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郭俊红]地方文化视域中的牛郎织女传说研究述评
  作者:郭俊红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8-06-10 | 点击数:6725
 

二、非遗场域中的牛女传说

  十年来随着研究的进展,关于牛女传说的起源地在学术界先后出现了数种不同的观点:西安说、南阳说、西北说、湖北说、沂源说、太仓说、和顺说、邢台说、郴州说、蒲州说等。其中,湖北说包括湖北襄樊说、郧西说和汉水流域说。随着研究视野和研究材料的丰富,学者们的观点多有变易,例如西北说的代表人物赵逵夫关于牛女传说起源地就出现了天水汉水流域说、甘肃庆阳和陕西中部中心说、西和说。

  湖北襄樊与河南南阳地理相接,因此杜汉华在最初的研究中提出“汉水襄阳、南阳说”,指出,“汉水襄阳、南阳说是笔者提出的新说,基本上解决了起源地的问题”。此后,杜氏连续发文,将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不断扩大,襄樊扩展为汉水流域,“汉水流域的孝感地区云梦县、汉川县的汈汊湖,发现有牛郎织女夫妻关系和神话的最早证据以及七夕节乞巧活动演变的活化石,这里滋生出了牛郎织女神话的变体董永七仙女的故事;荆门、荆州有神牛与女子相恋、仙女、牛崇拜等牛郎织女神话和七夕节的原生态神话与土壤;襄樊是牛郎织女神话和七夕节起源的源头,有郑交甫会汉水女神、穿天节等牛郎织女神话和七夕节起源的系列母体;老河口、丹江、郧西有牛郎织女原始神话《牵牛星与织女星》和牛郎织女相会的天河口,有牛郎织女神话的自然地‘石公石婆’遗存。”在杜氏看来,汉水流域的孝感、荆门、襄樊、郧西都是牛女传说的原生地,“最早”“源头”“母体”等词汇的使用更加深了世人对湖北是牛女传说原生地的认识。在诸多地区之中,郧西县逐渐一枝独秀。从2009年起当地重点打造依托牛女传说的“天河文化”,被认为是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地方,是中国七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地。

  在杜汉华提出的“新说”中,河南南阳也被视为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但同文中又自相矛盾地指出,南阳的牛郎织女神话传说是由襄阳的相关古神话传说直接演变而来。与杜氏言语摇摆不同,河南本土学者则明确提出,南阳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南阳人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就是在南阳诞生,因为时至今日在南阳的白河东岸,还存有与传说相关的两个村庄:牛郎庄和织女村。

  早在2002年,河北省就举行了首届“河北省七月七爱情节”系列活动,并围绕七夕节和牛郎织女传说展开学术研讨会。但河北学者并没有将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据为己有,而是考证认为,“牛郎织女”这一故事发源于太行山中段,在河北邢台与山西和顺交界处的天河山一带。此种说法立即引起山西和顺官方的警觉,2006年,他们组织有关专家展开考察论证,最终认定和顺县松烟镇南天池村是当地牛女传说的起源地。从2006年至2009年,和顺县凭借牛女传说分别获得了“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和“山西省首批民族传统节日(七夕节)示范保护地”等称号。如今,凭借着牛郎织女传说这张文化名片,山西和顺的名气让共同拥有这一文化的河北邢台望其项背。

  据笔者目力所见,目前学术界对牛郎织女传说持续研究且成果硕硕的是赵逵夫先生。他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关注这一传说,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赵逵夫主要探讨牛女传说的产生和主题,指出牛郎织女传说在东汉末年就已形成,牵牛、织女的最早命名同商先公王亥及秦民族的祖先女修有关,这一故事是植根于封建礼教刚刚完善阶段对妇女进行残酷压迫的社会现实的,是我国最早的反礼教的艺术杰作。从2005年起,赵逵夫依据古籍文献以及西北地方文史资料对牛郎织女的人物原型、产生时间、原生地域等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其中对于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赵氏的观点发生了数次转变,从最初的秦文化区域到陇南、天水汉水流域,再到甘肃庆阳和陕西中部。在赵氏看来,牛郎织女传说是植根于我国西北地区周秦文化的优秀艺术作品,周、秦文化共同孕育了牛郎织女传说。

  与赵氏强调大西北的产生孕育空间不同,从2007年开始,陕西学者就着重强调陕西西安长安区斗门镇是牛郎织女传说以及七夕节的真正产生地。2007年3月7日《西安日报》刊载了一篇题为《牛郎织女之乡保卫战已经打响》文章,文中充满忧患意识,认为自家的文化被别人欺盗,本地学者有义务与责任借申遗确定牛郎织女传说的文化主权。此后,以陕西师范大学傅功振教授为代表,陕西地方学者多次撰文,反复重申这一主张,认为“西安市长安区斗门才是牛郎织女传说的真正发源地”“牛郎织女传说早期文化因子,源自长安斗门一带地区”。

  从20世纪80年代起,太仓当地学者就有意识地对当地牛郎织女传说进行搜集整理研究,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研究成果并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牛郎织女太仓说其实一直被人误会,当地学者始终没有明确提出太仓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而是用“牛郎织女传说降生太仓说”来表明当地与牛女传说的关系,“牛郎织女的故事是先有传说,再降生于太仓的。太仓存在牛郎织女有关的民俗活动已有近千年历史”。当地学者承认先有牛女传说,他们着重强调的不过是牛郎织女传说在太仓当地经历了地方化过程,并且逐渐成为太仓当地的一种地方文化。

  与江苏太仓牛郎织女传说命运相似,山东沂源也处于这种被人误解的尴尬境地。无论是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的调研师生,还是授予沂源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之乡的中国民俗学会都没有指出山东沂源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地。他们反复强调沂源是牛郎织女传说的核心传承区域,恰如张从军教授在《七夕话说牛郎织女》中指出的一样,“在织女洞对岸聚起的一座小村庄也被自然而然地命名为牛郎官庄,村里还建起了一座牛郎庙,牛郎织女在沂河的源头寻找到了落脚点,在天成像在地成形的故事也就此扎根人间,牛郎织女也在人间过上了生儿育女的寻常生活。”牛郎织女传说在山东沂源的地方化过程以及形成的地方叙事是沂源牛女传说的鲜明特色。

  以上所列是目前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的几种观点,尤其是山东沂源与山西和顺两地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更是成为众矢之的。2009年七夕,笔者到陕西西安斗门镇进行牛女传说调查,当他们知道我的身份之后,我遭到众人指责,被要求回答为何要抢夺他们的牛郎织女传说。尴尬之情,至今历历在目。此外诸如山西蒲州说、湖南郴州说等由于影响力有限,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吴晓东]从蚕马神话到盘瓠神话的演变
下一条: ·[陈安强]羌族的史诗传统及其演述人论述
   相关链接
·[邵凤丽]历史、理论与实践:建国70年来人生仪礼研究的热点与范式转移·[尹虎彬]史诗观念与史诗研究范式转移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