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民俗学会2025年年会论文•
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劳作时间与情感模式的关系研究
——以五色崖村1960—1970年代女性为考察对象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
摘 要:在传统农耕社会中,农业作为乡村民众的生存支柱,深刻塑造着个体的社会活动与时间分配。农事周期不仅是生产活动的核心节律,更构成夫妻情感互动与时间配置的关键权力场域。在特定的劳作模式下,一见钟情与日久生情作为爱情缔结的两种情感认知模式也深受其影响。高强度劳作导致的“时间剥夺”现象严重压缩了个体的闲暇时间,造成情感认知的模糊性:一方面,受制于文化环境与农事周期,一见钟情模式处于边缘地位;另一方面,农业生产协作与分工的内在逻辑,使日久生情成为情感认知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山东省莱芜市五色崖村 1960—1970 年代女性群体为考察对象,揭示劳作模式通过压缩情感交流时间,显著抑制了一见钟情的发生概率,促使基于生产协作的日久生情模式成为主流,更导致后者因情感深化的匮乏而呈现出“工具化”倾向。这一过程映射了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中个体情感生活的异化。
关键词:一见钟情;日久生情;劳作模式;情感工具化;五色崖村
下载相关附件>>>>
文章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本文责编:王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