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春节专题

首页民俗学专题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春节专题

舒乙:找回那些丢失的“年味儿”
  作者:舒乙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10-02-08 | 点击数:3389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博物馆学会副会长、著名作家老舍之子舒乙。 中新社发 杜洋 摄

 

  编者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再过几日,中华民族最具情味、最受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来临。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节日,春节已成为全球炎黄子孙共同的文化记忆,以及文化期待。今天起,我们连续刊登舒乙、王蒙、冯骥才、张抗抗等多位文化名家对提升“春节文化”品牌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品年味,支高招。

 

  博主:舒乙(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有民意调查称,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春节没“劲”。就连最热闹的春节游园,对大部分游客来说,也变得“不好玩”了。

  我家在北京地坛附近,每年春节,大量游客像潮水般涌入地坛游园。我常看见,当他们离去时,只有少量游客手里举着几样很雷同但又很不像样子的塑料玩具,多数两手空空——显然,我们的庙会游园内容太单调、贫乏和无趣了。

  是应该到传统里为庙会游园补充营养了。

  老北京人爱逛厂甸,那里可以淘书,还能买到一些小古玩,这在许多知识分子、大学者、作家的日记里都有记载。现在,这个传统能不能恢复呢?

  过去的庙会,特别是过年时,准会有各种“赶会”的团体前来参加。他们有一身的本事,一身的特艺,一身的技巧,专门表演给大家看,舞狮的,耍中幡的,摔跤的,耍五虎棍的,踩高跷的,抖空竹的,“名堂”很多。他们的技艺都是纯民间、纯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鼓励他们到庙会来当主角。

  还有许多会社,除了馒头社、粥社、茶水社外,还有“缝鞋社”、“补衣社”等,免费为走破了鞋的或者刮破了衣裳的游客专门补鞋缝衣。现在当然不必缝衣缝鞋,但这种精神多么需要倡导啊。可以把广大青年学生志愿者吸引进来,请他们到庙会现场义务服务。

  那些已经绝迹的或失传了的老玩艺儿、老食品,也需要尽量找回来。想想,手里举着巨大的山楂串,或者脖子上挂着大山楂圈,招摇过市,那是什么劲头!我曾做过统计,短短半个世纪里,老舍先生笔下的北京小吃品种竟然消失了60%以上。假如现在的春节庙会上,都有几样乃至几十样久违了的食品或者玩艺儿再现,肯定会给人们带来诸多惊喜。

  不过,传统丢失最厉害的,还是灯节。过去,正月初八是顺星节,有祭星的习俗,主角是灯,家里各处摆许多灯,名为“敬灯花”。正月十五元宵节是真正的灯节,主角是各式各样的灯笼。老舍先生曾这样描述过北京老年间的灯节:

  “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

  重现这样的辉煌,将多么有趣,当然,也多么困难,大概需要一个完整的行业来支撑。

  其实,春节活动的提升空间非常大。比如,增加群众性表演;把诗歌界、书法界、朗诵界的爱好者拉入志愿者行列,在庙会中献艺;组织高雅艺术专场表演;甚至于,还可以在京城的十里长街搞花车和艺术行进,请全国的有特色的民间艺人来耍龙灯、献艺、狂欢,邀请外国的艺术团队前来参加。巴黎和一些国家首都的中心大道上可以搞中华春节的艺术游行,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10-02-08

上一条: ·[肖鹰]让春晚回归民间
下一条: ·[张勃]《中华民俗通志·节日志》之正月
   相关链接
·[张勃]春节——赓续不绝的文化传统·[萧放]传统新年礼俗与中国人的时间更新意识
·[刘魁立]作为时间制度的中国节日体系 ——以传统新年为例·[王霄冰]传统节日的创新发展与文化自信
·“花开颐和”首届岁朝插花展赛开展·联大通过决议将农历新年列为联合国假日
·[王晓涛]后疫情时代端午龙舟竞渡的现代文化表达·[常睿]都市春节习俗实践的内在动力
·[邓清源 黄永林]要素传承与功能重构: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的当代变迁·[耿波]仪式与距离:中国传统春节的社会组织意义与艺术性
·[徐万邦]春节的主要活动及其文化功能·[张跃]春节在云南少数民族中的共享性意义
·[李楠 陈琛]论应节戏的文化内涵·[霍福]春节社火的文化功能
·[施爱东] 恶日端午:阴阳相争的死生故事·[张凤霞]民俗影像片的叙事实践
·[韩李英]春节习俗食鱼的吉祥文化浅析·[赵燕]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节日在政府保护下的变迁
·[张佳伟]皇帝的节日生活实践及其对节日资源的使用·[王月 戴建国]节日传承中的年味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