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书评文萃

首页民俗学文库书评文萃

是东亚读书共同体,不是东亚文化共同体
  作者:记者 陈一鸣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2-07 | 点击数:8509
 

  对于韩日书目,三联书店学术出版中心主任舒炜的看法是:以往译介出版的日韩书籍都是参考中国读者需要而来;而“东亚100册”是日韩职业读书人推荐的对他们自身影响巨大的书,相当于“日本队”、“韩国队”。董秀玉也说,“从来各国很多合作与吸收,都是从‘我想要什么’出发,但他想要的,未必就是人家真正的思想精华。”好比这次,人们看到日本提供的名单,会发现原来丸山真男对于日本本国来说,才是国宝级的学者,这在以前的翻译引进中,都不清楚的。丸山真男的主要观点是———日本思想的近代化,是通过儒家学者对儒教的重新阐释而来。在日本出版家眼里,丸山真男的《讲义录》为“思想史学规范之一的珍贵文献“。“从日本的书目,你能看到超越日本的视角,超越日本的观察对象。”舒炜说,日本学者能够超越文化身份、政治身份,站在“普遍的人”的角度,考察全人类和自然界,比如日本学者对非洲的研究、对心理学的研究。

  梅棹忠夫著作《狩猎和游牧的世界》,是作者充分利用东南亚、非洲田野调查经验写成的一部关于“现代世界的基础的文明论巨著“。再比如中井久夫的《分裂症与人类》,考察的对象就是整个人类的精神世界,而不是拘泥于“日本人的国民性”。

  韩国则偏重于现代化历史进程,其中关于战争的就有3本。韩国特别强调文化的主体性,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推介欲望。名列榜首的是抗日志士金九的回忆录《白凡逸志》,1997年该书稿被韩国政府指定为“宝物第1245号”。《与时间竞争———东亚近现代史论》、《韩国的劳动运动与国家》等名著,主题都是韩国如何在现代化过程中崛起。其他诸如《韩国医学史》、《韩国科学史》、《韩国音乐史》、《韩国数学史》、《韩国美术史》……从书名即可看出,近代以来韩国学者建立文化自主性方面的艰苦努力。

  金彦镐把“东亚100册”视为“韩国走上世界知识舞台的一个契机”。据龙泽武介绍,“东亚100册”已经引起欧美知识界关注,美国耶鲁大学出版社曾向他表示,今后要将这套书全部翻译成英文。

  东亚出版人计划把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华文出版同行纳入队伍,韩国方面还特别遗憾地提到了缺席的朝鲜。

  犹太神话声称,为了制止人类建造直达天界的“巴别塔”,上帝变乱了人类的语言。看起来,东亚出版人会议就像一群操着不同语言的人,打着熟练的手势试图重建“巴别塔”。如果上帝再次发火,也只好由他去了。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南方报业-南方周末 2009-12-03 16:41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王铭铭]文化史:从梁启超那里“再出发”
下一条: ·信息社会标识性的变化
   相关链接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张群群 陈晶晶]文化遗产治理共同体的模型构建与实现路径·[张洁]手艺人的共同体
·[张辉刚 唐钰镥 王宇澳]家国同构:中国传统仪式中文化身份认同的追溯与统合·[喻博煊]成为“侨仙”:黄大仙信仰的海外传播与在地化
·[游红霞]谱系理论视角下民俗文化铸牢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机理与路径·[闫冬]茶灯、龙灯、鼟锣:铜仁万山春节习俗的共有家园构筑
·[许瑞娟 陈亚楠]跨越边界的纽带:“那伽-龙王”信仰在南亚-东南亚-东亚 连结区域的文明互鉴与共同体形塑·[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魏鹏翔]中华民族共同体视角下的西南芦笙民间传说研究·[王淑英 范家婧]多民族共享文化符号:诸葛亮传说在版纳、普洱地区的族际流动
·[邵卉芳]民俗学的担当:学科教师如何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邱月]重彰地域性:民族民间体育的自洽与复兴
·[裴世豪]从 “个体认定” 到 “群体赋权”:关公信俗传承困境与非遗治理范式转型研究·[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
·[毛佳艺]东亚两兄弟型故事比较·[林玲]抗日战争时期炎黄神话的族源记忆和认同凝聚
·[林晨滢]从嘉峪关传说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间路径·[李玉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阈下新疆巴里坤汉族英雄叙事结构与国家文化认同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