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田野研究

首页民俗学专题田野研究

史语所与中国西南民族调查
  作者:台湾中央研究院史语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3 | 点击数:7182
 

 
中国西南与南方,由于长期历史过程,成为中国民族建构中最模糊而待厘清的一个“国族边缘”。因此,许多中国早期民族研究者的调查研究田野,都集中在中国西南与南方地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西南民族调查,便是其中调查范围最广,规模最大,沿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民族调查行动。 
历史语言研究所在筹备阶段,曾寄于中山大学内。当时便计划由筹备处与中山大学合聘之俄籍民族学教授史禄国,率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助理员杨成志,及中央研究院特约编辑员容肇祖等人,往云南作民族、民俗与体质学调查。当时股匪横行,交通险阻,因而最后只有杨成志进入川滇交界之“独立卢鹿”区进行调查。在一年多的时间中,他走过四百多公里,道经两百余村落,调查今之彝族语言、社会与文化。杨成志后来留学法国,返国后在中山大学任教,为中国东南一系人类学之奠基者。 
直接由历史语言研究所成员进行的田野考察,应始于助理员黎光明的川康边境之行。黎曾在东南大学就读,后因加入国民党,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历史语言研究所在民国十七年七月立所,同月史禄国等人自广州出发,黎光明则于八月由上海启行。由此可见,历史语言研究所几乎在一成立,便开始了它的中国边疆探索。黎与朋友王元辉等,于1928年底由成都出发,往岷江上游之川康边境去。在历时约半年的调查旅程中,他们走过汶川、茂县、松潘、黄胜关、彰腊等地。在他们交给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川康民俗调查报告》中,对于当地羌民、土民、猼猓子、西番等之生活与宗教习俗,都有生动的描述。黎光明在结束此行后,不久即离开史语所。 
历史语言研究所的西南边疆民族田野调查,在凌纯声、芮逸夫、陶云逵、马学良等先生加入后,才有较具规模与计划的开展。1933年,凌纯声、芮逸夫、勇士衡等赴湖南干城、凤凰、永绥一带调查湘西苗族。1934年,他们又到浙江白门、丽水、青田一带作畬民调查。 
1934历史语言研究所与云南省政府合作,进行云南省内的民族调查。于是凌纯声、陶云逵、勇士衡等人前往云南,次年芮逸夫加入此云南少数民族考察团行列。他们分为二路,分别由凌纯声与陶云逵率领进行调查。在19341937年之间,史语所民族调查者的足迹,遍及云南的大理、保山、腾冲、耿马、班洪、孟连、蒙自等地﹔他们调查与曾接触的族群,以当时所使用的名称来说,包括摆夷、么些、黑、卡佤、阿佤、栗僳、拉祜、佧喇、户汉、古宗等三十余种。这期间,又由于史语所调查人员熟悉边务,曾受国民政府外交部之邀,参与协助中英滇缅勘界。 
19391940年间,芮逸夫又到贵州大定、花溪、青岩、贵阳、贵定、安顺、镇宁等地进行贵州苗族调查。1941年芮逸夫与凌纯声至川西的马尔康、汶川、小金、松潘、康定等地,作有关“西番”与羌族考察。19421943年,芮逸夫又到川南威信、叙永等地,进行川南苗族考察。 
这个民族调查行动,行程穿越许多当时政府力量所不及之地。调查人员沿途必须受各级政府与军方派兵保护。即使如此,当时这些地方由于鸦片种植买卖,各路军阀、股匪、帮派毒枭混战不已。加上沿途高山纵谷,土石崩流,交通横阻﹔调查者遇山雇马、逢水行舟,所经历之艰辛与危险实难想象。 
虽然在这一段时期研究著作成果不丰,但这也反映当时历史语言研究所领导者之策略--由傅斯年与黎光明、容肇祖、芮逸夫等人的往来信件,皆可知当时的策略是搜集材料重于研究。此也说明了为何他们的田野分布极广,相对的,在一地的停留皆不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当时学术草莱初辟,又遭战乱,国力艰难,但历史语言研究所的民族调查者所使用的,却是当时国际最先进的各种研究器材与测量、摄影设备。这也显示当时国家对此的重视,以及学者对「科学的」人文学之信赖与仰望。 
在历时二十余年的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考察中,史语所研究人员共搜集了民族文物1100余件,各少数民族文书800余种,田野照片约8000张,并留下许多语言、民俗、体质测量等资料。

 

  文章来源:台湾村寨网(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黄涛]论语言民俗情境的构成与功能
下一条: ·[柯玲]上海朱家角祭祀风俗与供品的调查研究
   相关链接
·[毛巧晖]多元喧嚣与20世纪80年代民间文学的转向·[陆慧玲]口头传统建档的行动模式与田野作业
·[符腾]浅论新时代民间文学田野作业 与人文理念思考·[龙圣]现实与文献:作为研究方法的田野作业的两个向度
·[彭牧]田野中的身体:作为身体实践的田野作业·[张佳伟]再论民间文学的基本特性与田野作业方法
·[施爱东]学术与生活的不可通约性·[万建中]民俗田野作业:让当地人说话
·[陈芳 杨宇鑫]中国西南和日本“竹生”神话之比较研究·杜博思:行走在生产链上
·[高忠严 张琬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的民俗学田野作业反思·[马克·本德尔]印度东北与中国西南的民族志诗歌
·[刁统菊]女性民俗学者、田野作业与社会性别制度·[埃尔默]米尔曼·帕里口头文学特藏的数字化:成就、挑战及愿景
·[赵梦]科学理性与人文关怀并存·[张一帆]民俗学田野作业的选点与进入
·《鹤鸣九皋:民俗学人的村落故事》讲述民俗学者田野故事·万建中 林晓平主编:《民俗学田野作业与田野基地建设》
·[覃延佳]做田野如何成为更好的交谈者·[刘铁梁]城市化过程中的民俗学田野作业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