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李靖]神话的电影媒介化讲述与本体研究:以《女娲补天》为个案
  作者:李靖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21-08-18 | 点击数:9761
 

摘   要:本文以动画短片《女娲补天》为个案,试图为影视媒介中的神话主义研究提供一种动态的本体分析视角。在这种视角下,影视媒介化的再叙述不再只是政治社会因素以及现代传媒技术作用下静态的、完成的或者派生的产品,也是一种互动的、开放的、带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艺术讲述过程,并成为神话传统在媒介化时代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以讲述过程为中心的分析视角,有助于我们一方面看到神话传统中具有不同时空定性的文本的互文对话以及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所构建的新脉络,另一方面则更清晰地意识到(动画)电影媒介本身作为一种主体的表达特性和自主性,应该如何用一种身体经验的方式对叙事层面的叙述进行再编辑再表达,从而形塑神话意义的生成过程。只有关注这种过程实现的本身,我们才能更深入地回答古老的神话传统是如何在当代语境中以一种新的方式嬗变衍生以及它为何仍然关联着我们的世界和生命体验的问题。

关键词:神话主义;影视媒介;神话电影;女娲;互文性;动画本体

作者简介:李靖,美国葛底茨堡大学(Gettysburg College)东亚系副教授。


一、从媒介产品到媒介化的艺术讲述

  自格林兄弟时代起,大众媒介和使用大众媒介的编创者就已经体现出对民间叙事传统进行塑造的巨大能力。而就当今的影视媒介而言,这种融合多种艺术手段的现代技术以及这种对文化意识极具影响力的产业,更是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和力度影响着神话传统的当代衍生和状态。杨利慧以对当代神话学的考察和建构为立足点所提出的“神话主义”的概念不仅有效地概括了神话传统在当今影视媒介中变化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生生不息的活力,而且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框架,把这一理论框架纳入神话学的研究视野。

  从当前对影视媒介中的神话主义的研究看,主要的趋向包括文本类型学的考察,即比较并划分影视文本对神话传统或者素材再建构的不同方式。比如张世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以神话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归纳了“展现”和“重构”两种主要方式,并探讨了“重构”方式在当下增多的原因。同时,学者们也充分注意到神话影视作品是一种文化再生产的产物,并从这个角度分析了神话主义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因素。比如在对大型国产动画片《哪吒传奇》的分析中,杨利慧把该片置于当下中国社会的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思潮的语境中。近几年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等为代表的“新东方神话”动画电影的成功,促使学者们在全球化、市场化以及消费主义语境中对神话资源的传承与再造进行深度的探讨。与此同时,在对神话影视作品更系统的分析中,陈汝静比较全面地探讨了促成神话主义现象的民族主义、地方化、艺术化与商业化等动机,以及这些动机对神话叙述(人物形象和情节等)的影响。为了分析观众对影视神话主义的接纳态度以及评判标准,陈汝静也作了观众研究,探讨他们对神话本身作出的界定和理解。

  这些研究成果对我们理解影视媒介中神话主义的历史发展、典型的文本呈现类型以及神话主义产生的语境和复杂动因起了很大的作用。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如果包括神话在内的民间叙事传统是在每次的讲述中得到生命力的再续,那么当神话传统通过影视媒介化的讲述得到传播、嬗变和衍生,其具体的实践过程和机制是什么样的?同时,当已有的研究更多关注叙事文本的静态比较时,这种讲述也就容易被简化为一种再造“产品”而忽视使其得以实现的不可或缺的媒介本身的主体性。如美国学者兰斯·斯特拉特(Lance Strate)在《论作为媒介之叙事:故事讲述研究的媒介生态学方法》一文中指出的,和我们栖息的自然环境一样,媒介并非仅仅是一种工具载体或者背景,还“成为我们实际体验的环境”,“影响着维系我们自身文化的方式”。比如古希腊罗马时期口耳相传的媒介环境造就特有的程式化并具有民族集体理念的神话史诗英雄形象和叙事,而历史上每种媒介与技术的变化——从口头到书写到戏剧和视听媒介,都直接塑造着我们的叙事(故事讲述)方式。那么当神话在当今时代的银幕/荧屏上再续时,影视媒介如何参与并以自身的特性直接形塑这种生产讲述过程是值得被探讨的问题。

  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趋向之外,以动画短片《女娲补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5)为个案,用民俗学和媒介研究的视角重新聚焦于媒介化讲述的本身,把这些电影看成神话传统通过媒介化而形成的一种动态开放、带有自主性的艺术讲述,并对这种媒介化讲述的实践和实现过程进行一种本体研究。本文所思考的是影视媒介在当今如何发挥民俗学意义上“讲述人”的功能,并以讲述过程为中心从相互联结渗透的两个方面分析其实践和实现的内在机制:第一,影视媒介化讲述的叙事生产过程,即影视的讲述如何与神话传统网络中的各种脉络互动而完成自身的叙事生产,并通过构建新的结点和脉络而形塑着神话传统的动态呈现;第二,媒介本身是讲述得以呈现和完成的核心要素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种媒介技术本身的内在偏向(inherent bias,或者“特质”)以及具体运用又是如何在叙事和艺术层面上构建这个讲述过程,从而影响着当代语境中观者的体验和神话意义的再建构。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不仅引导我们以一种本体视角观察神话传统在当代嬗变衍生的具体过程,而且有助于回答神话传统为何以及如何在媒介化的时代依然生机盎然的重要问题。

  《女娲补天》是钱运达和凌纾编剧、钱运达导演、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出品的一部动画短片(1986年获得法国圣罗马国际儿童电影节特别奖),它是动画史上第一次用电影媒介讲述上古神话的尝试,提供了一种与其他媒介迥然不同的讲述和体验方式,对研究神话传统的影视媒介化的演变历程有着独特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这部电影几乎没有语言叙述,而是用影像和音效完成神话讲述,显示了创作者对媒介本体娴熟且具有创新性的驾驭能力,也对影视媒介本体对神话传统讲述的形塑力和自主性进行了极致的展现。对此动画电影个案的选取也决定了下文的理论思考虽然对应于影视媒介中的神话主义现象,但具体讨论则集中于(动画)电影媒介化的讲述。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贾志杰】

上一条: ·[刘璨 高有鹏]中华创世神话的文化谱系
下一条: ·[王均霞]朝向普通人日常生活实践的神话图像叙事研究
   相关链接
·[张成福]遗产旅游论证对神话资源的挪用与神话主义的动态生成·[吴新锋 周媛]部落化传承中的叙事艺术
·[卢秋彤]当代神话与“神圣性”研究该走向何方·[刘蓓]精神人文主义视野下旅游景区中的神话主义
·[高健]神话主义何以神圣·[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吴新锋 胡港]甘肃泾川文旅景区中的西王母神话主义
·[高健]神话主义与模棱的原始性·[张多]抖音里的神话:移动短视频对中国神话传统的重构
·[高健]时间起点、时间跨越与时间压缩·[洪允姬]过去与现在如何通过神话相遇?
·[杨利慧]神话主义研究与“朝向当下”的神话学·[祝鹏程]“碎陶镶嵌的古瓶”:袁珂的中国神话普及写作
·[高健]元神话、神话剧本与民族叙事·[霍志刚]傣族神话研究回顾与“朝向当下”的傣族神话研究
·[赵经纬]神话主义视域下电子游戏叙事中的神话重构及其当代意涵·[张多]新兴自媒体对中国神话资源的传播与转化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