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刘锡诚]哈尼族的“埃玛突”与古代的“社”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6 | 点击数:23170
 
(二)神树与神石崇拜
古代的社乃是一个宗族、一个村庄、一个社区的人们种植树木(神树)、设置神石、供奉神 的一片神圣的园林和祭祀的场所。
 
刘向《五经通义》说:“社皆有垣无屋,树其中以木。土生万物,万物皆善于木,故树木也。”
《论语.八〇》说:“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社,夏后氏以松,阴人以柏,周人以栗。”集解引孔氏:“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
《墨子.明鬼篇》:“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梦也。”
《尚书.无逸篇》:“大社惟松,东社惟柏,南社惟梓,树社惟栗,北社惟槐。”
 
哈尼人的神林,是与古代的社性质一样的一个神圣的祭祀场所,那里有茂密的树林(“凡建邦立社,各以其土所宜之木”),选定一棵树作为寨神树,没有垣和屋(庙宇),使所供奉的神灵在露天享受着大自然的霜露风雨,以便能与天地相通(“祭土而主阴气”,“以达天地之气”)。社每以树,是社之所以为社的标志。至于植什么树,从朝廷来讲,固然是有一定之规的,但同时也有“各以其土所宜之木”的记载。这就说明植什么树也还要看什么地方和什么土壤。松柏梓栗槐都是可以作社树的,而据《荆州图记》载,郑县之伍伯村的社树则是一株白榆连理树。大概这株白榆连理树曾经在某一个时候、某一个场合显示过神异之象,从而被尊为社神树了。哈尼族村寨车里村的神树,据李克忠调查大概是一株栗树:祭地神之先,“到寨头密林中的一棵笔直的大树下即寨神‘昂玛’居所献祭,众人到了祭祀地点,清理好树干入土处的石碑,然后砍来三棵栗树,搭成三层祭坛。”祭寨神时,“用鲜嫩栗树另搭一个三层祭坛”。我们在全福庄看到,“咪谷”也是用鲜嫩的栗树叶分成六组、每组叠成三层放在石头的祭坛上。(“三”这个数在哈尼人是一个吉祥数。)哈尼族把栗树(云南大学教授傅光宇先生的一篇调查报告,报导了一个以栎树作神树的村寨,“栗”与“栎”除了同音外,作为神树不知有何不同的内涵)当做神树的观念,不知与“周人用栗”、“西社维栗”的古制有什么关系没有?
社主用石,也是古来就有的一种观念。郭沫若认为,《墨子.明鬼篇》说“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桑林,楚之云孟也。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与古之高媒之祀是一回事情。高 就是石祖。在 文中,祖的字形为“ ”,是直立的男性生殖器。因此,高 石也就是社的石主。⑻《说文》:社,从示,从土。金文土作“ ”;甲骨文作“ ”。据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在《原始宗教与生殖器之崇拜》中考证,土的原始意义为男性生殖器崇拜的象征。社即土,土即长形的石块,民俗学家们称之为“止令茄”(Chelinga)。在原始民族看来,这种长形的石块是有神灵的,所以崇拜它,敬奉它。许多民族中都有这种石神崇拜。石神是社地必具的神灵。哈尼族的神林中,也有这种神石。这块神石的功能是什么,当地人说不清楚。只要对古今各地的这种神石加以比较,就可以肯定哈尼族神林中的那块大神石,就是古代社地石祖、或高 石的角色,即象征着男性生殖器崇拜所体现的祖先崇拜,是主管种族绵长、子孙繁盛的大神。祭祀这个石神,与祭祀寨神(树神)不同,是采用血祭的方式,主持祭祀的执事把刚刚杀死的祭牲--猪的血,滴在这块石头上。这也许就是远古人牲的遗绪吧。古人为什么要用血祭呢?一说认为这是先民茹毛饮血的遗俗,认为他们祖先也和他们一样,是爱吃肉饮血的。一说是希望由此获得图腾神灵的特质。⑼远古时代,享受人牲于社祀的,自然是部落或社区人所共仰的英雄人物,即古代神话中的巨人。那时,争战中的俘虏,往往作为胜利者部落祀社的人牲。这种情景,在《左传》僖公十九年里还依稀可以看到一点点踪影:“夏,宋公使邾文公用曾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司马子鱼曰:‘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用人为牲的事,在远古是常有的事,甚至到本世纪上半叶,在某些猎头民族中也还存在过,后来逐渐废止了,可是它的遗风仍然依稀可见。这也可以从反面看出,享受血祭的神灵是如何受到人们的重视!如果我们对神石的功能的见解不致大错的话,不知哈尼人在埃玛突祭典期间举行的贺生仪式和有新生儿女的家长向神林祭献的仪式,是否与对神石的崇拜有无某种关联?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8-12-2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吴真]宗教仪式与灾后心理治疗
下一条: ·[马昌仪]原始返祖:灵魂回归的一种途径
   相关链接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
·薛梦潇:《早期中国的月令与“政治时间”》·白永芳:我的民俗学之路
·刘镜净:《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
·[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
·[马翀炜]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王亚军]哈尼族白宏人棺木画的文化内涵探微
·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马翀炜]村寨主义的实证及意义:哈尼族的个案研究
·[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
·[张多]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于敏]论哈尼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意识
·[孟丹丹]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王清华]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
·[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