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论文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论文

[萧放]论荆楚文化的地域特性
  作者:萧放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4-02 | 点击数:28095
 
[51] (明)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52] (清)许缵曾《东还记程》。转引自萧兵《楚辞文化》第23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1版。
[53] 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第十章第一节祈禳鬼神。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版。
[54] 《史记·日者列传》。又参看张崇琛《楚人卜俗考》,《楚辞文化探微》第149151页。新华出版社1993年第1版。
[55]包山墓地竹简整理小组《包山2号墓竹简概述》,《文物》1988年第5期。
[56] 李学勤《失落的文明》一二四卜法和筮法的关系。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年第1版。
[57] 《元氏长庆集》卷十。
[58] 参看宋公文、张君《楚国风俗志》十一占卜篇。
[59] (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
[60] 参看张崇琛《楚人卜俗考》。
[61] 《吕氏春秋·勿躬篇》有:“巫彭作医,巫咸作筮。”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十:“上古毉曰弟父,弟父之为毉也,以莞为席,以刍为狗,北面而祝之,发卜言耳。”此可明证巫医之关系。
[62]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神话与传说中认为《山海经》“盖古之巫书也,然秦汉人亦有增益。”袁珂同意鲁迅的观点,并进一步考订证实《山海经》的作者是“楚国和楚地的人。”见袁珂《〈山海经〉写作的时地及篇目考》,载《中华文史论丛》1983年第5期。
[63] 袁珂《山海经校注》第39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版。
[64] 《论语·子路篇第十三》。
[65] 楚史研究专家张正明在《巫、道、骚与艺术》文中引用孔子这段话后说:“所谓南人,实即楚人。”原文刊于《楚俗研究》第二集第11-第21页。湖北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
[66] 李学勤《二十世纪出土中国古医书集成·导言》,原刊魏启鹏、胡翔骅《马王堆汉墓医书校释(壹)》第3页。成都出版社1992年第1版。
[67] 《马王堆汉墓医书校释(一)·五十二病方》第122123页。
[68] 饶宗颐《道教与楚俗关系新证》原载《饶宗颐史学论著选》第126页-第141页。
[69] 《马王堆汉墓医书校释(一)·五十二病方》第97页。
[70] 据中央电视台1998320日《焦点访谈》报道,湖北钟祥县一盲女被人称为“仙姑”,她替人治病,在当地颇有名气,不少人从数十里外赶来求治。笔者的家乡在鄂东北英山县,那里也常有“仙姑”给人治病,一般是在医院难以治愈的疑难病。人们到“仙姑”那儿,请她指点病人触犯了哪路神灵,然后采取相应的祈求或禳除的办法。
[71] 唐代的元缜、刘禹锡、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范成大,明代的顾景星等都在诗文集中描述过荆楚巫风。
[72] 王逸《天问章句序》。
[73] 参看孙作云遗作《楚辞〈天问〉与楚宗庙壁画》,刊于河南省考古学会编《楚文化研究论文集》第19页。饶宗颐认为“《天问》是屈原见到祠庙壁上的图画,有所感触而作的。”(饶宗颐《澄心论萃》一一五“九歌与图画”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版。)钟敬文师则认为《天问》这篇奇文,是一种与南方民族常用在宗教仪式上的问答体歌词类似的文体,“我们只要知道民族志或民间文学中某些类似的作品,就无需感到怪异了。”(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第63页。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年第1版。)
[74] 《益州名画录》卷五。引自饶宗颐《〈天问〉与图画》文,文中接着根据文献记载,梳理了益州学馆壁画的历代修葺与增绘情况。文刊饶著《澄心论萃》第284288页。
[75] 参看周到《汉画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寻根》1995年第5期,第1115页。
[76] 《光明日报》1996217日第五版《文化瑰宝──商丘出土的汉梁文物》。
[77] 洛阳西汉壁画墓(原编号卜千秋墓)有彩色太阳图、星云图、天象图和历史故事图,以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四神像。参看《洛阳西汉壁画墓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4年第2期。
[78] 南北朝初期辽宁桓仁、吉林集安的高句丽古墓壁画有日月、北斗七星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像;还有佛教题材的绘画。云南昭通后海子壁画墓有四神图像。(参看安金槐主编《中国考古》第584588页。而山东济南发现的马家庄北齐壁画墓保持着楚汉风格,墓顶部有一幅天象、天神图,北方绘北斗七星,西南绘南斗六星,西方绘赭色太阳,太阳里有墨色金乌,东方绘月亮,月里有桂树、玉兔、蟾蜍。这是天象神话图。(罗宏曾《魏晋南北朝文化史》第535536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
[79] 参看冯其庸《汉画漫议》,陈江风《汉画像天文星图与民族传统观念》,《寻根》1995年第5期。
[80] 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第2934页。中华书局1985年第1版。李学勤将三部分直接名为《四时》、《天象》、《月忌》三篇,一、二篇的位置与李零的甲乙篇正好颠倒,这与二人对帛书阅读顺序的理解有关(《失落的文明》一一二《长沙楚帛书》)。
[81] 《山海经·海内经》有炎帝之后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江水,生共工。”可与帛书印证。
[82] 参看吕思勉《女娲与共工》,马昌仪编《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上)第469478页。
[83]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十一云:“张茂先(张华)《博物志》曰:‘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上者,每年八月见浮槎来,不失期,赍云南粮,乘之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亦不觉昼夜。……’”此人到了天河。这是汉代的传说,与楚人观念大略相似,这说明古人的确有海天相通的神秘联想。
[84] 参看萧兵《引魂之舟:战国楚帛画与〈楚辞〉神话》,马昌仪编《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下)第223260页。
[85] 林河《〈九歌〉与沅湘民俗》第154页,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90年第1版。
[86] (德)利普斯(Julius E·Lips)著汪宁生译《事物的起源》第十三章巫术和不可知的力量  四川民族出版社1982年第1版。
[87]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74年。
[88] 《中华文史论丛》1979年第2期。
[89] 王国维《屈子文学之精神》,原载《教育世界》(武昌出刊,上海印行)第23期,总第139号,190611月。今据《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90] (元)欧阳元《中兴路剏九老仙都宫记》,《湖北旧闻录》第五册,第1343页。武汉出版社1989年第1版。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文章来源:作者提供

上一条: ·[萧放]汉魏六朝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消长变化的社会分析
下一条: ·[瞿明安]论象征的基本特征
   相关链接
·[周媛]神话主义视角下《王者荣耀》中的女娲形象重构·[吴家敏 李雅嘉]“兔兔这么可爱”
·[孟琳峰]“线上世界”的神话解说实践·[马速]符号消费中的青年群体与传统文化知识生产:从国潮热中的神话元素商品谈起
·[刘蓓]基于历史维度、信仰维度、旅游维度的神话主义研究·[郭双]神话主义视域下《山海经》的互文性实践
·[关旭耀]从故事到动漫影视·[巩潇]作为交流资源的神话主义:互联网背景下神话影视作品的二次创作
·[陈杰]中国近代期刊报纸中的盘古神话研究·[孙华月 刁统菊]传统神话角色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转型研究
·[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和追求:在整体时间观和互文之网中重新理解神话与神话学·第五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学术讨论会1号通知
·[祝鹏程]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
·[向柏松 张兆芹]神话学视域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祝鹏程]作为文化批评的神话研究及其不足
·[张多]重估中国神话“零散”之问·[张成福]遗产旅游中不同主体神话观的碰撞与融合
·[于玉蓉]《史记》体例之数的神话学新探·[杨利慧]当代神话学的立场:在动态而开放的互文之网中研究当代神话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