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变还是不变 元宵节在传统和时尚之间变迁
  作者:苏茂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3-01 | 点击数:4343
 

 

袁鹏 李延印 摄

  昨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在当今这个到处充满着时尚元素的时代,这一传统节日在人们的心目中又有着怎样的地位?带着这一问题,记者走上街头、广场、公园、商场等地调查采访,在传统和现实的“磨合”中感受元宵节的变迁。

  吃从吃饱到吃出新意

  和元宵节联系最紧密的莫过于元宵,吃元宵是流传已久的习俗。昨天上午,60岁的李大妈来到家门口附近的超市,打算买点元宵,晚上全家人吃“团圆饭”。让她犯难的是,元宵种类五花八门,各种大包装、小包装、精包装让人眼花缭乱。此外,元宵的口味也多种多样,从含糖的到无糖的,从单一的到多样的,从传统的到时尚的,可以对应不同年龄和不同人群的需要。“过节肯定要吃元宵,这一老传统不能丢,但元宵的吃法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元宵的种类和口味单一,全家人只有过节时才象征性地吃点;如今,元宵变得口感各异,名目繁多,想吃啥样的都能买到。”李大妈感慨地说,过去是吃饱,现在讲究的则是吃出新意和健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文化的丰富,吃元宵早已不是元宵节的“专利”。日常生活中,寻常人家的餐桌上随时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元宵打破节日“瓶颈”,成为日常消费品,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位置和空间上的改变。在传统和时尚的对话中,小小元宵成了社会发展的浓缩品。

  玩从单一到多元化

  大学教师徐女士是这样打算过元宵节的:中午全家人一起吃饭,下午到大观园看花灯会,晚上再到趵突泉公园游览。“我们喜欢看花灯,读中学的孩子则和伙伴相约去KTV唱歌,大家各玩各的。”

  点花灯、看灯展是元宵节的另一传统习俗。过元宵节,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在记者的随机采访中,多数人的回答都提到了这点。让很多市民特别是年纪大的人感慨的是,和过去样式单一的“自制花灯”相比,现在的花灯不但样式多样,而且“科技含量”高,灯展上的灯更是令人称奇叫绝。也有些“怀旧”的市民怀念过去过元宵节的玩法,自己动手制作花灯。一些年轻人则表示,元宵节也是“狂欢节”,除了看花灯,他们还会和同伴相约唱歌、打牌、聚会等。传统节日的过法越来越多元化。

  闹由家庭走向社会

  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乐逍遥。元宵节讲究的是一个“闹”字。随着时代发展,这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过去的元宵节在家庭中的氛围很浓,中午或傍晚全家围坐桌前,一人一碗元宵,边吃边话家常。现在,社会上的节日气氛要远远浓于家庭。公园内举办花灯展,超市内元宵摆在醒目的位置促销,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大红灯笼,加上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走在马路上便可感到节日味扑面而来。很多人也更愿意走出家门,到广场、公园去“闹元宵”,传统节日愈发变得社会化。

  社会学家指出,传统节日社会化、商业化,是时代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必然结果,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播,能够让人们了解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以及传统节日背后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来源: 济南日报)

 

  文章来源:中国网 2010-03-01

上一条: ·台湾元宵节: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不眠夜
下一条: ·风俗各异把年过
   相关链接
·[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
·[漆凌云]结构与隐喻:元宵节放花灯传说的文化解读·[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
·[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季中扬 王静]传统节日“公共性”的传承机制
·[林继富 吴佩琦]家族认同到中华民族认同的演进逻辑·荣耀中国节 | 中国民俗学会携手王者荣耀共同探索传统节日创新传承
·征稿启事: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张勃]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
·[高鹏程]传统节日当代传承的寺院参与·[高俪杰]浅谈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文化价值及地域差异
·[郑至豪]从地方志看湖北新洲许逊信仰的历史变迁·[季中扬]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与乡村发展
·[徐赣丽]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风俗画的20世纪”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在即
·2020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征文入选名单·[何杰峰]传统节日视野下的泰山信仰重构与变迁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