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罗杨]“民族家”的时间观
  作者:罗杨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11-26 | 点击数:16284
 
第一节 杨挖补的时空占算体系
杨挖补,专门为村民占卜结婚,生病,搬家,死亡等生活中的吉凶,以及如何据此择吉避凶。他的占卜体系建立在当地彝人时空观念的基础之上,卜算时间属相与空间方位的“合”或“撞”。以下的材料即主要来源于杨挖补对这套知识体系的讲述。
当地彝人用十二种动物循环计年,月,日。这十二种动物的来历据美姑的大毕摩曲比黑石老人讲述是:“洪水爆发,彝族的祖先在洪水泛滥时住在一个木柜里头,飘到山上去了。后来,第一天,老鼠冲过来,捡来放起,今天是鼠日;第二天,牛;三天,虎……”这十二种动物和它们的次序与汉人的十二生肖相同,在彝语中分别被称作:海(鼠),牛(牛),拉(虎),特勒(兔),日(龙),什(蛇),木(马),有(羊),鸟(猴),瓦(鸡),克(狗),乌(猪)。彝文古籍《枯色尼色》(算年算日书)记载,彝族的年,月,日均以鼠为首。但是现在凉山彝族各地置岁首的习俗并不统一,我所调查的羊圈村以马月为正月,而美姑和布拖两县以鸡月作为岁首[⑦]。每十二日,十二月,十二年所有动物依次循环一轮。当地彝人计数日期,他们通常会说:“今天属兔,这月属马。”对于年的属相的测算,可根据自己的年龄。彝人在出生时就算一岁,他们有一个口诀:“一轮十三(年),二轮二十五,三轮三十七,四轮四十九……”通过自己的年龄和属相,便可知当年属什么。
当地彝人的空间概念则是基于八个方位[⑧]:
                    日么
        有色各                     日地火
木几                                                   木都
        克地火                      牛色各
                    日乌
木都是太阳生起的地方,木几是太阳落下的地方。水来的方向为日乌,水走的方向为日么。牛色各意为牛马的方位;有色各为放牧绵羊的方位;日地火是晒龙场或龙的晒场;克地火为晒狗场或狗的晒场。
象征时间的十二属相与代表空间的八个方位配合,构成了杨挖补占算体系的核心——唐格。相传被彝族英雄支格阿龙制服后隐居天上的尔格特比(唐格)一家三口中,公唐格每三年将血盆大口朝向一个方位觅食世间的物质;母唐格每三个月将其口朝向一个方位觅食;子唐格则每天在一个方位觅食。因此“属哪方,哪方(唐格)挡”。[⑨]于是十二属相的计时系统在循环的同时,各自也有了空间方位上的归属和吉凶的意义:
十二年一循环中对应的空间(公唐格)方位:
牛枯(牛年),拉枯(虎年),特勒枯(兔年)—— 属 牛色各
日枯(龙年),什枯(蛇年),木枯(马年)   —— 属 日地火
有枯(羊年),鸟枯(猴年),瓦枯(鸡年) —— 属 有色各
克枯(狗年),乌枯(猪年),海枯(鼠年) —— 属 克地火
十二月一循环中对应的空间(母唐格)方位:
日尼(龙月),什尼(蛇月),木尼(马月)  —— 属 日地火
有尼(羊月),鸟尼(猴月),瓦尼(鸡月)  —— 属 有色各
克尼(狗月),乌尼(猪月),海尼(鼠月)  —— 属 克地火
牛尼(牛月),拉尼(虎月),特勒尼(兔月)—— 属 牛色各
其中日尼,什尼,木尼分别对应于汉族阴历的冬月,腊月和正月。当地人在用汉话说月份的时候,从二月到十月都习惯用数字说,唯有十一月,十二月和一月他们只称“冬月,腊月和正月”。
每天的唐格按照木都→日地火→日么→有色各→木几→克地火→日乌→牛色各的逆时针方向循环。但是在循环完一轮,也就是牛色各之后要加上“达乌”,意为地下,“么乌”指天上,一共十个方位,再循环至木都。一月中每个属相日对应的方位对于当地彝人的生活最为重要,婚礼因当天的子唐格在前方而推延,葬期因唐格而变动或改变葬地等,对他们的生活有很强的约束力。
对当地彝人来说,以时空为坐标的唐格体系,就是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处理人及其与之共同生活着的祖先,鬼,神关系的指南。祖先,神灵对人的旨意和庇佑似乎就蕴藏在唐格体系中,人若遵从它,就能避免鬼怪的作难,战胜邪祟的侵害;逆其意而行,必要遭到报应,后文将要列举到杨挖补自豪讲述的很多印证此说的正反实例。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田祖国]地域文化视阈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研究
下一条: ·[陈春声]正统性、地方化与文化的创制
   相关链接
·[肖波]白蛇传说与江南名胜的文化互动:雷峰塔记忆·[隋丽]象征与标识:满族插佛托习俗变迁中的文化互动与族群认同
·[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赵宗福]族群历史记忆与多元文化互动
·[朱霞]精英与民间文化互动:建水紫陶装饰工艺形成探析·[李言统]汉藏文化互动下宝卷向嘛呢经的文本转变
·医学人类学:探究疾病与文化互动关系·[明跃玲]文化互动与仪式变迁
·[廖杨]族群与社会文化互动论·[杨树喆]文化整合与中华民间文学的总体风格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