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会员之声
   学术传真
   会议信息
   讲座信息
   媒体报道
   时评杂谈
   出版资讯
   音影图文报道

时评杂谈

首页动态·资讯时评杂谈

[冯骥才]文化遗产不能一股脑产业化
  作者:冯骥才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8-13 | 点击数:4347
 


  博主:冯骥才(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在农耕社会,皮影戏曾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北京被称作“纸窗影”,在湖南叫“影子戏”,福建叫“皮猴戏”,黄河流域一般叫“驴皮影”,各地称呼不同,唱腔也有异。

  如今,人们的文化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网络、影视等新的传播方式都在挤压传统艺术的生存空间。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民间团体与民间艺术在加速瓦解。  

  同时,年轻人大多不愿意继承和学习老一辈的技艺。曾经我在山东杨家埠考察年画时,在老艺人家里看到一位日本女孩在学习,却很少看见当地的年轻人学。与欧洲和日本相比,我们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认识、热爱和传承的自觉。

  此外,我还有另一种担心,那就是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倾向。毕竟,产业的主要目的是盈利。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就会伤害了艺术的原真性。例如皮影戏,它有两种艺术成分,一是戏剧一是美术,构成独特,价值很高。如果太追求产业效益,很可能偏重好卖钱的皮影,丢弃了演出,这样作为非遗的皮影实际上就消失了。还有,我在陕西发现一些皮影用机器来压制,虽然产量大、销量高,但传统手工技艺会很快消失。

  我认为对待文化遗产,有几条原则不能改变:一是经典作品不能丢,可以发展新的内容和题材,但要保留传统代表作;二是地域性不能改变,保护文化遗产,主要就是为了保护文化的多样性;第三是手工性,也就是人的成分不能丢,因为艺术是人用心灵和双手创造、用生命情感表达;机器制作的东西没有生命感,唱戏不能用电子音乐和录音取代。

  有些传统艺术如皮影、木板年画,我赞成帮助它们进入现代市场,但不能一股脑儿地都进行产业化。帮助它进入市场,是为了更好地保存其艺术本身及其精华,而不是一味地获取商业利益而伤害艺术的本质。

  当传统艺术进入市场,学者应该进行跟踪调查。在日本,每一项非遗周边都有一群学者在跟踪研究与帮助,但我们的许多非遗项目都是艺人们自己在市场中乱闯。我们的民间文化已经遇到了困难,文化学者应该主动走下去,承担起时代使命。

  另外,政府应该拥有文化自觉去支持和帮助民间艺人,文化遗产的第一保护人应该是政府。但许多地方政府,往往对跟政绩挂不上钩的事不感兴趣。一些非遗的保护基金也落不到艺人手上,国家支持非遗和传承人的经费,常常被用于建造华而不实的所谓非遗博物馆、演示中心和文化生态园,成了政绩工程。现在,我们有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政府是非遗法的执行者,应该承担起责任,对文化负责。
 

  文章来源:中新网-人民日报 2011年08月12日 07:44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杨念群]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化重建”?
下一条: ·[钱夙伟]非遗:有退出才有真正的保护
   相关链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遗公约》缔约国大会第十届会议将于6月在巴黎召开·非遗热点丨全国人大代表巴莫曲布嫫:通过非遗保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敬文民俗学沙龙:第40期活动预告·《文化遗产》:2024年第1期目录
·首期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插花高级研修班在京开班·朱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
·《文化遗产》:2023年第6期目录·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京召开蔡奇出席并讲话
·巴莫曲布嫫: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概念、历史及趋势》·青岛大学举办“万柿大集——第三届柿子采摘文化节暨胶州非遗进校园活动”
·王晨阳: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学术论坛上的致辞·“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在山东大学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教授:两个关键点·视频 ‖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魁立先生访谈
·新书发布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经验》·《文化遗产》:2023年第5期目录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非物质文化遗产论文选编·[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
·[王晨阳]非遗成都论坛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马盛德:非遗传统舞蹈首先是保护传承,“创新”不能太着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