个人的生活选择和情感倾向,苗族民间故事讲述人的记忆在讲述过程中不断融入集体记忆,个人由此获得某些权力和利益。“人生活的叙述,是相互关联的一组叙述的一部分,它被镶嵌在个人从中获得身份的那些群体的故事中。”苗族讲述人的“花场”记忆是讲述人、听众在交往关系中相互接受、妥协的结果。

  (三)以信仰为核心的记忆场

  “花场”与苗族民众的生产活动有密切关系,由此产生许多祭祀活动。尽管这些祭祀活动在当下苗族“花场”中不具有普遍性,但在一些苗族“花场”中仍然存在。苗族民间故事中呈现的“花场”祭祀,活跃着众多神灵。

  《鲁匝得妻》中鲁匝参加玉帝家举办的花场,故事中蛤蟆、玉帝、雷神、众神仙等悉数出场,并且与鲁匝平等相处。“花场”与“玉帝”关联,意味着“花场”的神圣性。

  《闹盖导配饶与恳蚩噌谷嬷奏》中讲,“肯执家要在天上举办一个热闹的花场”,“一天,莫嘎都上山打猎,一个满身血红的人跳出来拦住他:‘我是阴间来的红面鬼,阎王听说你芦笙吹得好,特地摆起花场,叫我来请你去跳芦笙呢。’”

  苗族“花场”记忆与苗族民众生活中的各种神灵信仰结合在一起。这些神灵渗透到苗族生活各个方面,因此,“花场”是世俗性的,也是神圣性的。

  苗族“花场”是娱乐空间,也是祭祀空间,“花场”在举行“跳花”前与“跳花”结束时均有一定的祭祀仪式。

  贵州贵阳花溪区的桐木岭、镇山、磊庄,乌当区的石头寨、罗吏,白云区的都溪场等都是苗族“跳花场”场址。“花场”大场第一天是踩场,第二天是正场,第三天是扫场。第一天踩场,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仪式由德高望重的男性寨老主持,到吉时,寨老祭祀祖宗灵位,敬天地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指挥小伙子们在花场中间栽种“花树”。青竹顶端挂红布长幡,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字样。土炮三响后,场内所有响器齐鸣。主办花场的主寨的未婚男青年,吹着芦笙带领本寨未婚女青年跳踩场舞宣布开场。绕树三周后,其他客寨男女舞者以同样的方式入场参与舞蹈。第三天黄昏,寨老举行“焚香谢祖”仪式,然后指挥人们拔去场中“花树”宣布跳场完毕。

  苗族民间故事中的“花场”以苗族民众现实生活中的“花场”作为建构基础,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故事中记录“花场”的信仰内容均是对“花场”祭祀形象的记忆。

  与“花场”相关的故事包含了苗族民众丰富的信仰。《莫嘎都和莫各斗彩》中,莫各斗彩来到阴间寻找丈夫,无意中抓住两只蝴蝶,一个老婆婆上来请求道:“这两只蝴蝶是我的女儿,你放了它们,你要哪样我给你哪样”,莫各斗彩在得到老妇人的指导后,“莫各斗彩放了两只黑蝴蝶,老婆婆变成只黄蝴蝶带着它们飞走了”。故事接下来多次讲到蝴蝶,莫各斗彩依法寻到丈夫,只见“不一会,远处传来一阵芦笙声,芦笙声越来越近,只见莫嘎都边吹边跳,成千上万只蝴蝶围绕着他,各种颜色都有,呼啦啦地朝岔路口涌来”,但是妻子并没有成功带走丈夫,“众蝴蝶一涌上前,莫嘎都挣脱手变成只花蝴蝶混进蝴蝶群中,三岔两岔就不见了”,于是妻子再次得到帮助,“七天过去了,莫嘎都又吹着芦笙跳着舞,带着一大群蝴蝶过来了”,莫各斗彩依计而行,最终蝴蝶们“全都飞开了,莫嘎都一跟头倒在地昏过去,再也变不成蝴蝶了。”

  贵州苗族认为枫树生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了苗族先祖,枫树、蝴蝶与苗族先祖构成了信仰关系。《莫嘎都和莫各斗彩》中蝴蝶的神力,蝴蝶与人同构且彼此影响,均为苗族“蝴蝶妈妈造人”信仰,“人祖”信仰的痕迹,这些信仰成为“花场”关系记忆的基础和核心。

  苗族民间故事讲述人从三个方面建构“花场”的记忆类型,每一种类型的花场记忆都是苗族民众的生活类型。尽管有些类型以爱情为核心,有的类型以交往关系为核心,有的以信仰为核心,但是,三种记忆类型中“有关过去的意象和有关过去的记忆知识,是通过(或多或少的仪式性的)操演来传达和维持的。”三种记忆类型的共同旨归则是苗族民众关于生活和生命的记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刘先福]民间叙事文类的界定与转换
下一条: ·[黄景春]黄道婆传说的当代建构及社会记忆转型
   相关链接
·[谢亚文]格雷玛斯行动元理论在民间故事中的应用·[王之心]“北京375末班公交车事件”新媒体中的传播变体调查报告
·[田小旭]数字时代的口头传统:以喀左故事家高延云的“纺线车”故事为例·[穆昭阳]民间故事文本的“规范化”探讨
·[刘微]《青蛙儿子》故事探析·[刘经俏]次生口语文化时代的民间故事讲述
·[梁佳豪]《民俗》周刊客家民间故事与传说概述与研究·[鞠熙]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口头传统类资源普查报告
·[甲巴拉则]“谷册乌”:凉山彝族民间故事中“为支格阿鲁报仇”文化逻辑考释·[郭晓宇]长生不老之药与镇地之宝:民众对人参的地方性认识
·[阿依达娜·沙尔山]中华文化共同体视域下新疆民间故事中图腾的象征寓意· 教科文组织 ‖ “重塑非洲民间故事”系列短片将于3月29日全球上映
·[梁珊珊]搜集整理与文艺创作的融合:对20世纪80年代《徐文长的故事》文集的考察·[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
·[朱家钰]幻想故事的主人公类型·[杨李贝贝]从《贡山县怒族民间故事集》出版看民族文化的抢救与保护
·[漆凌云]陈寅恪民间故事研究述评·[毛巧晖]董均伦民间文学搜集整理之研究
·[鞠熙]口头传统类非遗资源基础研究报告·[董秀团]移植与新塑:白族民间故事对印度佛教文学的吸收和化用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