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跨境民族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跨境民族研究

傣族:在东南亚国家及其相互交往中举足轻重
  作者:吴楚克 马良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6-04-02 | 点击数:12921
 


  三、傣族的跨境分析

  (一)泰国泰族

  泰国傣族人口有3000多万,在泰国被称“泰族”,占东南亚傣族人口的一半以上,泰族是泰国的主体民族,政治经济地位较高,对中泰两国关系的影响不容小觑。因此,研究东南亚的傣族分布,有必要谈谈中泰关系。中泰关系总体来说趋势向好。近年来,中国与泰国高层联系紧密,民间交往频繁。中泰关系政治基础牢固,友好交往有着上千年历史,两国之间没有任何历史遗留问题,也不存在现实利益冲突。两国人民友好感情深厚,为双边关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中泰一家亲”是两国关系的真实写照。

  除了高层紧密往来外,两国军方长期保持友好交往。在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稳步推进。两国在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体育、司法、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稳步发展。双方成立了泰中友好协会(1976年)、中泰友好协会(1987年)。两国还缔结了23组友好城市和省府。

  此外,两国还签署了众多双边合作协议,涉及领域广泛,在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体育、司法、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稳步发展。

  (二)缅甸掸族

  缅甸的傣族被称为“掸族”,掸族有67%分布在缅甸东部的掸邦,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直接接壤。由于傣族和掸族历史上属于同一个民族,现实中地理位置相近,因而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常有往来和接触。两国边民有着明确的国家归属意识。但民族属性上的同族同源,使大多数边民内心深处存在国家归属与民族意识的二元身份认同。因而其在边境的“跨国往来”,实际上是一种融合了民族和国家认同的天然生计选择。

  中国边境的傣族把缅甸掸族称为“缅甸的傣族”,而相对应地,缅甸的掸族称中国的傣族为“中国的掸族”,这可以说明两者间存在着同族同源的民族认同,是不可忽视的。既然存在二元认同,那么,什么因素会影响认同的强弱?以中缅傣族为例,由于两国经济发展悬殊,缅甸掸族越来越表现出国家观念淡薄,民族认同意识增强的倾向。国界线意识淡薄,在生产生活中有时一不小心,就跨越了国界线。因此,出现过“一井两国”、“一院两国”、“一寨两国”、乃至“一坝两国三城”的边境奇观。

  此外,在中缅国境线外盘踞着“果敢民族民主同盟军”、“佤邦联合军”、“掸邦东部民族民主同盟军”、“克钦独立军”等多股地方民族武装势力。虽然,已被缅政府分别收编为掸邦第一、二、四特区和克钦邦第一、二特区,但实质上属于地方武装割据。要维护边境地区的稳定,必须处理好与其的关系。

  (三)老挝佬族

  老挝国内的傣族被称为“佬族”。中国与老挝跨境民族的态势在边界划定之前,就已经奠定了基础。中老国境线划定之后,将聚居的傣族一分为二。中老跨境的傣族拥有了不同的国民身份,培养起了相悖的国家认同。中老跨境民族识别存在差异,如克木人的识别问题。现在,老挝国内的佬族是老挝的主体民族,分为傣泐和傣纳两大支系,逐渐增强的国家认同可能会弱化民族认同。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6年3月25日
【本文责编:CFNEditor】

上一条: 无
下一条: ·苗族:源于中华大地,遍布世界各地
   相关链接
·[高荷红]何为“满—通古斯语族史诗”?·[邱旻颐]社会变迁中的傣族文化
·[刘兰兰]傣族创世神话:两种宇宙观的融汇·[刘朦 马兿嘉]从生到死:布朗族、傣族人生仪式的空间转换与象征秩序研究
·[霍志刚]建构与融合:遗产旅游语境下泼水节神话资源转化的路径研究·[何庆华]傣族祭寨神仪式空间的排他性
·[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霍志刚]遗产旅游与傣族神话资源转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李斯颖]德宏傣族族源神话的多元叙事与文化记忆·[侯兴华]文化冲突视阈下云南部分傣族改信基督教与边境社会稳定
·[金红]论傣族乐器“光邦”的象征功能·[屈永仙]傣族口头传统文类及其传承者
·[岩温宰香]傣族献祭竜林仪式的空间场域与文化传承意义研究·[袁宣民]美味佳肴撩人醉——《饮食文化》介绍
·中国撒拉族与中亚土库曼人·布朗族:中国云南及东南亚地区最早的世居民族
·鄂温克——生活在东北亚的古老民族·塔吉克族:飞翔在中亚大地上的雄鹰
·乌孜别克族:中亚人口最多的跨境民族·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