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刘锡诚]哈尼族的“埃玛突”与古代的“社”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6 | 点击数:23176
 
关于“社”的信仰基础
民间信仰及其礼俗中固然包含着不少迷信的成分,但却不能把民间信仰及其礼俗全部看成是迷信。迷信的产生,根源于信仰者把对象神化,在意念中和行为中,以为向崇拜的对象求什么,这个被信仰的对象就会给你什么,既可以赐福,也可以致罪。于是,当他希望发财的时候,希望免灾的时候,就向神磕头、烧香,以为这样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东西。而民间信仰及其礼俗,除了迷信的一面外,还有理信的一面。比如人们对某些灵物、对图腾、对祖先的崇拜与信仰,这种信仰是以原始的万物有灵观念为基础的,反映着人与灵物、图腾、祖先之间的关系。这种信仰是从原始信仰发展而来的,即使到了阶级社会,也还会有大量的原始信仰的因素遗留下来。所以会有这种现象的发生,首先是由意识形态的继承性这一性质所决定的。
(1)灵物崇拜
英国人类学家爱.泰勒 (Tylor,E.B.)的最大贡献是,他发现在任何社会中都存在着“万物有灵”的信仰。万物有灵信仰认为,凡触摸到的和触摸不到的物质内部,都有一种一般人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就是灵魂。人有灵魂,在正常的情况下,灵魂是在人体之内,灵魂主使着人的知觉、思维和生命,一旦人在重病昏迷的时候、睡觉的时候,或死亡之后,灵魂就会离开肉体而去。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一书里说:“一般人都认为,原始民族从自然界现象的臆测造成了灵魂的思想,然后,将它推衍到外界事物上。”他认为万物有灵说是“一种思想的体系”,“精灵说虽然不能算是一种宗教,可是,它已经包括了宗教所具有的本质基础了。”⑽人本身之外,山、树、河、湖,各种有形物体和各种无形事物,都有一种超自然的、被称做“灵魂”的东西主使着。神就是从灵魂演化而来的。泰勒提出万物有灵论,是为了解释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许多迷惑现象而构建的一种理论。后来有学者对这一学说提出了异议。罗伯特.玛瑞特 (Marett,R.R.)在其《宗教的门槛》里就不赞成把万物有灵看成是初原形态的信仰形式,他提出了玛那信仰(即物活论animatism)这个词语来表示人类最初对超自然力的信仰。他从美拉尼西亚的社会中发现,人们认为,物体、动物或人,如果有了玛那信仰的自然力,他们就会很有力量,他们的力量与灵魂或神灵没有关系,而是这种玛那信仰的力。在灵魂出现之前经历了一个“玛那“阶段。“玛那”是当地语言,是“灵力”的意思。
实际上,从我国各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来看,万物有灵信仰似乎更具普遍性。许多民族和地区的人们,普遍相信在触摸得着和触摸不着的物体中,包括人的自身在内,都寄驻着一种叫做灵魂的东西。他们对灵魂采取既畏又敬的态度,总是讨好它,顺从它,崇拜它;即使丛恶灵--死亡的概念产生之后才有的一种观念,也多采取辟易、导引、禳解等办法达到驱赶的目的。这种信仰,是原始信仰的一种遗留;但由于产生这种信仰的社会条件依然存在,所以这种信仰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也还是存在的。
(2)图腾信仰
图腾(Totem)是从北美奥日贝人(Ojibwaqs)的土语转化而来的一个词汇,意为“彼之血族”。英国商人龙格(John Long)于1791年出版一部记述北美印第安人的社会生活的游记中第一次用了“图腾”这个名称,后来就推而广之,用来指原始社会的一种普遍的信仰和制度。图腾是什么?它可能是某种动物,较少情况下是某种植物,或某种自然物,或自然力,与某部落或氏族有某种血缘的关系。原始民族把相信这种特殊的事物是该部族的祖先,或与之有血缘上的关系,因此部族的成员对它加以崇敬,不加伤害和杀生,并将该图腾的名字作为部落或部族的名称。中国历史料中有不少关于以图腾信仰作为部落徽记的记载,现在少数民族中关于信仰图腾的资料就更多了。图腾信仰、图腾文化、图腾艺术,统称为图腾文化,应该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以研究,从而认识我们今天的社会和文化是怎么发展过来的,今天的文化与远古的图腾文化有什么渊源关系。“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虽然已经有些学者着手研究包括图腾信仰在内的中国的图腾文化和民间文化,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种研究始终未能与传统的国学研究衔接起来,国学研究只是片面地在阐释儒家的经典中而作茧自缚,尤其不能以开放的态度全面地研究中华文化。“图腾原是图腾所属的自然界的分类概念,把这种分类概念延伸到人类世界,也起着把人类进行分类的象征作用。”(杉藤重信语)⑾图腾成为某个部落或某个支系的社的信仰基础,一旦大的部落集团要分成几个小的部落或支系,他们的社也自然地分为几个小的社,而这些小社的图腾可能是原来的图腾,更大的可能是另立的新的图腾。这种“社化”了的图腾,对于它所隶属的部落有着凝聚的作用。
(3)祖先信仰
与灵物信仰、图腾信仰相比较,祖先崇拜则是比较后起的一种信仰,然而它延续的时间却相当长久。有学者认为,祖先崇拜是灵魂崇拜的一种最发达的形式,这不无道理。在中国,活人对于子孙的繁盛和平安特别关注,在很大的程度上寄托于死去的祖先在冥冥中的护佑。因此,子孙对死去的祖先往往采取虔敬如神的态度。中国人对祖先的信仰和崇拜,在世界民族中是最为虔诚的,其崇拜的仪式也最为繁褥。一年中有固定的日期对祖先进行祭献、献食、供纸钱等,与他活着的时候一样,宗族还要设立祠堂,定期扫墓,形成一整套的信仰祭祀系统。对祖先的崇拜往往与子孙繁衍的观念、与生殖崇拜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于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出现了种种祖神象征和仪式,“桑林之野”、“高 石”、“石神崇拜”一类,就是这种信仰和心理的产物。
这三种先后出现而又在时间上相互交叉的信仰,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灵物崇拜、图腾崇拜均属于原始的超自然信仰的范畴。祖先崇拜滥觞于氏族时代末期,而延续到几千年的阶级社会而成为家族制度的支柱。这些信仰孕育了作为礼俗的社之出现和发达;同时,社作为全社会、全部落认同的礼俗一旦形成,便反过来对社会的某些制度起着促进和巩固的作用,对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起着整合作用。所以,围绕着社所表现出来的民间信仰,之所以经历如此漫长的岁月而长盛不衰,其主要原因当然是由于现实生活的制约,但同样不能忽视的是,这些信仰也有着适合于生活发展需要的理信在其中。
科学的发展到了现代,不能不说已经达到了高度发达的地步,但仍然有许多领域是未被认识的,神秘文化领域里有大量的未知数在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关于原始信仰的研究,在世界范围里,很多方面还都是建立在推想的基础上的;显然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认识它和解决它的钥匙。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8-12-2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吴真]宗教仪式与灾后心理治疗
下一条: ·[马昌仪]原始返祖:灵魂回归的一种途径
   相关链接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
·薛梦潇:《早期中国的月令与“政治时间”》·白永芳:我的民俗学之路
·刘镜净:《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
·[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
·[马翀炜]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王亚军]哈尼族白宏人棺木画的文化内涵探微
·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马翀炜]村寨主义的实证及意义:哈尼族的个案研究
·[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
·[张多]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于敏]论哈尼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意识
·[孟丹丹]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王清华]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
·[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