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车锡伦 刘晓静]“小唱”考
  作者:车锡伦 刘晓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1-01-05 | 点击数:27970
 
 
北街第五家,小小一个酒肆,到也精雅。内中有个量酒的女儿,大有姿色,年纪也只好二八……上得案儿,那女儿便叫:“迎儿,安排酒来,与三个姐夫贺喜。”无移时酒到痛饮。那女儿所事熟滑,唱一个娇滴滴的曲儿,舞一个妖媚媚的破儿,掐一个紧飕飕的筝儿,道一个甜嫩嫩的千岁儿。
 
这种小唱歌舞表演,俗称“打酒座”。它表现“小唱”已成为市井酒肆的流行歌唱曲艺,“唱一个曲儿,舞一个破儿”,又歌又舞,形式灵活。《水浒传》第24回西门庆向王婆说,他养在“外宅”的女人“便是唱慢曲儿(按,即小唱)的张惜惜。我见他是路歧人,不喜欢”[13],则反映宋代也有一些在各地流动作场演出的民间小唱演员——路歧人。
小唱一般在宴席上“浅斟低唱”。皇家节庆大型宴会上则由教坊乐人按仪演唱助兴,宫廷中并有专职的小唱演员——“弟子帘前小唱”[14]。皇家宴会演出的排场很大,有各种技艺次第表演,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9记北宋时十月十二日“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
 
十二日宰执、亲王、宗室、百官入内上寿大起居。……教坊乐部列于山楼彩棚中,……前列拍板十串一行,次一色画面琵琶五十面,又列箜篌两座,……以次高架大鼓二面,……后有羯鼓两座,如寻常番鼓子,置之小桌上,……次铁石方响,……次列萧、笙、埙、箎、觱篥、龙笛之类,两旁对列杖鼓二百面,……诸杂剧色皆诨裹,……自殿陛对立,直至乐棚。每遇舞者入场,则排立叉手,举左右肩,动足应拍,一齐群舞,谓之“捋曲子”。
第一盏,御酒,歌板色(一名“唱中腔”)一遍,讫。先笙与笛、萧各一管,和;又一遍,众乐齐举,独闻歌者之声。宰臣酒,乐部起《倾杯》;百官酒,《三台》舞旋。舞曲破攧前一遍。舞者入场,至歇拍,续一人入场,对舞数拍。前舞者退,独后舞者终其曲,谓之“舞末”。
第二盏,御酒,歌板色唱如前。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三台》舞如前。
第三盏,左右军百戏入场,一时呈拽。……百戏乃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筋头、擎戴之类,即不用狮豹大旗神鬼也。……
第四盏,进御酒,宰臣百官各送酒,歌舞并同前。教坊所伶人,以龙笛、腰鼓发诨子。参军色执竹竿、拂子奏俳语口号,祝君寿。杂剧色打和毕,……参军色再致语,勾合大曲舞。……
第五盏,进御酒,琵琶色长上殿奏喏,独弹玉琵琶。……百官酒,乐部起《三台》舞。参军色执竿奏数语,勾杂剧入场,一场两段。……
第六盏,再坐,斟御酒,笙起慢曲子。宰臣酒,龙笛起慢曲子;百官酒,舞《三台》。……
第七盏,进御酒,筝色长上殿奏喏,七宝筝独弹,……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舞《三台》。参军色作语,勾杂剧入场,三段。……
第八盏,进御酒,歌板色长唱踏歌。宰臣酒,慢曲子;百官酒,舞《三台》。众乐作合曲破舞旋。……
第九盏,进御酒,宰臣酒,并慢曲子;百官,舞《三台》。……
 
这是一种仪式化的表演,虽不是“大曲”,但吸收了大曲之器乐、歌曲、舞蹈联合演出的形式,又加入百戏(杂耍和杂剧等)的演出。其中的“慢曲子”,即演唱小唱。南宋时期宫廷宴会仍如此按仪演出,如南宋末年吴自牧《梦粱录》卷三载四月初八日“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15],其形式与此基本相同,其中歌唱的“慢曲子”都没有提到曲调名。《武林旧事》卷八“皇后归谒家庙·赐筵乐次”述“歇坐”后的演出,提到了次第演出的小唱曲调名:
 
第一盏,觱篥合小唱《帘外花》;
第二盏,琵琶独弹《寿无疆》;
第三盏,筝、琶、方响合《双双燕》神曲;
第四盏,唱赚;
第五盏,鼓板、觱篥合小唱《舞杨花》。[16]
 
上列《寿无疆》是器乐琵琶独奏曲,《双双燕》是“神曲”。小唱曲为《帘外花》和《舞杨花》,今存词曲中没有这两个曲调(牌),已经失传(或用异名)。
小唱的伴奏乐器,因其演唱场合不同而用的乐器多少有差。张炎《词源》“拍眼”谓:“若唱大曲、法曲(的)慢曲,当以手拍。”用手拍曲,这是曲家小唱的特点。《都城纪胜》谓小唱“执板唱慢曲”。“板”为节奏乐器,即拍板。《文献通考》“乐考”(十二)云:“拍板,长阔如手,重大者九板,小者六板,以韦编之,胡部以为乐节,盖以代觱篥也。”大致一般宴饮时的小唱,可用手或拍板拍曲“浅斟低唱”,明代清唱南戏(和南曲)的小唱乃至昆曲“水磨調”之清唱(清曲),仍保留这一特点。宴席上则加觱篥伴奏。觱篥,又作“筚篥”,是一种古老的管乐器,本来是北方少数民族乐器,又称“风管”,音量大,表现力强。《武林旧事》、《梦梁录》中所载宫廷大型宴会上的演出慢曲子,伴奏乐器除觱篥外,还有龙笛、笙、鼓板。它们说明小唱除以拍板(或鼓板,或手拍)击节外,主要是用管乐器伴奏。
小唱音乐节奏的特色,上文已有介绍。《词源》“音谱”所述小唱音声特色,其中一些术语已难其详。但可看出,小唱除要求“声字清圆”外,还要充分利用节奏强弱的变化、音声的抑扬曲折,以加强其抒情效果,其演唱技巧难度很大,是当时一般流行歌曲“嘌唱”、“叫声”、“耍令”等不可比拟的[17]。
下面顺便介绍一下小唱与宋词的关系。宋代的音乐文艺,不论是一代诗歌创作的代表形式——词,或大曲中的词曲,或民间流行的诸宫调、唱赚、杂剧和流行歌曲,其音乐形式大都是曲牌体(乐曲体),歌词的文体是长短句。宋词也是歌唱的,宋词的词牌(曲调)一部分继承唐五代的曲子,一部分来自民间,另有许多曲牌来自大曲。词牌名中缀以“引”、“歌头”、“慢”、“近”的,便是标明它们原在大曲中演唱时的部位,如[水调歌头]、[祝英台近]等。小唱是大曲中词曲的摘唱,所以,也可以说小唱是宋词的演唱;但宋词中还包括许多令曲小词和民间流行的俗词,它们不属于小唱的范围。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嘉日姆几]彝汉纠纷中的身份、认知与权威
下一条: ·[何平]古代建都人与现代哈尼族的关系
   相关链接
·[周逸敏 羌玲]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与当代使命·[张群群 陈晶晶]文化遗产治理共同体的模型构建与实现路径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张隽波]民国历书中的春节标注及年俗话语建构
·[杨馨颖]董永孝道叙事三大情节单元形成与流变·[肖泽利]机智人物故事的叙事法则及分析
·[席辉]民间信仰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王之心]《全元戏曲》中的丫鬟角色类型研究
·[王艺莼]略论多元通和视域下的神与巫·[王硕]护漕治水:明代宝应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在地实践
·[宋毅林]佛教东传与祛疫符号的生成·[宋赫]成为曲种:20世纪50年代曲种概念的生成与建构
·[宋海玉]形式与宣读:民俗学“挪用”现象的省思与检视·[宋丹]“一带一路”视角下中国珐琅工艺的演变
·[宋博文]数字时代的非遗研究刍议·[沈俐琴]慎终追远与仪式重构
·[冉元艺]当代民族文学批评的民间视野·[全小国]历史人物传说的“双核连理枝结构”
·[李捷 李洁]遗产景观视角下凉州宝卷的景观建构及机制探索·[蒋亭亭]1949-1966年山东梁山地区水浒人物传说的自发性传承机制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