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肖复兴]春节到,逛庙会
  作者:肖复兴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15 | 点击数:3821
 

  
  老北京,春节庙会是一景,走得动的人,几乎没有没逛过庙会的。如今的庙会,依然是过年的一大热闹景观,春节未到,庙会的锣鼓点已经热火朝天。

  老北京庙会起于辽代,鼎盛于清代,兴旺期延续到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之初。庙会自然是依托于庙的,没有庙就没有会,要不干吗非要叫它庙会?因此,春节期间到庙中祭祀,祈福祝愿,是其原始的意义。而且,日后逐渐形成传统,除有些庙会从初一到十五都可以去,如厂甸和妙峰山。有许多庙会是专门讲究哪天去的,比如初一去前门关帝庙,初二去广安门外财神庙,初三去宣武门外土地庙,初四去花市火神庙,初五去白塔寺……一直到三月三去逛蟠桃宫庙会,达到高潮。清末震钧写的《天咫偶闻》中称这样的庙会是“一幅活《清明上河图》也。”

  每一处庙会有属于自己而区别他人的特色。比如,求子的,到东岳庙去拴娃娃;辟邪保平安的,到白云观摸石猴。庙会因此才色彩纷呈,形式多样而丰富。就是一年之中你心里有再多的不痛快,也有一处的庙会保你消灾祛病,甚至报仇雪恨。过去老话说是心到神知,意思是你只要人到了,就会有神保佑你。如此,人们才会从初一到十五有逛不完的庙会。庙会才成为了人们的一种民俗,更是一种文化的传统,乃至一种朴素的民间信仰。庙会才蔓延到世界有华人的地方,成为了春节过年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如今的庙会,由于庙宇减少,逐渐移至公园等其他场所,但要想延承民间民俗的传统,删繁就简只剩下了吃和玩两种,那就远远不够意思了。

  庙会可以吃,也可以玩,庙会后来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嘉年华式的大众联欢。各种各样的集市,是沿寺庙周围随之而起的。其商业是以土特产为主,自给自足;娱乐以民间杂耍为主,自娱自乐。更重要的是各处庙会除经典的吃食、玩物和娱乐活动之外,也有各自的特色,并非千人一面。比如,土地庙庙会卖鲜花,花市庙会卖绢花,白塔寺庙会卖秋虫,厂甸庙会卖古玩字画,太阳宫庙会卖一层大米面一层黑糖一共十几层,最上层立一支江米面捏的小公鸡的太阳糕……而黄寺庙会的打鬼、白云观庙会的清早舍大馒头、妙峰山庙会为贫民专设的各种形式的大棚善会……即使现在你只能想象,这样的活动都妙趣横生。关注民生,万民同乐,共同迎春,才是庙会的主题,也是年的主题。

  对比传统庙会,我们今天的庙会饮食和游乐活动,应该有许多可资借鉴的地方。丰厚的民间民俗的传统,是我们的一笔得天独厚的文化财富。我们并不缺少前人的智慧和想象力,只是不要把庙会中的经济因素无限制地放大,而要坚持对传统庙会的形式与内容的挖掘,和对其文化意义的坚守,把那些曾经活跃在庙会的绝活,从民间请回来,再佐以时代新的元素,庙会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和繁荣的空间。

  我们会发现东方的庙会,如同西方万圣节、圣诞节等节日一样,成为年文化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彰显我们民族自身独特而丰富的心情和表情。过年,讲究的就是让世界看看我们跃跃欲试跨入春天的心情和表情。

  (作者为本报特约评论员、作家)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0年02月12日08:15

上一条: ·[崔岱远]北京人过年吃点啥
下一条: ·回味“年味”:民俗文化更应回归大众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
·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周逸敏]常州庙会和节场的特色与新时期发展
·[马兰]中国民间信仰的研究模式·[刘师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野下的昆明官渡古镇土主信仰研究
·[兰维]明清浴佛节民俗研究·[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
·[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李向振]庙会献戏活动与村落生活的运辑
·[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徐永安]玄帝(真武)信仰:三个香会调查报告·[李吉安 李羕然]乡村民间信仰的调查与探索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高忠严]重塑“地方感”:作为象征的昭君节和藏山大王庙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