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庄美芳]台湾原住民日月神话的时空观
  作者:庄美芳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27 | 点击数:21128
 
邹族神话常说,原初天很低,月亮比太阳炽热,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人类恐将灭绝,巫师射月或神将天举高,世界变得黑暗,人们燃烧器物照明,后来日升月落有其秩序。月亮比太阳炎热,由特别的人物如巫师或射月或是祭日等,是邹族较为独特的说法,其他各族太阳很低的神话中罕见类似的记载。邹族也有天空很低、太阳炽烈的射日神话,流传在南邹卡那布、沙阿鲁阿群:
 
由于太阳炽烈,使得青芋无法种植收成,因此众人派出两名男子去射太阳,这两名男子用麻绳拴在房子上,再拉着麻绳出门。他们躲在太阳出现的地方偷偷地张弓射太阳。太阳被射中了,流出血来,使地上的水变得滚烫,其一人掉入水中,被烫死了;另外一个人躲进洞窟内才保住性命。由于变成暗夜,幸存的人沿着所拉的麻绳回家。在一年中天空都是黑暗一片,人们只好烧杵臼照明。这时有人主张向太阳祭拜,众人便杀鸡宰猪献祭太阳,连兽类也同样祭祀,只有蚯蚓和鱼没有祭拜太阳。蚯蚓说:“我住在土里,黑暗没有关系。”鱼也说“我在水中,黑暗没有关系。”经过人兽一番祭拜后,太阳才升起来,人们又能种植青芋、甘蔗和粟。(浦忠成,1996:55-56)
 
射日后陷入了黑暗,经过祭祀才又有白天,昼夜能够正常轮替。射日英雄拉着麻绳前往射日,并沿着麻绳回来,类似于泰雅、布农、赛夏族种植橘子等作物的记号功用。
天空很低或是太阳很低,可能压得人只能弯腰做事,或是草木无法伸直,人的世界(我界)是挤压而窄迫的;当经过将天举高也把太阳升高后,人们即可直立身子,草木得以自由生长,人的世界相对地扩大而宽敞。天低的神话里,很直观地将我的世界与天的世界、太阳的世界,视为彼此接邻但非重叠的地方,有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呈现二分空间的观念。但因平常人物即可以碰触撞击太阳,这个二分概念只是一种邻近的概念,并非是绝地天通式的,不需有神奇的媒介如天梯、半神人物等等。
天低太阳低照的母题和原住民房屋普遍低矮的状况可能有关。如达悟族的坑穴式住屋,整个住家完全建于两三米深的地穴中,只露出一点屋脊。泰雅族的半坑穴式住居,其住居的下半截在地表下两米深。至于布农、排湾和鲁凯族的家屋,屋子的后面壁往往是掘深坡地而成,前庭有些比路面还低。邹族、赛夏和卑南族家屋地板前后均与地面齐。阿美族则已有高架式倾向,但有一个方向的屋顶特别低,距离地面仅有五十厘米左右。(中央研究院民族所,1980-1982:101)原住民的房屋建筑习惯可能反映在神话的叙事上。
 
四、日月神话的时空观
 
日月神话描述日出日落周而复始,日月昼夜交替,月亮朔望晦明,以及日蚀月蚀等现象,均在说明时间观念,射日前后是有白天黑夜分野的开始。
然而月亮出现在夜晚,太阳照耀于白昼,月亮有朔望变化、月色昏黄等现象,又与太阳极不相类。原始初民在解释日月起源时,注意到这些自然观察到的现象,于是神话里借由征伐的过程,让其中一个太阳受伤流血、吓得苍白等,解释月亮虽明亮但是无灼热感的特性,可能都是在解释有日夜变化的时间观。再者,月亮每天形状的变化较太阳更为丰富多样,如邹族说月亮每月圆一次,(佐山融吉,1994:306)月亮为镰刀形状,(浦忠成,1996:46) 赛夏族也说:“勇士们完成任务以后……他们注意到月亮每次出现的形状都不太一样,几天之后是一个半圆,又过几天是一个圆圈。”(金荣华,2004:13-14)月亮与太阳同样对人们有极重要的价值,月亮更依着时间的流逝产生周而复始的圆缺变化,成为先民计历的时间周期。
布农族、邹族神话里衍生出依月亮的指示祭祀的说法,凡事依月盈缺进行农耕狩猎,即指制作太阴历法,这也是日月神话有时间观的另一种表现。布农族在射日过程中,人和月亮谈判,月亮传授祭祀的事宜和禁忌:“不可吃甜食,否则会有荒年”、“新月时非祭不可,月盈时用孩童祭,若不如此孩童便会死”,(小川尚义、浅井惠伦,1994:119)并且说如果真有爱子之心,就早日回去祭祀表示报恩的诚意,如此,子孙就会繁荣。自此以后,每当满月之夜,人们从没中断对月的祭事。(佐山融吉、大西吉寿,1932:504-506)而今布农人每个月都要祭拜月亮,就是要安慰它,以免它再度发出光热。(佐山融吉,1994:121)祭祀的说法在各时期的采录中几乎处处可见,(佐山融吉,1994:122-123;小川尚义、浅井惠伦,1994:121-122;铃木作太郎,2003:22-23;佐山融吉、大西吉寿,1932:502-504,506-508)然细审之,有月亮教导按月行祭的故事,只言行祭,不言祭月,或亦有言祭月的不同说法。然而调查布农祭仪之报告并无祭月祭仪之记录,所以祭月之说可能为误译。(林衡立,1962:107)本文亦采行祭一词,而不言祭月。
1937年,学者在新高郡(今南投县境)卡尼多岸社头目塔鲁姆(属忙达湾氏族)家中发现一块木刻画历(如下图)。布农族历法,是以月亮圆缺定祭仪活动,他们将行事历刻画在木板上,符号内容是与农耕狩猎祭仪活动相关,并标示出时间轴,如活动进行的天数。如A段一至六日为“造地”、“整地”和“开垦”的祭典日,B段十五天为“播种粟米”的祭仪,C段两天为粟米收获祭,D段八天为除草祭仪,E段十二天为“打耳祭”,F段十六天为“丰收祭”,G段十天为“首饰祭仪”即“婴儿祭”,H段六天为“拔稗祭仪”。马渊东一认为,布农族的画历与其说是月历或年历,不如说是祭事历,所谓十二个月的每个月是指能够见到月亮的期间,那些暗月的日子是空档,而祭仪的最高目的就只有粟米的丰收。(鹿忆鹿,2005)可见,布农族虽有依月祭祀的时间观念,但是该族的时间观尚处于较为模糊的阶段,而月亮、祭祀与小米的耕种关联,即是农耕的历法。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王志清]从传统到当下:民俗学视角下的丁村家戏的传承与变迁
下一条: ·[陈映婕]乡村巫婆与地方崇拜的重构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