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拟录取学员名单公告   ·会议通知:“日常生活及其超越——民俗学/民间文学的对象与伦理关切”学术研讨会   ·中国民俗学会2024年年会征文启事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民间信仰

首页民俗学专题民间信仰

[刘锡诚]哈尼族的“埃玛突”与古代的“社”
  作者:刘锡诚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26 | 点击数:23175
 
(四)祭水神。哈尼人认为,人们饮用的清泉所以永不枯竭,是龙潭或泉眼中的螃蟹所主使。把螃蟹想象为水神或泉水神,是一种相当典型的超自然信仰。为了祈求水神,“埃玛突”祭祀时,需有两位寨老一位“摩批”,带一只公鸭、一只公鸡、一升米以及酒、姜、蒜等到泉边祭祀。并用篦片编织一只如簸箕大小的螃蟹,穿于竹棍之上,插在泉边。“摩批”摆好供桌后,将米酒、姜汤、蒜泥置于桌上。祭祀开始后,“摩批”手提鸡鸭先进行活祭;待寨老将鸡鸭煮熟后,再行熟祭。念毕祭词,从每份供品中取少许倒在泉边,余者由参祭人在祭场共食。祭祀禁忌:祭仪从始至终,主持祭祀的三人严禁与寨里挑水洗菜的人搭话。我们在上面所说的寨门外面的道路拐弯处,在一棵大树旁边,见到了村民们为了祭祀水神而制作的象征物--用篦片编制而成的一个象是螃蟹的编制物。但这个水神象征物所在的地方,与水泉和流水的渠道似有50米左右的距离,不知何故。可以想见的是,哈尼族是非常重视水以及水的清洁和水流的神圣性的,因为没有水他们就无法生存下来。水流就经过全福庄的村当中,许多妇女在“埃玛突”祭礼结束后,纷纷担水洗菜。
(五)贺生礼。凡是从上一次“埃玛突”祭典之后生了儿女的年轻父母,都须在“埃玛突”祭祀的第二天下午向“咪谷”和寨老敬献一桌丰盛的酒席,同时由母亲背上儿女虔诚地向“咪谷”和寨老鞠躬,等待他们的祝福;“咪谷”和寨老祝福孩子健康成长,长命百岁。由于我们只在村里呆一天,所以贺生活动是在当天下午举行的。我们看到,在寨子中央的一块大约20平方米的平台上,一年来生了小孩的年轻父母们,为“咪谷”和寨老们摆了十几桌酒席,背着小孩鱼贯而来向“咪谷”和寨老们敬酒,表示一年来保佑小孩健康的感谢之情,请求他们对孩子未来的祝福。这些小孩和村寨内其他的小孩,都根据习俗,个个身背小蛋笼,笼内装着五彩蛋。一个小孩的母亲还向我赠送了一个这样的五彩蛋,希望我能为她的小孩祝福。五彩蛋的意思不得而知,可能与汉族人生了小孩后,家长要向遇到的人和邻居亲朋送红蛋,求个吉祥一样。据说,按照常规,这种贺生的宴席从下午开始,要持续到深夜,崐也有持续到第二天清晨的。因为晚上有文艺狂欢活动,他们的贺生礼宴在天黑前就结束了。
(六)祭神林和长街宴。据卢朝贵介绍:“昂搓即神林,突是祭。由于祭祀时各家都抬一桌酒席到神林内会餐,又叫‘昂搓’,即在神山聚会。祭献寨神‘埃玛’时,先由祭主‘咪谷’率领主持祭仪的十余个人进入神林,待到午后四时左右,神山上钅芒鼓齐鸣,召唤人们参加祭神大典。每户人家都抬着酒食,争先恐后进入神林。各家各户都有摆席的固定地点,严禁未婚女子参加。人们以树叶垫坐,不准乱说乱动,更不准在神林里乱解大小便。祭典初始,由主祭‘咪谷’吟诵祭词:‘尊贵的寨神啊!请你静坐神山,护佑寨人的安宁,不要到处去游,让寨里笑声欢畅,蘑菇房(案:哈尼族居住的房屋系由一种当地的纤维很长的草盖顶,屋顶如同一个个蘑菇。)里娃娃哭声不断,祈求你让寨里的猪鸡牛羊满厩;尊贵的寨神啊!寨头红泥坡上,牛马的蹄印越密越好。哈尼年年向你祈祷祭献,求新婚夫妇对对能生育,生下姑娘个个象鲜花般美丽;养下儿子人人象牛犊样壮实……’祭毕,所有参加祭祀的人都向神树虔诚地叩拜三次,方可入席,年轻人则燃放鞭炮助兴,祭主‘咪谷’则向敬酒的年轻人祝福。”据说,这一仪式后来演变为长街宴了。据哈尼学者和元阳县副县长薛兴权提供的元阳县新区奠基典礼领导小组的《欢迎您到元阳来》材料介绍,节日共三天,最后一晚,全村男子都要到“咪谷”家门前的场地上摆街头宴,边吃边唱,共致节日的祝福。哈尼族称这个节日之夜为“埃玛突支拔多”。席间由“咪谷”领头,同唱古老的哈尼酒歌。村里新生男孩的人家,要特意献一壶米酒,向长者报喜,祝全村幸福。我们参加了村民们举行的祝福家宴。尽管意思是一样的,但这无疑属于祭神林和长街宴的一种现代变体了。
据哈尼族学者李克忠的一份关于绿春县车里村的调查,该村的埃玛突祭典还有一个祭地神“咪松”的日程。我们在全福庄没有见到有专门祭祀地神的项目。
 

继续浏览: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文章来源:刘锡诚民间文化论集 2008-12-22
【本文责编:思玮】

上一条: ·[吴真]宗教仪式与灾后心理治疗
下一条: ·[马昌仪]原始返祖:灵魂回归的一种途径
   相关链接
·张多:《神话观的民俗实践——稻作哈尼人神话世界的民族志》·[张多]一个仪式的两次节庆:哈尼族“阿倮欧滨”祭祀的节庆再造
·薛梦潇:《早期中国的月令与“政治时间”》·白永芳:我的民俗学之路
·刘镜净:《口头传统文类的界定:以云南元江哈尼族哈巴为个案》·[张多]社区参与、社区缺位还是社区主义?
·[罗丹 马翀炜]哈尼族迁徙史的灾害叙事研究·[张多]阿迷车:一种哈尼族“民歌”的日常生活实践
·[马翀炜]遭遇石头:民俗旅游村的纯然物、使用物与消费符号·[王亚军]哈尼族白宏人棺木画的文化内涵探微
·哈尼族:联系中国与老越泰缅四国的纽带·[马翀炜]村寨主义的实证及意义:哈尼族的个案研究
·[徐义强]哈尼族宗教艺术遗产《斯批黑遮》的疾病认知体系探究·[张多]让你的身体熟悉这片土地
·[张多]口承神话的叙述体系、叙事指向和传承场域·[于敏]论哈尼族民间故事中的生态意识
·[孟丹丹]从《窝果策尼果》看哈尼族的生态观·[王清华]哈尼族的迁徙与社会发展
·[杨多立]西双版纳哈尼族的生态文明系统·[张世富]80年代以来云南西双版纳四个民族心理调查研究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4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