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民俗生活世界
   民间文化传统
   族群文化传承
   传承人与社区
   民间文化大师
   民间文献寻踪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理研究
中国实践
国际经验
立法保护
申遗与保护
政策·法律·法规·
   民间文化与知识产权

民俗生活世界

首页民俗与文化民俗生活世界

[吉国秀]婚姻支付的变迁:一个姻亲关系的视角
  作者:吉国秀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9-02-11 | 点击数:19145
 

 

[摘要]文章依据田野调查,讨论了20世纪40年代以来辽宁省东部山区清原镇婚姻支付的变迁。清原镇的个案表明,婚姻支付能够反映出姻亲关系的变化。与从前的婚姻偿付相比,近年来持续上升的婚姻资助标志着娘家与婆家趋于平等,从而强化了姻亲关系在民间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个案也说明,除了要考虑社会变迁等宏观背景以外,姻亲关系扮演的角色也是不容忽视的。它为婚姻支付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这就是清原镇个案的理论意义之所在。
[关键词] 清原镇;婚姻支付;姻亲关系;彩礼;嫁妆;变迁
[中图分类号] K89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6)01-0017-05 
 
一、基于中国社会的婚姻支付研究
 
所谓婚姻支付,就是指结婚过程中各种形式的投入,包括现金以及物品(李银河,1991115)。它历来是人类学与社会学关注的主要话题,而民俗学研究的相对较少。A.范•吉纳普(Arnold van Gennep)运用“通过仪礼”(the rites of passage)的概念来分析婚姻支付,认为订婚仪式兼具个体意义与集体意义,这些意义通过婚姻支付的流动表现出来(Gennep1960116145)。此后的研究从仪式转移,专注于婚姻支付的分类、功能与意义。M.斯皮洛(Melford Spiro)强调婚姻交换中礼物流动的方向以及礼物的种类,并根据送礼方和受礼方的差异,将婚姻交换分为四类:男方彩礼(bridepricebridewealth)、女方彩礼(groomprice groomwealth)、嫁妆(dowery)与喜钱(dower)(Spiro197589115)。一般而言,彩礼和嫁妆是婚姻支付研究中普遍运用的一个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中,彩礼是指从男方家庭转移到女方家庭的财物,而嫁妆则是指从女方家庭转移到女方的财物。
弗里德曼认为,订婚时的彩礼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感谢女方家庭的养育之恩,二是标志女性权利在群体间的转换,三是意味着男方家庭比女方家庭优越(Freedman196655Freedman1979255272;弗里德曼,200038)。用弗里德曼的观点来解释20世纪40年代清原镇男方家庭的婚姻支付是比较合适的。在那一阶段,除了“买衣服钱”以外,男方家庭还要支付女方家庭一定数目的“养钱”。数目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男方家庭的经济状况以及女方家庭的具体要求。也就是说,是两个姻亲家庭间协商的结果。据当地居民回忆,当时男方家庭的婚姻支付基本上有两种,即“养钱”与“买衣服钱”。它们往往通过订婚时“拉婚单”(也称为“开单子”)的形式表达出来。
对于中国社会婚姻支付实践的解释,仍然沿用彩礼和嫁妆的概念,并且围绕着它们形成了两种理论,一种是婚姻偿付理论(marriage payment theory),另一种是婚姻资助理论(marriage endowment theory)(阎云祥,2000192193)。婚姻偿付理论的前提是偿付,即男方家庭必须为女方的加入向女方家庭提供补偿。在这一解释中,女性成为一种礼物,一种具有生育价值和劳动价值,可以带来人口和财富增长的礼物。婚姻偿付理论更为强调群体之间的关系,对代际关系则忽略不计。与此相对,婚姻资助理论则突出新建立家庭在群体中的位置,强调代际关系在婚姻交换中的重要作用。沿用这一理论,彩礼与嫁妆就是一种代际间的资助。两种理论在中国社会分别找到了论据,例如弗里德曼、克洛、帕里斯与怀特对婚姻偿付理论的研究(Freedman1979273295Croll19844461Parish William and Whyte1978),孔迈隆与沃尔夫对婚姻资助理论的论述等等(Cohen1976Wolf1985)。
前述相关理论有助于解释清原镇婚姻支付的变迁,但清原镇的个案也说明,作为姻亲家庭双方协商的一种结果,婚姻支付的变迁能够反映出姻亲家庭间关系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除了要考虑更大社会背景的政治、经济变迁,还要顾及到婚姻支付对于姻亲家庭间关系的影响。对于通婚区域狭小、姻亲关系扮演重要角色的清原镇来说,该视角显得尤为重要。
延续以上思路,从姻亲关系的角度来考察清原镇婚姻支付的变迁,就可以将其分为两个层面来进行:一是男方家庭婚姻支付的变迁;二是女方家庭婚姻支付的变迁。肖凤霞从区域性变迁的视角,考察了中国南方一个乡镇婚姻支付的实践。她提出,当今的婚姻交换不是20世纪50年代末受到禁锢的传统习惯的复兴,而是地方民众对社会变迁的回应。于是,彩礼与嫁妆的复兴就成为“民众利用纠缠于文化、象征资源之中的政治经济转型来弄懂他们生活意义”的一种途径。在讨论一个北方乡村的婚姻交换中,阎云祥采纳了如上的研究视角。所不同的是,阎云祥将婚姻偿付理论和婚姻资助理论统一在同一区域的不同发展阶段上(阎云祥,2000170202)。
上述理论的发展加深了婚姻支付研究,形成了具有借鉴意义的研究成果,例如变迁的视角等。那么,与以往有关婚姻支付的诠释相比,清原镇的个案有何意义?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陈华文]殡葬改革与农民利益
下一条: ·[刘晓峰]《荆楚岁时记》在日本
   相关链接
·[闫建微]冀南地区十八村奶奶信仰与姻亲关系研究·[郭俊红]妻与雨:给神的礼物与神给的礼物
·[刘铁梁]亲属制度研究的反思与再定位 ·刁统菊:《华北乡村社会姻亲关系研究》
·[吴重庆]桃之夭夭,其叶蓁蓁——孙村婚礼及姻亲关系中的“例”行与“例”变·[刘铁梁]传统乡村社会中家庭的权益与地位
·[吉国秀]婚姻支付变迁与姻亲秩序谋划·[刁统菊]吊簿:姻亲交往秩序的文化图像
·[刁统菊]嫁妆与聘礼:一个学术史的简单回顾·[刁统菊]嫁妆来源及象征的多样性分析
·[刁统菊]离心力:姻亲关系之于家族组织的一种影响·[刁统菊/冯欣]从民间礼簿看姻亲往来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