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庄美芳]台湾原住民日月神话的时空观
  作者:庄美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7 | 点击数:25606
 
布农族神话大意说,两个太阳轮流并出,没有昼夜之分,使得小孩被晒死,愤怒的父亲前往射日,行前在自家庭院栽种橘树,一个受伤的太阳变成月亮,人和月亮达成协议依时祭祀,于是月亮赠予人木珠水晶珠,而擦拭太阳眼睛的布或棉被则变成了月亮中的黑影。太阳在非常遥远的地方,因此,愤怒的父亲走了数十年才接近太阳,太阳赠与食物以备漫长归途食用,回来时当年所种的橘树已经长成大树。(佐山融吉,1994:119-120)以人们出发时种橘树,归来时橘树已长得很高结果了,作为时间流逝久远的象征。郡蕃神话说:“路途数千里,他越野过山,才终于来到近太阳的地方…… (射日后)太阳叫住他说,路途遥远,吃它以后再上路。”(佐山融吉、大西吉寿,1932:505)也有说走到海边射日,回来时已是个白发苍苍的老翁。(佐山融吉,1994:120-121)无论说是路途遥远,射日者变为白发老人,还是说射日者在半路老了、死了,必须等到第二批人所带的小孩长大后才能到达射日之地射下太阳完成任务,这些都是太阳在远方的观念。
太阳很远的神话流传于泰雅、赛夏、布农等族,说太阳在遥远的地方,可以走路到达,然需走数年、数十年或几代人才到,或是回来时果树已经结实累累,射日者变为老人。其下常见的情节是,以植树为计时的功用,以果树的长成与结实说明时间的漫长,以时间的漫长证明空间的遥远。
 
三、太阳很低的神话
 
太阳很低的神话,常见于排湾、鲁凯、卑南、阿美、达悟、邹等族,其下有举天的情节。凡是拥有天空很低、太阳很低神话的民族,都不曾提及到远方射太阳,这是因为天空或太阳和人很接近,所以拿起弓箭即可射日,无需走到远处,也因为如此,所以用杵、棍、热气等等这些短距离即可戳打、胁迫的工具作为征伐太阳的器具。
排湾族的射日神话都和举天神话互相黏合,说天很低,仅用杵即可以将太阳撞瞎,或是用热水将太阳淋伤,或是煮粟的热气让太阳升高,都说太阳很低很接近人。
《原语にとる台湾高砂族传说集》说原始有两个太阳,人们用杵撞掉一个太阳,开始有了白天和黑夜:
 
据说古时候天空低,有两个太阳,人们难消受。人们只是工作,未曾睡觉。(他们常说:)“这该怎么办呢?”(有一次)tokanivon家的人舂粟,杵撞了天,有个太阳掉了下来,天也升高,因而有了夜晚了,我们也可以睡觉了!
 
同书另一则神话说,天很低,太阳很热,女人用杵撞太阳,有个太阳瞎了,成为月亮。(小川尚义、浅井惠伦,1994:189)
在卡斯坡康社、阿兹达斯社所采录的均相似,都是天很低,两个太阳,妇女用杵撞天,太阳受伤成为月亮,而卡斯坡康社说太阳淋到热水受伤变成月亮;(佐山融吉、大西吉寿,1932:512)济雅几雅阿普斯社、大南社说天很低,妇女煮粟的热气使得天升高,而今的月晦就是火伤的痕迹。(佐山融吉、大西吉寿,1932:35)都和妇女的炊煮有关,既含有世俗性,也有粟、杵的神圣性。
鲁凯族居住地紧邻排湾族,也类似排湾族一样有天低的情节,说太阳很低、很热,人们用棍子击打太阳,太阳升高了,天气就变得不热了。(金荣华,1995:7-10)
卑南族也类似排湾族、鲁凯族有天很低的情节,知本社说原始时有两个太阳,那时天空很低,太阳太热,年轻人用弓箭射下一颗太阳。(金荣华,1989:21)
阿美族在日据时代采录的神话,说天很低,太阳很热,鸟类举天。(佐山融吉,1994:21-22)当时并未有射日相关的神话,直到晚近采录的神话才说有十个太阳,一个是父亲九个是小孩,天气燠热难当,射下九颗小太阳后,温度变得刚好,射日情节中未曾提及远方。(金荣华,2001:1)十颗太阳的情节并未见于原住民各族,笔者以为这或许是因为采录时间为最近几年,各文化间彼此快速传播交流,可能已受到大陆后羿射十日神话的影响,改变了原本的情节。
达悟族神话有和举天情节相黏合者,说一个母亲不忍孩子被曝晒便去刺太阳,开始出现昼夜,而巨人把天举高。
 
太阳很低,孩子被太阳晒得很可怜,母亲不忍心,去刺太阳,太阳死了,所以有日夜之分。而巨人把天推上去,所以天变得高了。(小川尚义、浅井惠伦,1994:350)
 
达悟族另一则异文说,两个太阳并出照耀,晒死了小孩,悲伤的母亲用手指着太阳下咒语,一个太阳渐渐失去光热变成了月亮。(夏曼、蓝波安,1998:12-15)太阳跟人很接近,所以可以用手指着太阳咒骂。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志清]从传统到当下:民俗学视角下的丁村家戏的传承与变迁
下一条: ·[陈映婕]乡村巫婆与地方崇拜的重构
   相关链接
·[祝鹏程]现代民族国家构建中的西南民族神话·[郑博宇]日本素戋呜尊神话对中国“水”传说的化用
·[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张晖]他者视角下的中国神话当代转型:韩国学者洪允姬的理论反思与实践阐释
·[张多]成为活态遗产:当代中国活态神话的遗产化进程及其思想轨辙·[尹博]上海都市生活的饮料神话:基于星巴克与蜜雪冰城网络言论的文化观察
·[宣炳善]顾颉刚昆仑神话研究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范式的再思考·[邢光耀]少数民族神话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谢言]从甘娲到娲甘:长诗《甘工鸟》价值重估·[谢虎]神话遗产旅游的文化内涵与叙事策略
·[魏畅]复归、生殖与丰产:尸体化生类型神话中的象征意涵·[王午琦]数字时代神话日常化重构与民俗学回应
·[苏永前]话语、意识形态与知识生产·[秦选涵]“汉学西传”视野下晚清传教士关于中国神话的研究
·[吕树明]论屈原多重身份影响的神话书写实践及文学策略·[陆佳妮]基于“语象综合体”视角下的钟馗神话传说、图像与仪式的互动机制研究
·[卢秋彤]作为仪式的游戏·[刘雪瑽]制造“神话”:近代中国的文化翻译与知识重构
·[刘天一]中国古代旱魃神话的改造与民间暴力禳旱观·[刘建波]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民间文学调查队对云南彝族神话的搜集整理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