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民俗学会最新公告: ·第三届民俗学、民间文学全国高校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2024)预备通知   ·媒体报道|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   ·中国民俗学会成立四十周年纪念大会暨2023年年会召开  
   学术史反思
   理论与方法
   学科问题
   田野研究
   民族志/民俗志
   历史民俗学
   家乡民俗学
   民间信仰
萨满文化研究
   口头传统
   传统节日与法定节假日
春节专题
清明节专题
端午节专题
中秋节专题
   二十四节气
   跨学科话题
人文学术
一带一路
口述史
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
濒危语言:受威胁的思想
列维-施特劳斯:遥远的目光
多样性,文化的同义词
历史记忆
乡关何处
跨境民族研究

口头传统

首页民俗学专题口头传统

[梁莉莉]试析藏族民间叙事诗《拉萨怨》的时间观念
  作者:梁莉莉 | 中国民俗学网   发布日期:2008-12-15 | 点击数:9782
 

[摘要]文章从叙事学的角度尝试性地探索了藏族民间叙事诗集《拉萨怨》中的时间观念,并简要论述了它对叙事诗的结构布局和情节安排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以及藏民族的叙事风格和叙事传统。

[关键词] 时间观念;叙事结构;叙事学

[中图分类号] I207.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2(2005)03-0067-03


叙事学中的时间观念是解读藏族民间叙事诗文化性格的重要概念,具有整体性、主观性和人文化、社会化等特点。本文拟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探讨藏族民间叙事诗集《拉萨怨》中的时间观念和它对叙事诗的结构布局、情节安排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也期望从中能窥见千百年来藏民族深沉而又伟大的叙事传统和叙事风格。

藏族民间叙事诗集《拉萨怨》是由藏族著名作家尕藏才旦收集的,由《上达奈沟与下豪仓川》、《在康四堪道》、《拉萨怨》、《奔仑姑娘》等9首叙事诗组成。作为藏民族叙事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诗来体现语言的艺术,在叙事、伦常、阐理、抒情、描写诸方面对社会生活作具体的反映。”(尕藏才旦,1994:2)从叙事学角度看,叙事诗集《拉萨怨》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它反映出了整个藏民族的叙事技巧和对时间这一重要心理元素的绝好运用。对此,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对整体性时间观念、主观时间的运用及时间快速流动等三个方面做出简单分析。

 综观整个诗集《拉萨怨》,藏族叙事诗是用自然界生存的万物及日月星辰的运行变化来衡量时间的。叙事诗说唱者对时间的体验完全取决于人们日常起居作息的生物时间和外界事物的变化。在叙事诗中说唱者常用”公鸡报晓,东方晨曦,十五月亮圆圆”等自然事物的变化这种极为模糊的时间标志来描述客观的自然时间。如在《上达奈沟与下豪仓川》中用“日头出东落西”表示一天的时间已经过去,用“暮霭裹了四野”来表示夜晚的降临。(尕藏才旦,1994:13)

从叙事学的角度讲,藏族叙事诗集《拉萨怨》也同其他叙事作品一样表现了在时间流中的人生经验,展示了特定时间流中的人生履历。时间的运用成为它情节开展的重要因素。在时间整体性的思维方式下,现实时间和想像时间的灵活转换在叙事诗情节的开展和主人公命运的突变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藏族叙事诗中的时间整体性观念对叙事诗的作用和意义

整体性思维是一个反映在叙事作品各个层面的本质因素,是把握许多叙事作品结构的重要手段。著名学者杨义先生认为:“惟有把个体思维兑换成整体性思维,在一个民族的,伦理的和人物类型的整体性框架中确定其位置。才不致令人不知所云”。(杨义,1997:31)可见整体性时间观念在叙事诗的情节安排、结构布置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对思想内容的安排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叙事诗《上达奈沟与下豪仓川》中,开篇就出现了对时间的描述,“四月,五月,正是锄草季节,四月初一这天,下豪仓川麦田。”(尕藏才旦,1994:1)叙事诗中这种自然而然的时间描述体现了中国语言中“年—月—日”的时间表达顺序。《拉萨怨》:“正是追花逐蝶的年华,正是情窦初开的年华……四月一过到了五月,五月初八听命日子……”(尕藏才旦,1994:51)在这里也是先描写整体的时间“年”。在《昂拉桑吉》中:“这一年又逢猴年,猴年如猴总多事。这年天气反复无常,这年病灾瘟疫复生。”(尕藏才旦,1994:161)是先说年,再说灾变。在这些关于时间的描述中显然表露出了时间整体性思维,从整体的时间块——“年”入手描写时间蕴含的实际意义。这也符合中国语言的对时间的表述习惯。叙事诗用“年—月—日”这样的时间顺序,首先为其整个情节的开展建立了时空整体性框架,再进入叙事诗主体所叙述的部分。用这种整体性的时间引导叙事诗情节的发展和事件高潮的出现。

这显然是“以时间整体观为精神起点,进行宏观的大跨度时空操作,在天地山川、自然万物的变化中叙事,开展其叙事结构”。(杨义,1997:130)《拉萨怨》中这种叙事模式也体现了叙事诗的创作者对时间整体性观念的重视。这种整体性时间意识把创作者对日月星辰运行、季节更替、万物荣枯,以及人自身年华盛衰的体验转换成文化密码,排列于大小相接的时间顺序之中。在《昂拉桑吉》中的“猴年”、《拉萨怨》中的“五月初八”这种时间点,在叙事诗中绝不仅仅是一个表示纯粹时间的数字,它往往在叙事诗中起到联系纵横交错的文化内涵的作用。“五月初八”是男主人公才旦必须听命的日子,也意味着恋人天各一方、日夜思念的开始,更意味着爱情悲剧的结局。因此它影响了叙事诗在主体情节的开展过程中叙事的操作方式和情节的结构安排。综观《拉萨怨》中各个叙事诗的开头形式,大都是建立在这种宏观的时空框架之中。在这个特定的时间中开始塑造主人公的形象和命运。因此这种整体性的时间观念成为《拉萨怨》中各个叙事诗情节安排的基础和契机。

二、藏族叙事诗中主观时间的运用对叙事诗的作用和意义

在叙事诗集《拉萨怨》中现实客观时间与主观模拟时间的转化和运用是极巧妙的。它往往是用心理的大致时间描述客观时间,即根据自己的感觉对时间做出判断。这种现象在中国传统的叙事作品中常有体现,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这种心理时间往往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它们显然不同于我们的生活经验所积累的时间体验,缺乏明确的物理时间概念。但这种虚拟的心理时间深化了叙事诗中心事件的力度,强化了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对叙事中的灾难事件进行了烘托和渲染,对其中心事件的高潮起到了铺垫作用。这种主观时间的运用同样也体现了藏民族对时间的深度体验,而这种心理主观虚拟时间的运用则成了叙事诗重要的叙事谋略。


继续浏览:1 | 2 |

  文章来源:学苑出版社网站
【本文责编:王娜】

上一条: ·[巴莫曲布嫫]克智与勒俄:口头论辩中的史诗演述(下)
下一条: ·[张家桢 吴祥雄]侗垒
   相关链接
·[隋丽]民间叙事的情感逻辑:基于黄振华故事讲述的分析·[万建中]构建以“讲述”为中心的故事学范式
·[李向振]重回叙事传统:当代民俗研究的生活实践转向·[肖海明]试论清代《天津天后宫行会图》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意义
·[袁咏心]中国少数民族婚配型神话起源论·[王宪昭]论《布洛陀》神话母题的叙事结构与表达技巧
·[梁青]当代日本民间叙事研究的走向·[张晖]韩国蛇郎故事的叙事结构分析
·[孙正国]叙事学方法:一段历程,一种拓展·[崔震]以“虎扑足球论坛”中“没品图”为例浅析网络笑话的民间叙事学特征
·[董乃斌]建构基于中国叙事传统的本土叙事学·[李婧]以叙事学方法分析全球化语境下文化转移现象
·[龙迪勇]走出结构主义叙事学·[康丽]民间故事类型丛中的故事范型及其序列组合方式
·[胡继华]在神话和科学之间追寻历史诗意·[高小康]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深层结构
·[黄昌林]叙事结构的语言学模式·[申丹]20世纪90年代以来叙事理论的新发展
·[黄伦生]《布洛陀》与民间文化叙事·[萧放]中国时间

公告栏
在线投稿
民俗学论坛
民俗学博客
入会申请
RSS订阅

民俗学论坛民俗学博客
注册 帮助 咨询 登录

学会机构合作网站友情链接版权与免责申明网上民俗学会员中心学会会员学会理事会费缴纳2023年会专区本网导航旧版回顾
主办:中国民俗学会  China Folklore Society (CFS) Copyright © 2003-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朝阳门外大街141号 邮编:100020
联系方式: 学会秘书处 办公时间:每周一或周二上午10:30—下午4:30   投稿邮箱   会员部   入会申请
京ICP备14046869号-1       技术支持:中研网