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UNESCO ‖ 今天,我们庆祝首个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日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一带一路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一带一路

[郝苏民]“一带一路”视野里的回望与自我担当的心声
——从马东平《走进八坊文化边界中的回族民俗文化》说起
  作者:郝苏民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7-09-13 | 点击数:5519
 

      东有温州,西有河州 (费孝通)
——题记

      温州商业,搞大搞强走向了世界;河州民贸,史有传统,推至内外时代之需且具可能。商贸通达,文化相跟随,交往、交流,和谐交融。此乃平等互化(transculturation),无弱肉强食之同化。这是丝路经验与精神的史证。既含空间概念(地缘、地名),也涵人的因素(族群、传统之兼容)。

      临夏,历史上一度是以“旱码头”、“茶马贸易”而驰名的高原名城——枹罕、河州。近看,因其地位于历代游牧与农耕族群间的邻里相连,而“得地势之形胜”;仰望,更连地缘丝路古道,在一体神州大地上为生存、生息,需商贸始交往,故显“河州”之地“犹有河湟可下鞭”(杜牧诗句)之认同。这是中华历见不鲜的存在、接续。由此,关于河州任何内外报道、著述,在一带一路和西部大开发牵动民族关系大互动之当今,尤其更引发出东西南北各路方方面面无尽兴趣。史在鉴今,中华文明之宝贵史迹资源,须审视,需总结,新时代,担当与使命的机遇。

      这是一本内容和深度尚存空间,却也值得问世的书,尤其适时于中国西北地区。

      这是一本分量并不算重,但也非轻而易举之作。因为之前里外条件都得期待,不经怀胎十月一定难以成形,所以腹稿酝酿到孕育起步都甚早,最近也历两代人的悉心张罗,这还不算举意在内的真正更早首代人的“向往”。那个年代高挂的是“青天白日满地红”,光天化日不打灯笼却不见天地人,想有个“中国是大家,别分你我他”的盼望,也不过是一种永等不来的善良“念想”。那时源于帝制后的“民国”,历史出现拐点:门外列强要瓜分;门里家国出“总裁”,便从“天子”到独裁,只认“黄帝子孙”,带反“犭”旁群体,不享“民国”之“国民”自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幸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博大精深!当今呢,“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已经无需多嘴便明白,反正由昔至今总有人不让中国人圆一个自己梦!但是,仅中华而言,“河湟”之地也罢,“河州”之人也罢,其根,皆乃“在河之洲”人也。大家都是黄河母亲的儿女,千真万确的史传,使“中国梦”谁也无法撼动!中国史的特色,非专修,必糊涂一世!不伪也。

      这样说来,这书是一本有用的书。其用处一在,它除1949 年前官史里凤毛麟角的点滴采用外,全书内容基本多为现场亲临调查所得,口述者都可作为其中所述当地庶民的“见证”,或听证人,或自然传承人。内容具真实性。其用处二在,作者系当地人,不仅就是那时那个“八坊人”的后代,还是当地之前俗语所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回回家的女性!作者的这个身份,按当年社会记忆一项,就有点不言而喻的意思了。好在,她不无视“他者的视阈”。那就看好她如何来说吧。专业训练使笔者从自我的狭隘“死胡同”里迈力走到开阔的他者心灵高地。其用处三在,这些叙说,在今天当地人,甚至当地其他民族读者看来,不一定会发现特令人惊讶莫名的“内幕”、“爆料”和“亮点”。即便真如此,对更广大的域外读者言,那就不同了,最少会让他们惊喜:哇,原来这样!当年怎会冒出那么多的匪夷所思和猜测呢?真是吃饱撑得慌吗?——此一时,彼一时也。这就是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

      别忘当初,历时存有不解,“误读”、“误解”、“误会”,久了就为成见,成见不解,积非成是。失去互信(mutual trust),难免猜测……

      是的,时间、过程、人——不同阶段我们演绎出了一出出的悲、喜史剧。其中,就有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误解。故此现有跨文化交流之必要,也有“交流”补课的需求。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孟令法】

上一条: ·[朱刚]“一带一路”倡议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
下一条: ·[李阳]“一带一路”视域下的藏彝走廊
   相关链接
·[袁瑾]一带一路上的蚕桑丝织文化交互传播机制研究·[马千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路径与中国方案
·[余文星]“一带一路”格局下新会葵艺的传承创新与品牌开发研究·[陈传志 米高峰]“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动漫化发展策略探析
·[宗学良 李琦]甘肃永靖傩舞的黄河文化解读·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成立十五周年纪念 暨“一带一路”与河北传统文化研讨会隆重举行
·[戚剑玲]文化涵化与地域认同的庙堂表征·[巴莫曲布嫫]“丝绸之路”作为方法
·北师大文学院召开“‘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一带一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日程
·2018“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在华揭幕·[张多]从哈尼梯田到伊富高梯田
·[马千里]“一带一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编制策略·走进“一带一路”非遗传承文化交流论坛举办
·朝戈金:从三个故事看文化遗产保护与“民心相通”·[宋建晓]全球治理视野下妈祖文化的独特价值
·[周金琰]民间信仰与“一带一路”·[赵李娜]地缘战略、学术响应与资源转化
·[王治国]“一带一路”倡议下《玛纳斯》史诗翻译传播的话语阐释·[童方云 时立群]重视餐饮非遗保护传承 服务一带一路经济战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