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间文化大师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间文化大师

[曹保明]“金牌故事家”黄龟渊
  作者:曹保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4-01 | 点击数:11981
 

  这样一来,人们很想听黄龟渊讲述的故事。他的故事都是身边的事,故事里的人物、事件甚至情节就发生在村里人的家中和生活里,真是太亲切、太好听了。村民们既能长知识,又能打发漫漫长夜和劳累的农耕生活。就这样,黄龟渊“故事大王”的名声渐渐在乡间传开。

  朝鲜族是一个有知识又懂礼貌的民族。大人小孩都喜欢学习。这个民族的节日也多,老人节、回婚礼、抓周、春游、夏游、秋游等,大家只要到了一起,“故事”也就来了。黄龟渊的家就成了“故事”作坊。无论是夏季凉爽的夜晚,还是冬季漫漫的长夜,他家的炕头上都是村子里的大人小孩最乐意光顾的地方。

  每天吃完晚饭,黄龟渊就把炕上收拾得干干净净,放上一些瓜子、旱烟,还有沏好的老山茶,等着“听众”。

  村里人也慢慢形成了惯例。太阳下山后,有人出门往外走,另一个人往往说:“把我的小垫也带上吧。”那人往往说:“带上也行。但我已带了隔壁金家的小垫。”这听起来像是“行话隐语”,说的却是去黄龟渊家听故事“占”位置的方式。原来村里已形成了一个习惯,每人去黄家听故事要自带小垫。谁的小垫先放在那儿,就等于人已经去了,后来的人就要往后边排号。

  几十年间,黄龟渊“故事大王”的名声已经在民间牢固形成,而把他从民间发掘出来,也具有一定的戏剧性。

  1983年,一个叫金在权的教师到小营乡的亲属家中去串门,发现人们都往黄龟渊家跑,急着要去“听故事”,这使他大吃一惊,啊呀,这不正是一个“能人”吗?于是,金在权不走了,他和黄龟渊住在一起,专门听他的故事。这一住就住了3个月,一共听到1070个故事!

  金在权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惊喜。他把这个消息上报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间文艺家协会,当时的负责人郑吉云、朴冒默等人立刻组成考察组来到老人家。几天的工夫,老人就讲出极其完整、优美的《韩赫居世》、《王建》、《李成桂》、《善德女王》、《郑梦周》等人物故事,《玉蟾滩》、《破镜奴》、《金仙达》等神话故事,还有大量开垦土地的故事、乡土传说,各类乡间的谜语、谚语、歌谣、格言,丰富的知识和他突出的表述才能证明,他是一本活着的朝鲜族民间“百科全书”。于是州里立刻把这个“发现”报告给吉林省。

  当时,笔者是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的秘书长,接到报告后,立刻率领一些专家学者去了黄龟渊老人的家。我们在他家的火炕上听他讲述朝鲜族民间故事。经考察认证,他真是一位杰出的民间文化传承人。于是,我们将“民间故事家”的证书颁授给他,老人高兴得在家里唱起了民歌《阿里郎》。

  然而,当时限于条件,虽然庆幸发现了这样一位民间故事大王,但抢救工作却没有跟上。由于黄龟渊讲故事时完全使用民族语言,没有很好的翻译人员是听不懂他的讲述的,也记不下他的故事,这就失去了很多宝贵的收集和记录的机会。1987年12月15日,黄龟渊突然拍着炕沿说:“金老师(指搜集和记录他故事的金在权)!你咋还不快来呀!我肚子里还有‘金疙瘩’(指故事)呀!”说完,老人就咽气了,享年79岁。

  他故去后,笔者代表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延边州民协一起,在他坟前立了一块汉白玉石的墓碑,上写“民间故事家黄龟渊之墓”,并将新出版的一本他的故事集摆放在他的墓前。在他逝世22周年之后,10卷本《黄龟渊民间故事全集》(包括长篇故事、中国历史故事、朝鲜历史故事、名人故事、机智人物故事、爱情故事、地方传说、儿童故事、动植物故事、笑话)也已出版发行。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中国民族报》 2010-3-19

上一条: ·居素甫·玛玛依:国宝级的“玛纳斯奇”
下一条: ·[鲁焰]那些从远古河流飘来的珍珠
   相关链接
·[朱煜荣]纳西族热美蹉传承人的双重身份调适与实践研究·[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
·[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张京京]灰姑娘故事的精神内核
·[叶冰洁]六朝隋唐“凶宅捉怪”故事的叙事动力·[杨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研究
·[谢亚文]欧美民间故事女性讲述研究谫论·[谢红萍]流动与型构:古渔雁民间叙事的生成逻辑
·[武诗瑶]对话体网络民间故事的存在形态、叙事结构与互动机制·[王华]叠写与融入:民间故事文本的社区再造研究基于赣剧《柳母传》创作与演出的田野调查
·[葩丽扎提·阿地里]阿尔泰语系民族“ATU315A型”民间故事的结构分析与文化阐释·[娘本]民间故事歌《方四娘》在西北多民族中的流传
·[那木加甫]拟人化叙事与多物种的生成性共生·[毛佳艺]东亚两兄弟型故事比较
·[刘卓越 孙义苏]非遗活态传承中的身份重构:梅庵派古琴传承人的代际实践·[刘经俏]民间文学的文类间性与大故事观
·[李香霖]“俗民”何以“感受生活”·[焦文鑫]从口头到书面:胶东民间文化研究者对王懿荣名人故事的搜集整理研究
·[郭丽君]从口耳相传到银幕呈现:民间故事影视化改编的多维审视·[葛玲]当代赫哲族“伊玛堪”传承情况调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