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振兴与物质民俗研究学术工作坊招生启事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在中山大学开幕   ·[叶涛]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开幕词  
   研究论文
   专著题录
   田野报告
   访谈·笔谈·座谈
   学者评介
   书评文萃
   译著译文
   民俗影像
   平行学科
   民俗学刊物
《民俗研究》
《民族艺术》
《民间文化论坛》
《民族文学研究》
《文化遗产》
《中国民俗文摘》
《中原文化研究》
《艺术与民俗》
《遗产》
   民俗学论文要目索引
   研究综述

研究综述

首页民俗学文库研究综述

[ 尹虎彬]2006年度史诗研究综述
  作者:尹虎彬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1-24 | 点击数:18687
 


注释:
[1] 朝戈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国民族》2006年第5期。
[2]《青海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3]《西藏研究》2006年第2期。
[4]《西藏研究》(藏文)2006年第1期。
[5]《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年第 8期。
[6]《西藏艺术研究》2005年1期。
[7]《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5年4期。
[8]《西藏研究》2006年3期。
[9] 石硕《雅砻江源奇观——石渠松格玛尼石经城》
[10]《西藏研究》(藏文)2005年2期。
[11]《西藏研究》(藏文)2006年1期。
[12]《中国藏学》(藏文),2005年2期。
[13]《攀登》2006年1期。
[14]《西藏艺术研究》2006年第2期。
[15]《西藏研究》2005年第2期。
[16]《西藏研究》2006年3期。
[17]《安多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
[18]《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 01期。
[19] 民族出版社2006年7月。
[20] 民族出版社2006年9月。
[21] 民族出版社2006年9月。
[22]《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23]《艺术教育》2006年第3期。
[24]《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新模式》,文见《中国民族报》2006年9月22日第9版。
[25] 民族出版社2006年10月。
[26]《呼唤玛纳斯》
[27]《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8]《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29]《语言与翻译》(柯文版)2006年第1期。
[30]《语言与翻译》(柯文版)2006年第3期。
[31]《新疆柯尔克孜族文学》2006年第5期。
[32]《新疆柯尔克孜族文学》2006年第3期。
[33]《学术探索》2006年第3期。
[34]《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 第1期。
[35]《民族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36]《伊犁师范学院学报》(哈萨克文)2006年第2期。
[37]《木拉》(哈萨克文)2006年第3期。
[38] 新疆人民出版社,乌鲁木齐,2006年。
[39]《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40]《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41] 朝戈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中国民族》2006年第5期。
[42]《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第1期。
[43]《音乐创作》2006年 第3期。
[44]《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
[45]《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6 年 第 2 期。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文章来源:尹虎彬空间

上一条: ·[尹虎彬]2005年度史诗研究综述
下一条: ·[揭英丽]客家山歌研究综述
   相关链接
·[王均霞]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野中的本土女性民俗学研究·[郭俊红]山西聚宝盆传说的文本结构与叙事动力
·[朱韵伊]主体性与物质性:民间信仰研究的范式转变与路径拓展·[朱煜荣]纳西族热美蹉传承人的双重身份调适与实践研究
·[朱梁灏]民俗学的日常生活转向与批判的日常生活研究述论·[周俊]新发现的海南郑昌美抄存本《流水庚路簿》研究
·[赵秋谨]明清民间故事漂泊母题研究·[张尊孔]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劳作时间与情感模式的关系研究
·[张宗建 王迪]从戏曲程式到视觉图式:鲁西南戏曲年画的跨媒介叙事机制研究·[张宇萱]遗产化视角下传承人口述史的作用机制与当代价值
·[张珊珊]两汉时期孔子形象演变研究·[张勤 郑璐 经泽丰]转译与迭代:宋代神话的制度化建构及分形机制研究
·[张淇源]媒介养老:一种宗族养老传统的理论路径与可能·[张佳庆]艺术乡建的当代性问题和传统性价值研究
·[叶育伦 查群]明清泰山庙产特征研究·[姚航]都市民俗的“再嵌入”及其调适:非遗的“异地落户”现象研究
·[杨卓玥]西安回坊口承文学的文化叙事与传承研究·[杨宇]当代泰山香社及进香习俗研究
·[杨茜]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故事的诗学研究·[杨丽嘉]边地回响:《盛京时报》所呈现的东北“歌谣运动”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 会费缴纳2025年会专区移动端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1293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