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车锡伦 刘晓静]“小唱”考
  作者:车锡伦 刘晓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05 | 点击数:27972
 
小唱既清唱南曲戏文,也唱南散曲;演唱者除一般演员外,也有民间的盲艺人。万暦年间昆曲家王骥德在《曲律》“杂论”第三十九(下)中指出:“(南)散曲绝难佳者。北词载《太平乐府》、《雍熙乐府》、《词林摘艳》,小令及长套多有妙绝可喜者,而南词独否”。对世人皆欣赏为“好曲”的几套南散曲,他一一评论,认为这些散曲:
 
无大学问,一也;无大见识,二也;无巧思,三也;无俊语,四也;无次第,五也;无贯串,六也。只是饾飣一二肤浅话头,强作嚎嗄,令盲小唱持坚木拍板,酒筵上吓不识字人可耳,何能当具眼者绳以三尺”?[28]
 
王骥德是昆曲家,他对当时流行南散曲的批评,此处不论。文中提到“盲小唱持坚木拍板”,在宴席上唱南曲,说明万暦时期有盲艺人演唱“小唱”;他们手持拍板唱曲,在宴席上拍板唱曲,与宋代小唱相同。
关于明代前期小唱的声腔,下文所引《万暦野获编》介绍小唱演员都来自浙江宁波、慈溪,引《五杂俎》中说是浙江宁波、绍兴。这一带是南曲余姚腔的发源地。《金瓶梅词话》中唱戏文的演员是“海盐子弟”,唱的自是海盐腔;唱南曲的书童是苏州藉,书中说他“拿着南腔,拍手唱”[锦堂月]“仙人红桃”[29]。因此,明代前期“小唱”到底唱什么声腔,现在尚难以考实。但它们绝不是后来盛行南北的昆曲“水磨调”。万暦后,经魏良辅等人改良的昆山腔“水磨调”盛行,“四方歌曲必宗吴门”[30],昆山腔为南曲正声,昆曲清唱即名“清曲”,与南曲小唱无关(见下文)。
明宣德年间(1426-1435),小唱已经流传到北方,盛行于北京等地。此时的小唱演员,都是十几岁的少年歌童,主要是唱曲佐酒。嘉靖、万暦间的世情小说《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五回写西门庆、应伯爵、谢希大、韩道国四人吃酒,西门庆的书童斟酒。应伯爵对书童说:“你应二爹一生不吃哑酒。自夸你会唱南曲,我不曾听见,今日你好歹唱个儿,我才吃这盅酒。”那书童正准备“拍着手”唱(手拍清唱),应伯爵又要求他装扮成“旦儿的摸样”唱。于是临时向丫鬟们借了衣服首饰,涂脂抹粉装扮起来,唱了一套南散曲[正宫·玉芙蓉]“四季闺情”,分别向四人敬酒:
 
残红水上飘,青杏枝头小。这些时眉儿淡了谁描?因春带得愁来到,春去缘何愁未消。人别后,山遥水遥。我为他盼归期月转海棠梢。
新荷沼内翻,雨过琼珠乱。对南薰莺啼燕语心烦。蛾眉蹙损春山淡,瘦减腰肢忆小蛮。人别后,千难万难。我为他盼归期倚遍玉阑干。
东篱菊艳开,金井梧桐败。隔窗闻潇潇夜雨伤怀。薄情羁绊天涯外,鸿雁来时书未来。人别后,朝猜暮猜。我为他数归期跌绽凤头鞋。
漫空柳絮飞,乱舞蜂蝶翅。陇头梅又早开了南枝。春情欲寄皇华使,几度停针肠断时。人别后,朝思暮思。我为他数归期掐损指尖儿。[31]
 
第三十六回又写他同四个“苏州戏子”一道清唱《香囊记》、《玉环记》传奇中的曲子。
如《金瓶梅词话》中描写的西门庆的书童,小唱演员多成为达官贵人的家乐和男宠。到万曆年间,这种情况已经相当普遍。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四“小唱”说:
 
京师自宣德( 1426-1435)顾佐“疏”后,严禁官妓。缙绅无以为娱,于是小唱盛行,至今日几如西晋太康(280-289)矣。此辈狡猾解人意,每遇会客,酒枪十百计,尽以付之,席散纳完,无一遗漏,僮奴辈藉手以免诃责。然□察时情,传布秘语,至缉事衙门,亦藉以为耳目,则起于近年,人始畏恶之。[A1] 其艳而慧者,类为要津所据。断袖分桃之际,赍以酒资仕牒,即充功曹,加纳候选,突而弁佤,旋拜丞薄而辞所欢矣。以予目睹,已不下数十辈。甲辰、乙巳间(1604-1605),小唱吴秀者最负名。首揆沈四明胄君名泰鸿者,以重赂纳之邸第,嬖爱专房,非亲狎不得接席。时,同邑陈中允最称入幕,后为御史宋焘所劾,云与八十金赎身之吴秀,倾跌于火树银花之下,仕绅笑之。大抵此辈俱浙之宁波人,与沈陈二公投契更宜。近日又有临清、汴城以至真定、保定儿童,无聊赖亦承乏充歌儿,然必伪称浙人。一日遇一北童,问:“汝生何方?”应声曰:“浙之慈溪。”又问:“汝慈溪府慈溪州乎?”又对曰:“慈溪州。”再问:“汝曾渡钱塘江乎?”曰:“必经之途。”又问:“用何物以过来?”则曰:“骑头口过来。”盖习闻侪辈浙东语,而未曾亲到,遂堕一时笑海。[32]
 
沈文说,万曆年间北京的“小唱”演员,专以侑酒,并以色相为达官贵人的“男宠”,说明明代中叶小唱已经退化堕落。明万暦年间著名剧作家汤显祖所作《邯郸记》传奇,以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故事为素材。剧本第八出“骄宴”,“丑”扮光禄寺厨役自称“开元皇帝最喜我葱花灌肠,太真娘娘最喜我椒风馄饨。止因御汤里抓下个虱子,被堂上官打下小子革役。亏的过房外甥营救,叫小子依旧更名上值。”这个“过房外甥”就是“当今第一名小唱,在高公公名下秉笔”。“高公公”指唐玄宗宠信的太监高力士。“秉笔”,即执笔。“高公公名下秉笔”,即说“在高公公名下任执笔的差事”。这是作者用这个丑角表演的即兴插科外挂,讽刺当时的“小唱”演员不仅服侍达官贵人,也为权贵太监提供特殊的“服务”。
小唱不以唱曲为业,这样便出现了不諳南曲的北方“儿童”冒充浙江小唱的情况,如沈德符文中讽刺北方临清等地的小唱歌童,冒充浙江慈溪人,“骑头口”(牲口)过钱塘江的笑话。而社会上也出现“南、北”小唱的说法。万曆末,谢肇淛《五杂俎》卷八中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嘉日姆几]彝汉纠纷中的身份、认知与权威
下一条: ·[何平]古代建都人与现代哈尼族的关系
   相关链接
·[周逸敏 羌玲]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与当代使命·[张群群 陈晶晶]文化遗产治理共同体的模型构建与实现路径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张隽波]民国历书中的春节标注及年俗话语建构
·[杨馨颖]董永孝道叙事三大情节单元形成与流变·[肖泽利]机智人物故事的叙事法则及分析
·[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王之心]《全元戏曲》中的丫鬟角色类型研究
·[王艺莼]略论多元通和视域下的神与巫·[王硕]护漕治水:明代宝应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在地实践
·[宋毅林]佛教东传与祛疫符号的生成·[宋赫]成为曲种:20世纪50年代曲种概念的生成与建构
·[宋海玉]形式与宣读:民俗学“挪用”现象的省思与检视·[宋丹]“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珐琅工艺的演变
·[宋博文]数字时代的非遗研究刍议·[沈俐琴]慎终追远与仪式重构
·[冉元艺]当代民族文学批评的民间视野·[全小国]历史人物传说的“双核连理枝结构”
·[李捷 李洁]遗产景观视角下凉州宝卷的景观建构及机制探索·[蒋亭亭]1949-1966年山东梁山地区水浒人物传说的自发性传承机制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