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胡经之]生活审美化,艺术应何为?
  作者:胡经之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1 | 点击数:5681
 

  何谓日常生活?日常生活就是每个人都要进行的个体得以生存和再生产的生命活动。衣食住行,起居作息,养儿育女,生老病死,亲友往来,闲聊杂谈等等,这都是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大致包括了个人的日常消费和日常交往以及伴随而生的日常观念活动。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既离不开物,又离不开人,要直接面对人和物。因此,日常生活中最紧要的就是每个人如何待人接物。

  人类对生活的反映存在不同的方式,视要达到什么目的而定。若要认识生活,那就要遵循感性──知性──理性这条途经,获得对生活的理性认识,从理论上去掌握生活。若要去体验生活,获得对生活的精神享受,那就可以沿着直觉──反思──领悟这条途径,获得对生活的深切体验。

  所谓日常生活的审美,其实就是从日常生活是否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这个维度去体验日常生活,在市美体验中获得审美享受。作家、艺术家在从生活中直接获得的审美体验基础上,加以再体验,在再体验中反思,对美、丑、悲、喜、荒诞、滑稽等现象作出审辨、评价,然后加以符号化。在艺术创造中,应有作家、艺术家对生活的审美判断,而审美判断就是审辨什么是美、丑、悲、喜等等。审美一定需要体验,但体验中有理性,有对生活的反思,通过反思而领悟人生的价值、意义。在康德之前,所谓判断力被说成是审辨力,康德之后,市辨力才转说成判断力。审美确是一种体验活动,但这里确实有“审辨”在内,是一种含有“审”的反思性体验。

  反思我们的艺术创作,数量的增长飞速,长中篇小说年产已近千部,电视剧也在万集以上,但可称为精品的究竟有多少?有,但为数不会太多。大批量的乃平庸之作,而卑劣之作也在不时涌现。对生活缺乏深切体验,而只能停留在概念认识的作品,虽仍然存在,但缺少艺术感染力,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武侠、戏说、传记倒出现颇多,但远离当今的现实,恍如隔世,很难引起在世的现实体验,而有的更在欢笑中宣扬暴力、劫杀、权谋,需引起世人的审辨。用力在日常生活体验的作品日渐多起来了,一些作品逼真表现出了另类人的“独特”体验,甚至连形形色色的“绝对隐私”也在公众面前大肆渲染。张扬、物欲、肉欲、贪欲,成了一些卑劣之作或伪艺术的主旨。这是在宣泄本能体验,既无“审辨”、“反思”、“领悟”,更无审美判断。

  我们的许多艺术,内中失去了审美判断力,关键还在价值观念的混乱,价值标准的颠倒。暴殄天物,骄奢淫逸、纸醉金迷、肉欲横流、纵欲无度,这本都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否定,是生活中的丑恶现象,可是在一些艺术作品中大事渲染反而成了一种荣耀。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代化程度尚不高,还属基本小康,还在奋斗走向全面小康,离后现代还差得远。可是,我们的一些艺术已经在为奢侈张扬,夸耀西方消费社会中的奢侈消费、虚假消费、畸形消费、标榜“超前”。其实,早在一个多世纪前,马克思就对那种刺激、畸形消费的“工业宦官”作过辛辣的讽刺:“工业的宦官投合消费者的最下流的意念,充当他和他的需要之间的牵线人,激起他的病态的欲望,窥伺他的每一个弱点,然后要求这种殷勤的服务付报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想不到如今有些文化人也加入了这个行列,悲哉!

  而对韩剧洪流滚滚而来,愤愤不平之声随之而起,韩剧美工布景不精,制作水平不高,角色表演不真,怎么会席卷中国甚至东亚荧屏?其实,这真可引起我们进一步的深思。韩国在经历了东南亚金融风景的巨大冲击之后,痛定思痛,深刻反思,决定立即转轨,在1998年鲜明提出:“文化立国”,文化成了立国之本。发展文化产业当然是“文化立国”的题中应有之义,眼光不能只停留在制作层面,而是着眼于文化内容的探求。为此,2001年,韩国专门成立了宏大的韩国文化内容振兴院,甚至在北京、上海都成立了分支机构,研究中国人的文化需要。韩国对文化内容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历史深处,把历代的风俗、服饰、饮食、兵器、音乐、舞蹈以及丰富的历史故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贮存在“故事银行”和“原创文化”数码机构中,作家、艺术家随时都可以使用。正是韩剧最重视内容的构思,把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相结合,创造出了富有文化内涵的影视作品,所以才受到人们的欢迎。

  韩剧注重展示普通人的平常生活,不去渲染暴力、凶杀、色情,而是着力突出在待人接物、处世做事中的亲情、友情、爱情。尽管生活中也有丑恶、伪善,但最后还是正义、美好取得胜利。韩剧的主旨是在弘扬东方文化的精髓:社会应该而且可以和谐。

  从美学的角度看,韩剧并非完美。我只想说,我们的艺术创新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艺术手段很重要,但更需我们重视的是文化精神。

  日常生活,乃个体生命的根基,人类文化的起点。但在日常生活世界之上,还存在着远比个体生命生产更广阔的非日常生活、超日常生活的生活世界,一个为了社会能再生产而展开的整个社会生活。整个社会的大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奠基于日常生活之上。一个完整的生活世界,乃是日常生活、非日常生活、超日常生活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动态过程。人,一要生存,二要发展,三要完善。因此,艺术反映生活也不能仅仅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而是应着力开掘无限广阔的道路。

 

  (文章来源:文艺报/2005年/10月/27日/第007版 )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文艺学网 2008-3-1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
下一条: ·[陶东风]也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
   相关链接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民族艺术》:2024年第2期目录
·《民族艺术》:2024年第1期目录·《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4期目录
·《民族艺术》:2023年第6期目录·[张士闪]钟敬文艺术民俗学思想探析
·[邓启耀]相、义、法:民族艺术的认知与研究方法·《民族艺术》:2023年第5期目录
·《艺术与民俗》:2023年第3期目录·[赵元征]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艺术交流与互动
·[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张文艳 张启龙 乔方辉 张统夏]非遗传承人在推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的作用研究
·[张明静]淄砚考·[于翔]心流:女性剪纸群体的最优心理体验
·[吴秋林]藏佛刻:符号化生存的智慧和精神·[邬梦茜]浅析民间艺术的遗产化
·[卫才华 冯晶]新中国成立前后曲艺宣传的艺术机制与话语嬗变·[姚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表演艺术——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视域融合看中国保护实践的路径选择
·[王子尧]流动的市声:北京“杂吧地儿”的生活之籁·[王晓宇 潘思薇]新疆面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