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首页民俗学专题跨学科话题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的学科反思
  作者:陶东风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10 | 点击数:10980
 

  注释:

  (1)韦尔施:《重构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109、164、40页。

  (2)参见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3)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页。

  (4)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第33页。

  (5)同上书,第34页。

  (6)参见麦克卢汉《理解媒体:论人的延伸》,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7)J.Meyrowitz,No sense ofplace: the impact ofelectronic media on social behavior, New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8)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第141页。

  (9)同上书,第100页。

  (10)同上书,第102页。

  (11)这方面的经典论述参见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12)沃德:《趣味社会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6页。

  (13)玛丽·道格拉斯等:《物品的用途》,载罗钢等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4~62页。

  (14)蒂姆·爱德华兹:《狂喜还是折磨———购物的当代性质》,载罗钢等主编《消费文化读本》,第155页。

  (15)参见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第25页。

  (16)参见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第25页。

  (17)(18)布迪厄:《区隔———趣味判断的社会学批判》导言,参见《文化研究》第四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第8~9页。

  (19)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第160~161页。

  (20)Chris Shilling:Body and social theory,Sage Publications,1993,p.3.

  (21)(22)洛兰·甘曼:《爱你在心口难开:对食物幻想、旺盛的食欲以及异样身体的考察》,参见罗钢等主编《消费文化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56页。

  (23)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第27页。

  (24)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第87页。

  (25)参见科塞《理念人:一项社会学的考察》,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26)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第132页。

  (27)参见陶东风《中心与边缘的位移———中国知识精英结构的转型》,载陶东风《社会转型与当代知识分子》,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28)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第104页。

  (29)这方面的讨论在大陆始于陶东风的《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文章来源:《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文艺学网 2008-3-17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社会学的重建
下一条: ·[胡经之]生活审美化,艺术应何为?
   相关链接
·[陶立璠]忆民间文艺学家马学良先生·[赵帅鹏]跨媒介叙事:非物质文化遗产“影视化”的角色形塑及生活转向
·[陶子煜]当局者观·[苏长鸿]民俗仪式理论对当代学校教育研究的启示
·[刘璐瑶]风险社会语境下当代日常生活仪式的变与不变·[安可然]日常生活视角下的手艺传承
·[祝鹏程]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段友文 石怀庆]民间文学教材建设的百年回眸
·[万建中]钟敬文与民间文艺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段友文:《民间文艺学论纲》
·[徐赣丽]如何回到生活:手工艺产业化之路·李向振:《活法儿:京北城郊村的生计策略与日常生活》
·[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沈燕]民俗学之都市养老研究的路径
·[李牧]民俗与日常生活的救赎·[周星]关注世事变迁、追问“生活革命”的民俗学
·[韩若冰 黄潇婷]“日常生活”视角下黄河文化与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孟令法]越界—虚构化行为:仪式生活与图像叙事的非常态表达
·[罗瑛]景颇族日月神话的仪式与日常生活实践·[陈星煜]坚定开辟当下生活世界的民俗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