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陈益源]民间文学田野调查实施策略
  作者:陈益源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11-13 | 点击数:12698
 

·2006花莲民间文学采录研习营讲义:花莲教育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主办·
 

  講題:民間文學採錄之道

  講  綱:

  一、從澎湖民間文學採錄講起
  二、關於蔡廷蘭及其《海南雜著》的調查
  三、再談彰化縣地方傳說採錄
  四、關於賴和及其〈善訟的人的故事〉的追蹤
  五、說到花蓮的民間文學
  六、關於大陳島移民採錄的時代意義
  七、問題與討論

 

  講者簡介:

  陳益源,中國文化大學文學博士。
  現  任: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教授。
  兼  任: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副會長、中國民俗學會祕書長、台灣敘事學學會常務理事、彰化縣文化局文學諮詢委員等職。
  曾  獲:教育部青年研究發明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等。
  著  作:台、港、大陸、越南出版《俗文學稀見文獻校考》等學術專著二十餘部。
  研究計畫:國科會「嘉義縣地方傳說之調查與研究」等十餘項。
  研究領域:古典小說、民間文學、民俗學、東亞漢文學。
  參考資料:〈民間文學田野調查實施策略〉

 

  談起民間文學田野調查,是應該有一些方法,是應該有一些策略的。

  如果現在要進行田野調查,但卻對那個地方不熟,對當地的耆老不熟,對當地的話題不熟,那你怎麼調查?也許你會選擇廟口,認為廟口老人最多,然而當你去到廟口,往老人多的地方靠近,他們往往立刻放下他們的棋盤閃人;你看旁邊,有個阿婆坐在那兒,你請他說個故事給你聽,她也不會輕易告訴你。所以不是你想調查就可以做調查,你一定要有所準備。

  一、鍥而不捨的精神

  首先,你當然應該要建立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

  事實上,鍥而不捨的精神也應該放在其他學問的追求上;對民間文學而言,無論調查或研究,有時你需要長時期的等待,等待機緣的成熟。當我唸研究所時,我就開始一方面閱讀大量的古典小說,一方面也閱讀大量的民間文學,一方面又參與越南漢文小說的編纂,有了這三面的接觸,我才從中發現有「翹傳」故事值得注意──1984年7月,廣西人李向陽在防城採錄到一則〈金仲與阿翹〉的京族民間故事,是典型的才子佳人故事,故事長度五千字。這則故事其實源是越南詩人阮攸(1765~1820)的敘事長詩《金雲翹傳》,而阮攸的敘事長詩又改編自中國明末清初《金雲翹傳》小說。為了探求「翹傳」故事的真相,我老早就興起一個念頭,我想如果有機會去廣西的話,那我一定要去京族、一定要去澫浘島,去找當時講故事的三個老人(阮文龍、蘇維光、裴永彬),請他們重新講述〈金仲與阿翹〉的故事,因為李向陽小姐當年是把三人講述的故事揉合成一篇,這並不是記錄民間文學的好方法。

  1999年5月,我終於在廣西民族學院等單位的協助下,前去防城京族三島,去了以後打聽得知蘇維光過世了,阮文龍聾了,而裴永彬則「浪跡天涯」。幾經波折,就在失望之餘,終於在阮文龍新家附近,見到了裴永彬,順利採錄到精彩的〈金仲與阿翹〉故事,並在當地官員熱情的安排下,夜間聆聽另外三位京族老人用哀怨而委婉的歌聲為我演唱。田野調查時歷經挫折時不免心生孤寂,但「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意外收穫,也是田野調查調迷人的所在。

  這段經驗告訴我們的,正是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中間不完全是我的堅持,還有朋友的幫忙,朋友的鼓勵很重要。進行田野調查的工作,你應該培養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也許你一開始找的仲介者不能給你一個好的聯繫,你可以自己來,再另想其他辦法,當然如果你的朋友可以給你鼓勵、叮嚀著你最好不過,因為人總有某種情況底下的怠惰。


继续浏览:1 | 2 | 3 |

  文章来源:台湾东华大学民间文学研究所网站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麻国庆]“公”的水与“私”的水
下一条: ·[杨利慧]从“自然语境”到“实际语境”
   相关链接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民间文学”回归中国语言文学二级专业目录
·[朝戈金]口头文学之“口头性”论析·[朱家钰]从角色到人物:故事学的层级术语体系
·[赵莎]重回本土:对民间文学现代性论争的反思·[张宝元]汪玢玲三台东北大学的思想经历与其民间文学教材编纂的学术史意义
·[杨李贝贝]守护边地文学:《边疆文艺》及其生成·[孙宇飞]1952-1964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民间文学出版史
·[孙华月]网络语境下民间文学的一种新机遇·[施爱东]学科建设的自由路径及其限度
·[任积泉 苑秀琴]河西宝卷文化生态的形成及其对当代非遗传承发展的启示·[秦选涵]论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的审美理想与实践逻辑
·[彭田菲]仪式操演与身体建构:基于鄂西土家族“撒叶儿嗬” 丧葬仪式的田野调查·[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
·[吕殿增]杨七郎墓传说的精神遗产及其保护·[陆薇薇]日本民俗学传说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刘文江]《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传说·甘肃卷》相关文献的编纂与传说学四个基本理论命题的实证·[梁家胜]论数字时代民间文学的开源性
·[靳思怡]西方经典民族志中的田野经验·[黄景春]民间文学研究向田野要什么?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