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张勃]先有“二月二”,后有“龙抬头”
——二月二的起源、流变及其文化意义
  作者:张勃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4-02-28 | 点击数:13642
 

  [摘要]二月二起源于唐代,与中和节的创设有密切是关系。元明以后的二月二则是在继承前代节俗的基础之上,根据二月的节气、物候、月令宜忌不断丰富发展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它吸纳了既有节日——惊蛰和春社的传统行事,从而成为一个活动多样、内涵丰富的春天的节日。其文化意义有:(1)“二月二,龙抬头,大囤尖,小囤流”:对农业丰收的企盼;(2)“二月二,围墙根,蝎子蚰蜒不上身”:对人身康宁的热望;(3)“二月二,敲门枕,金子银子往家滚”:对生活富裕的追求;(4)“二月二,接宝贝儿”:(4)对社会关系的协调;“二月二,不干活,坐下来,吃大馍”:(5)休闲时间;落了天灯好上工:年节终了、常业开始的标志性时间。

  [关键词]二月二;龙抬头;起源;流变;文化意义


  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二月二”因为节期在农历二月二日而得名。关于二月二的起源和流变,目前已经有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成果。其中吉成名的《龙抬头节研究》,通过对文献的征引和分析,得出“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是从惊蛰节和春社日发展而来的”,“惊蛰节和春社日是龙抬头节的前身”的结论。该文对龙抬头节的研究相当深入,笔者也十分认同他关于“至少在(唐)德宗时期还没有流行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的说法。[3]此外,吕红艳的《二月二节俗流变考析》、雪峰的《生的盛宴——二月二东北节俗文化心理探源兼论龙的实质》也探讨了二月二的起源问题。前者认为:“‘二月二’节日由来已久,是从先民们对土地的崇拜中形成、发展而来的,社日节俗起源于上古时代,至唐代有了确定的日期及相关的习俗记载,而‘二月二’龙抬头节最早形成于北方地区,形成时间为元代。”后者将二月二视为“一个与龙有关的节日”,“源于远古龙崇拜观念”。[4]但从现有资料来看,看不出二月二的起源与土地崇拜或者与龙有关。二月二成为一个与龙、土地崇拜有关的节日,是后来发展演变的结果。

  一、二月二节日的源起

  在中国传统节日体系中,二月二是个较为晚出的节日,其之为节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与中和节的创设密切相关。

  目前所见有关二月二日最早的记载出自李林甫等撰成于739年的《唐六典》,书中提到当时有中尚署令每年二月二日向皇上进镂牙尺及木画紫檀尺的做法。[5]而这些尺子会被皇帝赏赐给大臣。开元贤相张九龄就得到过唐玄宗的赏赐,并写下《谢赐尺状》表达激动和感恩心情,唐玄宗则有《答张九龄谢赐尺诗批》,对赐尺仪式的象征意义做了简短但不乏深刻的表述,表达了希望臣子们秉公办事、正当行使权力、权衡协调好各种关系的良好愿望。[6]

  唐朝二月二进尺赐尺的做法其实是对《月令》传统的遵循。据《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日夜分,则同度量,钧衡石,角斗甬,正权概”。[7]也即二月是“日夜分”,即昼夜长短差不多等同的月份,这时要对“度长短”的尺、“数多少”的量、“示轻重”的衡等日常生活必备之物进行确定和校正。之所以选择“日夜分”的时节,是因为正如有些人解释的:“形而上者谓之道,而阴阳之气运焉;形而下者谓之器,而阴阳之理寓焉。道则体乎天,器则用乎人。体乎天者,既适其中矣,用乎人者,可以失其中乎?此同度量之类所以必在乎日夜分之月也。”[8]“人之所用当须平均,人君于昼夜分等之时而平正此当平之物”,正符合我国传统社会崇尚和践行的顺天应时这一法则。值得注意的是,《月令》所载“同度量,钧衡石”的活动原本只是在仲春之月,并没有明确的固定日期,可是到了公元7世纪中叶,这一活动已固定在二月二日[9],这无疑表明二月二日在当时的时间制度中已经较为特殊。但此时它只是官方进尺赐尺仪式举行的时间而已,尚未成为一个节日。

  二月二在此时尚未成为节日的一个重要证据是中和节的创设。

  关于中和节的创设,史有记载,其中曾慥《类说》引李繁《邺侯家传》“中和节”条所述最详:

  德宗曰:“前代三九皆有公会,而上巳与寒食往往同时,来年合是三月二日寒食,乃春无公会矣。欲于二月创置一节,何日而可?”

  泌曰:“二月十五日以后虽是花时,与寒食相值,又近晦日,以晦为节,非佳名色。二月一日,正是桃李开时,请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其日赐大臣方镇勋戚尺,谓之裁度。令人家以青囊盛百谷果实相问遗,谓之献生子。酝酒,谓之宜春酒。村闾祭勾芒神,祈谷,百僚进农书,以示务本。”

  上大悦,即令行之,并与上巳、重阳谓之三令节,中外皆赐钱,寻胜宴会。[10]

  此外,《旧唐书》和《新唐书》亦有记载。《旧唐书·德宗纪》云:(贞元)五年(789)春正月“乙卯,诏:‘四序嘉辰……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宰臣李泌请中和节日令百官进农书,司农献种稑之种,王公戚里上春服,士庶以刀尺相问遗,村社作中和酒,祭勾芒以祈年谷,从之。”[11]《新唐书·李泌传》的记载则与《邺侯家传》的记载极其相似。[12]

  由上述记载可知,新节之设乃唐德宗的动议,李泌担当了设计之任,并做出如下设计:(1)节期在二月一日;(2)节名中和;(3)节日当天举办各种活动。这些设计得到了唐德宗的首肯,遂有贞元五年(789)正月颁布诏书如下:

  四序嘉辰,历代增置,汉崇上巳,晋纪重阳。或说禳除,虽因旧俗,与众共乐,咸合当时。朕以春方发生,候及仲月,勾萌毕达,天地同和,俾其昭苏,宜助畅茂。自今宜以二月一日为中和节,以代正月晦日,备三令节数,内外官司休假一日。[13]

  由此,中和节便通过颁布政令的方式在全国推行开来,成为时人节日生活的一部分。

  从中和节建构的来龙去脉来看,它是唐德宗试图增加公会时间、“欲于二月创置一节”的结果,这清楚地表明在唐德宗发出设节动议的时候,还不存在二月二这个节日。因为如果已有此节,便不会有二月设节的动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民俗学博客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张勃]上元灯树千光照 元宵:多元文化汇就的“大河”
下一条: ·[湛晓白]晚清民国知识分子的阳历认知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
·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
·[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
·[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
·[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
·[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启事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