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萨满文化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萨满文化研究

崇尚自然:满族尼玛察氏的“野祭”仪式
  作者:吕萍   摄影/图:秦亚欧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2-02-21 | 点击数:9143
 

 

萨满和族人举行神树祭仪式 

 
  龙年正月之际,在被誉为萨满之乡的吉林省九台地区,满族各姓氏族都要举行祭祖活动——“烧官香”。莽卡满族乡莽卡村的尼玛察氏(即杨姓家族,以下简称杨氏)祖籍在乌苏里江以东,属东海窝稽部,世代以狩猎为生,数千年传袭祭祀数百位本氏族大神。后虽迁至吉林,但世代崇拜的神祗并没有丢掉,按制致祭不衰,“野祭”(祭野神)传承至今,形成了不同于当地满族其他姓氏“烧官香”祭祖的独特仪式。

  2月4日(农历正月十三),应杨氏家族穆昆达(氏族长)杨绍华邀请,笔者一行代表该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长春师范学院来到了莽卡村五社,参加 “野祭”仪式。傍晚,我们看见,在临时搭起的仿民宅的神堂里,杨绍华正做着必要的准备工作。神堂南侧中间开有一门,是“野祭”时萨满请神送神的通道。忽明忽暗的神堂外设有祭场,中间放一神案,神案上摆升斗、供品,案下左侧放一大铁锅,锅中摆放木柴,杨氏家族的人燃起篝火,一阵烟雾从铁锅里猛地升起后,红红的火焰便燃了起来。

  晚7点,穆昆敬神后,宣布仪式开始。只见家族主祭大萨满杨靖凯带领3位萨满来到神案前击鼓请神,隆隆的鼓声响彻田野,拉开了“野祭”仪式的大幕。不久,“野神”“附体”。萨满杨靖凯的舞蹈动作随着每一铺神的到来,发生不同的变化。“蟒神”“降临”时,他腰肢柔软、步履扭捏;“雕神”“降临”时,则高空翱翔、目爪锋利;“虎神”“降临”时,则神态威严;“鹰神”“降临”时,则手指神鼓展翅欲飞。

  据杨靖凯介绍,“野祭”本应放36铺神,每铺神“降临”和“附体”时,各自有十几个舞蹈动作和舞式,不用报号,只要降神舞姿一出现,就知道哪一位尊神降临了。由于此次“野祭”时气温已达零下30摄氏度,所以只放了16铺神。

  “野祭”一般选在龙、虎年的正月十六前后,因为传说始祖诞辰之日是农历正月十六。因这次“野祭”和续谱、祭祖活动同时举办,所以前后进行了10天。

  正月初六开始上明堂(萨满主持,念神词),然后是正月十二的换锁,也就是换下子孙绳上的五彩线。因五彩线俗称“锁线”,故言之。祭时,将一根十几米的线绳,一端固定在事先砍回摆在供桌前、枝繁叶茂的柳枝上,另一端拴在本氏族儿童们的手腕上,寓意儿孙福禄绵长。满族有崇柳的习俗,保婴之神——佛托妈妈就被誉为柳枝娘娘,其吉祥物“锁线”一直受到满族的珍重。

  正月十三是神树祭的日子,萨满带领族人列队走向神树——村外一棵百年老榆树,用整匹红布包裹树干。树前放供桌,摆供品糖、水果和酒等,并用木杆将稻草把和三彩纸等挑到神树干上,然后大萨满诵祭词,并带领族人叩拜。此后,夜间进行“野祭”。

  直到正月十六的祭祖续谱和封神,整个仪式才算结束。仪式最后,所有人要共同分食仪式牺牲的供肉,吃得越干净越好,象征参加者分享了神力,受到了祝福。吃后的骨头要和换下的旧索罗杆(祭祀杆子)一起,在日落前送至离村1.5公里外的松花江边埋好,表示集体的力量“消化”掉了鬼怪。

  杨氏家族的“野祭”除了有祭八尺蟒神、鹰神、金钱豹神、虎神、九铺芍药神等动植物神以外,还有祭河勒蛮尼(哑巴神)、多活勒蛮尼(瘸神)、布各特蛮尼(罗锅神)等人神。仪式中体现的动植物崇拜观念、尊重残疾人观念,表明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和谐平衡平等的价值观。从“野祭”仪式的过程来看,满族群众认为不敬畏动物、不尊重人,就会出现不好的结果,充分反映了萨满文化“崇尚自然”、“万物有灵”的核心思想和满族“不仅人类群体内部应该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物之间也应和谐相处”的世界观。“野祭”中那优美的神歌,惟妙惟肖的萨满舞蹈,也使我们从中窥探出了原始宗教的深刻内涵。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2年2月14日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邰子桐]吉林石氏家谱记载诸多萨满 族人传讲奇妙神话
下一条: ·[阿地里·居玛吐尔地]玛纳斯奇的萨满“面孔”
   相关链接
·[詹娜]当代故事家的讲述实践与逻辑探析·[于佳卉]“历史的截面”:尼山萨满故事成型年代考
·[陆帅]二人转正戏中的萨满文化初探·[刘伟波]牡丹江流域萨满文化的研究现状及其保护开发
·[郭崇林]老三星、新三星与原古神·[赵伟翔]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生产性保护现状研究
·[徐琦琦]乡土旅游与文化传承·[施立学 李丹]乌拉街满族文化视域下的东北乡村振兴
·敬文沙龙|色音:中国萨满信仰研究百年历程·[于洋]萨满文化的疾病观念与仪式治疗
·[詹娜]口述历史与正史:言说历史的两种路径·[陈华泽]满族春祭的新形态 ——以沈阳市静安村祭神祭天典礼为例
·讣闻 | 富育光同志逝世·第32期“敬文民俗学沙龙”回顾
·[江帆]满族民间叙事中的生态思维与哲学意蕴 ·[杨玉莹]满族蛤蟆儿子型故事研究
·[隋丽]象征与标识:满族插佛托习俗变迁中的文化互动与族群认同·[庞晓梅]格列宾希科夫和他的满语、民族志与萨满教研究
·[高荷红]“满族说部”概念之反思·《满族民俗文化》丛书亮相 输出阿拉伯语版权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