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赵珩]京城庙会史话
  作者:赵珩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03 | 点击数:6987
 


  “庙会”一词的出现,大约要晚于庙会形式千余年。早在东汉时期,佛道两家几乎同时出现并逐渐形成了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寺庙宫观。这些宗教场所不但聚集信徒从事坛醮斋戒、水陆道场、膜拜典礼等活动,而且还因此形成了以寺庙宫观为中心的区域性市肆繁荣。北魏孝文帝太和九年(485年)迁都洛阳后,佛教大盛,每年都要举行佛像出巡,将千余尊佛像恭送至景明寺,其场面之宏大,盛况空前。唐宋以来的迎神、出巡大多源于此。在此期间,除了宝盖幡幢的宗教仪仗之外,还伴有音乐百戏,诸般杂耍,形成了全城骚动的热闹场面,几至万人空巷。

  正是由于这种以寺庙宫观为中心的盛大宗教活动,也带动了市肆贸易的商业繁荣,尤其是唐宋以来城市经济的繁荣,使得除固定的街市商业场所之外,逐渐形成了有规制的临时性“庙市”。这种“庙市”伴随着寺庙宫观宗教活动主体,形成了与之并驾齐驱的另一游乐商贸中心,这种集宗教活动与市肆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既是中古乃至近代社会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活动——庙市或庙会。

  宋代以来,除了全国一些著名的寺庙宫观之外,每个城市星罗棋布的龙王庙、城隍庙、关帝庙、财神庙、娘娘庙、土地庙、火神庙等等,以及不同民族、不同行业尊崇的神庙也会定期形成一些各有特色的庙市或庙会。

  以清代为例,北京一年四时都有庙会,其中最盛者有正阳门前(在正阳门瓮城内)的关帝庙,香火最盛。自正月初一凌晨五更即有前往烧香者。初二是广安门外的五显财神庙,仅初二一天求财者便达到数万人,拥挤不堪。白云观也是正月初一开观,但要到正月初八祭星日,游人才开始渐渐多起来,初八之前的繁华远不如正阳门关帝庙和广安门外的五显财神庙。十八、十九日是道家的“燕九节”,也是白云观游人最多、庙会最盛之期。正月十五上元节前后,正阳门五牌楼一带、内城西单牌楼、东安门大街、东四牌楼、地安门至鼓楼大街,商肆争挂新灯,衙署如工部、兵部、光禄寺都要挂上争奇斗艳的新灯。于是,趁市民观灯,也会形成临时性的商业网点,但不属庙会的范畴。

  自正月过后,北京城几乎每月都有不同时间的临时性庙会,如二月初一至初五的太阳宫庙会(在崇文门外南岗子)。三月初一至初五的东便门内南河沿蟠桃宫庙会,“自崇文门以东至此,三里之遥,车马喧阗,人烟杂遝,有清明上河风景”。去年,我应崇文区之邀参加蟠桃宫庙会文化的研讨会,并参加了去年蟠桃宫庙会活动。因该庙已经拆除,这项恢复的庙会改在北京城墙遗址公园举行,活动中保留了部分民俗活动、民间手工艺(尤其是绢花工艺)和北京小吃,但已很难找到五六十年前蟠桃宫庙会的影子。

  四月初一至十五,是京西妙峰山碧霞元君祠开庙的日子。旧时,前往进香者能绵延百里,其最大亮点则是进香途中的茶棚和花会。近年来,门头沟区文委曾下大力发掘整理出不少关于妙峰山庙会的资料,诚为可贵。四月里的重要庙会还有西直门外万寿寺庙会等。四月十八日的丫髻山庙会,其仪式之隆重,更是超过了妙峰山的碧霞元君祠。

  五、六月间西城都城隍庙开放,宛平县城隍出巡,可达万人空巷,花会随行,百货杂陈。崇文门外卧佛寺、永定门南顶庙会,也都是五月间的较大庙会活动。六月初一是中顶庙会,地点在丰台区草桥附近。草桥是著名的花乡,故而中顶庙会看花买花成为庙会的特色。

  九月初九重阳,古来有登高之俗,故而广安门外的法藏寺塔、彰义门外的天宁寺塔就成为人们登高所选,是时也有庙会形成。 

  农历九月以后,天气渐凉,已不适宜户外活动。京城庙会逐渐稍歇,以待来年正月复始。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人民网-《前线》2010-02-21 10:30:00

上一条: ·失传了的元宵节民俗:赶老鼠和走百病
下一条: ·[高有鹏]透析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节日
   相关链接
·[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
·[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
·[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
·[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
·[林海聪]图文共现的民俗档案:清代至民国时期妙峰山庙会的多元记录·[徐永安]新时期武当山朝山进香民俗
·[吴南]乡村振兴背景下阐释庙会信仰实践的社会功能·[文鸿]基于“四层一体”的庙会文化传承机制分析
·[石林兰]庙会文化与当代乡村社会建设·[李琦]城市化进程中庙会文化空间的重构
·[赵旭东]庙会民俗的认知范式研究·[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李琳 杨眉佳 邵齐齐]多民族文化交融视域下的靖州飞山信仰调查与研究·[黄景春]增福财神的信仰历史与当下现状
·[牛光夏]“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 ·[施立学]中国庙会与庙会文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